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娥,宋慶齡家的保姆,1911年出生在廣東中山的船工家中,要比宋慶齡小19歲。1927年,16歲的她來到宋慶齡身邊當保姆,之後便有了與宋慶齡50多年的相處與陪伴,宋慶齡一直叫她李媽、李姐。
1981年2月,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宋慶齡把她的骨灰埋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宋慶齡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合葬墓的西側,為她做了墓碑,上面還刻上了“宋慶齡敬立”的字樣。
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慶齡住所時,宋慶齡拖着病體,迎了上來。接過骨灰盒,宋慶齡忍不住把臉貼上去,動情撫摸,淚水點點滑落。而在李燕娥被移送至宋氏墓地的那天,宋慶齡又親自将骨灰盒抱了出來,步履蹒跚地一直将它送到停在門口的汽車上。随後,宋慶齡寫信給自己的一位友人:“我親愛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走了……我很心痛……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後,也将長眠在我的父母和她的身旁。”

在這些細節裡,已經看不到主仆的關系,隻有姐妹的情誼。李燕娥的工作,是負責宋慶齡日常起居,她體格強健,甚至有些偏胖,五大三粗,但幹起活來手腳麻利,能把一切認真負責地幹得漂漂亮亮。她每天爬上爬下,将家裡的衛生打掃得幹幹淨淨,門框、玻璃上也是一塵不染。她還随時留意着家裡的安全,總想着一些門關或閥門是否關好,也随時惦記着家裡的溫度,熱了用電扇降溫,冷了再用電熱加溫。她還喜歡翻箱倒櫃,時常把一些衣物甚至是書籍拿出來晾曬,又悄悄地在裝着它們的箱櫃裡放上樟腦丸。
除了這些,李燕娥還上菜場去買菜,選最新鮮的食材,也和那裡的商販讨價還價;她掌管着家裡的鑰匙,每次出門都會習慣性地回手推一推門是否鎖好;怕宋慶齡出意外,她還負責着接收郵件的工作,每次,有郵件到來,都是她向宋慶齡先報告,然後自己拿到陽台上拆開,再給宋慶齡來看。
李燕娥的工作大約就是這些,她一幹就是幾十年,同時,她對宋慶齡非常忠心,而因為忠心,傳聞甚至把她說成了一個會武功的人,隻要宋慶齡一有危險,她就會出現在她的身邊。有的人把她猜測成了一位會用飛镖,身輕如燕、武功蓋世的女俠;有的人甚至把猜測成了一個相撲武士,有着精湛強大的格鬥術,會在瞬間讓他人一命歸陰。
其實,李燕娥什麼武功也不會,出身不好命運也不好,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開人世,叔父撫養她長大,她長年跟随叔父在船上生活。迫于生計,叔父在她16歲時,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也沒有認真考察,就将她嫁給了一個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婚後不久,她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憤然出走,這才在他人的介紹下來到宋慶齡家。宋慶齡聽着她的故事,抓住她的手說:“你好不幸呀……”随後答應讓她留下來做保姆。她激動得眼含淚花,感恩地對宋慶齡傾吐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夫人,您收留了我,我要侍候您一輩子!”
随後是以心換心的曆程,但為什麼有些人要把李燕娥傳成一個武功高手,進而對她害怕了起來呢?這是因為她的堅強正義。當時的國民黨特務機關曾多次派人設法打進宋慶齡寓所,收買宋慶齡身邊的人。自然而然地,李燕娥就成了他們的目标之一。
因為才到上海不久,李燕娥夾着廣東腔說上海話,在去散場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好心”的姐妹。菜販子欺生,時常會在言語上羞辱李燕娥。好心的姐妹總在這種時候出來為李燕娥打抱不平,說句公道話。時間一久,兩人便熟悉了,李燕娥需要外出辦事時,路不熟就去問新認識的姐妹,而新認識的姐妹也恰到時機地提出要到宋慶齡家裡看一看。
李燕娥(左)
但是,有一天新認識的姐妹和李燕娥走在一起,見宋慶齡來了卻悄悄地溜了。李燕娥想,這姐妹不是一直想要到家裡看一看嗎?現在,夫人來了,她怎麼就走了呢?随後,她警惕地想到了這樣兩個字——特務!
