天天看點

年前看了來自常德桃源的這部戲,寫了幾句觀後感

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

年前看了來自常德桃源的這部戲,寫了幾句觀後感

我這是第一次看常德漢劇,還是陪同省政協張大方副主席一起看這個戲。之前這個戲的編劇孫海雲老師和浏陽文聯副主席正初老師也邀請我看戲。大方主席他們就是不來,我也會要去看一下這個戲。畢竟管了一年多的文藝,對這個戲曲都有了一些了解和興趣。而且對他們要寫曆史學家翦伯贊這個人物,我想了解他們家鄉戲劇家是怎麼來寫這個名人的。

作為曆史學家翦伯贊,他在史學上有很多大的成就,是新中國在曆史這塊北鬥泰山式的人物,應該有很多傳奇的色彩。在看戲之前我就在想,編劇會寫他的哪一段曆史?如果我來寫這個戲,我又會寫哪個片段呢?之前沒有做任何“功課”,對這個心裡沒有一點底。現場一看,編劇老師選擇的是,周恩來安排翦伯贊去當馮玉祥的曆史老師,當然主要還是做統戰工作。我發現編劇這個選擇是頗費心機也是非常巧妙的,因為從戲曲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沖突,這裡的沖突,就是翦伯贊秀才碰到馮玉祥這個兵,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這是兩個性格和職業差異特别大的,他們的碰撞自然有“戲”,他們在碰撞的過程中間的互相的交流學習了解,最後成為很好的朋友。我覺得這個片斷選得好,在戲裡面能夠很好的表現這個人物的沖突。

年前看了來自常德桃源的這部戲,寫了幾句觀後感

中國的傳統戲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文字很美。為我們曆史上也有什麼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戲曲的劇本,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學作品。我自己不會寫劇本,但是我覺得寫劇本的人應該有非常深厚的文學的素養,同時要能夠很接地氣。我感覺這個戲文字非常不錯,很多唱段拿出來可能就是一首很好的詩歌。有時候還能把我們一些很重要的名人名言融到唱腔裡面。比如說那個張橫渠的那個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就很好的融進去了,給人很深的印象。如果說這個有什麼不足的話,我覺得就是接地氣還不夠。相形之下,我覺得浏陽的劇作家陳健老師,他寫的東西更接地氣一些。

年前看了來自常德桃源的這部戲,寫了幾句觀後感

給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劇中演翦伯贊的這個老師據說有70多歲了,但是從他演出的情況來,看還真的看不出是這麼大年紀的人了,而且對于一些難度非常大的唱腔,駕馭的非常之好,一點都看不出是一個70歲的老人。羨慕之餘,我又有些擔心,不知道這種角色的接班人培養的怎麼樣?但我知道在編劇這一塊,我們現在還是老同志在唱主角,年輕的同志還接不上,看來這個戲劇的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啊。

我這一次看戲,選了一個離舞台特别近的地方,就是要看看這個樂隊的演奏。雖然我沒有仔細去看,但感覺到他們這個音樂在傳統的中國音樂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西洋音樂的元素。我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是怎麼樣,但是感覺到這個戲曲音樂很不錯,在營造氛圍渲染氣氛方面,發揮了特别好的作用,有時候你還不用聽台詞,單純的是聽聽音樂就覺得很受感動,把我們這種情感調動起來了,這個是音樂的力量。

在歐陽予倩劇場坐滿了觀衆,但前面幾排的我感覺特别的投入,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常德桃源縣那邊過來的一些觀衆,顯然他們是很懂這個漢劇,也很熱愛這個漢劇,他們的副縣長、宣傳部的分管副部長以及文化局長都過來了。為了這個戲,據說投入已經上了200萬了。一個經濟比浏陽相差比較大的地方,他們在文化事業上這麼舍得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上司的重視,這個讓我更為感動了,甚至還為浏陽感到有些慚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