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前看了来自常德桃源的这部戏,写了几句观后感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年前看了来自常德桃源的这部戏,写了几句观后感

我这是第一次看常德汉剧,还是陪同省政协张大方副主席一起看这个戏。之前这个戏的编剧孙海云老师和浏阳文联副主席正初老师也邀请我看戏。大方主席他们就是不来,我也会要去看一下这个戏。毕竟管了一年多的文艺,对这个戏曲都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而且对他们要写历史学家翦伯赞这个人物,我想了解他们家乡戏剧家是怎么来写这个名人的。

作为历史学家翦伯赞,他在史学上有很多大的成就,是新中国在历史这块北斗泰山式的人物,应该有很多传奇的色彩。在看戏之前我就在想,编剧会写他的哪一段历史?如果我来写这个戏,我又会写哪个片段呢?之前没有做任何“功课”,对这个心里没有一点底。现场一看,编剧老师选择的是,周恩来安排翦伯赞去当冯玉祥的历史老师,当然主要还是做统战工作。我发现编剧这个选择是颇费心机也是非常巧妙的,因为从戏曲的角度来说,他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冲突,这里的冲突,就是翦伯赞秀才碰到冯玉祥这个兵,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是两个性格和职业差异特别大的,他们的碰撞自然有“戏”,他们在碰撞的过程中间的互相的交流学习了解,最后成为很好的朋友。我觉得这个片断选得好,在戏里面能够很好的表现这个人物的冲突。

年前看了来自常德桃源的这部戏,写了几句观后感

中国的传统戏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文字很美。为我们历史上也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戏曲的剧本,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学作品。我自己不会写剧本,但是我觉得写剧本的人应该有非常深厚的文学的素养,同时要能够很接地气。我感觉这个戏文字非常不错,很多唱段拿出来可能就是一首很好的诗歌。有时候还能把我们一些很重要的名人名言融到唱腔里面。比如说那个张横渠的那个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就很好的融进去了,给人很深的印象。如果说这个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就是接地气还不够。相形之下,我觉得浏阳的剧作家陈健老师,他写的东西更接地气一些。

年前看了来自常德桃源的这部戏,写了几句观后感

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剧中演翦伯赞的这个老师据说有70多岁了,但是从他演出的情况来,看还真的看不出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而且对于一些难度非常大的唱腔,驾驭的非常之好,一点都看不出是一个70岁的老人。羡慕之余,我又有些担心,不知道这种角色的接班人培养的怎么样?但我知道在编剧这一块,我们现在还是老同志在唱主角,年轻的同志还接不上,看来这个戏剧的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啊。

我这一次看戏,选了一个离舞台特别近的地方,就是要看看这个乐队的演奏。虽然我没有仔细去看,但感觉到他们这个音乐在传统的中国音乐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西洋音乐的元素。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但是感觉到这个戏曲音乐很不错,在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方面,发挥了特别好的作用,有时候你还不用听台词,单纯的是听听音乐就觉得很受感动,把我们这种情感调动起来了,这个是音乐的力量。

在欧阳予倩剧场坐满了观众,但前面几排的我感觉特别的投入,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常德桃源县那边过来的一些观众,显然他们是很懂这个汉剧,也很热爱这个汉剧,他们的副县长、宣传部的分管副部长以及文化局长都过来了。为了这个戏,据说投入已经上了200万了。一个经济比浏阳相差比较大的地方,他们在文化事业上这么舍得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领导的重视,这个让我更为感动了,甚至还为浏阳感到有些惭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