女特務沒能接近李燕娥,特務機關過了一段時間派來了男特務,是個小師哥。李燕娥一次出門買菜,忽然被一輛計程車給撞了一下,人沒什麼事,但看着在地上被壓扁的菜籃子吓得瑟瑟發抖。司機趕忙下車安慰李燕娥,向李燕娥賠不是,還送李燕娥到了家門口。李燕娥心神安定了下來,不經意間打了司機一眼,發現司機長相溫文爾雅,與自己年齡相仿,挺好看的。雖然有過失敗的婚姻,但作為女孩子,李燕娥還是忍不住多看了司機一眼,覺得眼前的這個小帥哥挺好的。
接下來的日子,李燕娥在買菜的路上,總能碰到小帥哥,總是不停地向李燕娥獻殷勤、幫助李燕娥。李燕娥想自己莫不是真遇到了愛情,而小帥哥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與李燕娥戀愛,不斷地給李燕娥買東西、給錢花。李燕娥難以拒絕,把這事兒報告了宋慶齡,宋慶齡說:“我真為你感到高興,但我建議你還是多了解了解他的底細。”很快,小師哥的底細被“了解”了出來——特務!
李燕娥
李燕娥很傷心,在後幾天裡偷偷抹了好幾把眼淚,然後對宋慶齡說:“夫人,我這輩子不嫁了,一心一意服侍您!”接着便有了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在香港的宋慶齡和李燕娥,面對日本飛機的轟炸,李燕娥不顧自己的安危,架好扶梯,幫宋慶齡越過牆頭,進入鄰居的防空洞;之後也便有了宋慶齡重慶時,與李燕娥同住一樓之内,兩人一起與周圍密布的特務周旋和鬥争……這時候,她們之間的感情分明已經從姐妹變成同志、戰友了。
不找對象怎麼能行?孀居的宋慶齡不可能看着自己身邊的人,為了照顧自己一直單身下去,有意把自己的警衛金标與李燕娥撮合在一起,但抗戰爆發後,金标卻為保護宋慶齡犧牲。金标犧牲的時候,說給李燕娥的最後一句話是: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夫人。李燕娥擦幹眼淚決心一輩子跟着宋慶齡。
對此,宋慶齡後來說:“李燕娥同志是一個孤身婦女,在舊社會受盡了迫害,她是一個堅強的女性,16歲來到我身邊當保姆,對我忠心耿耿。解放前在上海孫先生故居,國民黨反動派曾以金錢、地位誘使她監視我的活動……她嚴詞拒絕,不顧個人安危,保護我,支援我的革命活動……”
然而,人的一生哪能沒個磕磕碰碰呢?在宋慶齡身邊從業人員中有個叫何元光的,年齡比李燕娥小一些,也是廣東人,不務正業,膽大妄為。抗戰中做一些不利于宋慶齡的事情,但抗戰勝利後,胸懷博大的宋慶齡依然将他留在身邊,讓他做了廚師。
1959年某天,李燕娥正在廚房裡煎雞蛋,何元光看到後竟然動了流氓心思,上前來對李燕娥動手動腳,李燕娥一着急,将鍋裡的熱油潑向何元光。何元光躲閃不及,脖子部位被燙傷了一大片。這種事哪那宣揚?别人問起時,何元光隻能說是自己做飯時不小心弄傷的,卻是以記恨起了李燕娥,開始以偷宋慶齡家廚房的一些東西來悄悄發洩自己的憤恨。
到了1961年下半年,李燕娥覺得何元光的手腳越來越不幹淨了,就将自己買來的肉類和副食提前稱重,交給何元光驗收、清洗,沒想到何元光驗收後請假回家,而李燕娥再去稱買來的東西,發現已經少去三分之一。因為當時宋慶齡在北京,李燕娥将此事向警衛秘書隋學芳做了彙報,在隋學芳的盤問下,何元光承認是自己偷走了家中的一部分肉類和副食,開始謀劃如何報複李燕娥。
11月25日傍晚,李燕娥進廚房,何元光忽然提起菜刀沖了過來。因為躲閃不及,李燕娥很快倒在了血泊中。其他從業人員聽到動靜後,沖進廚房,又被何元光用鐵棍打傷,最終被警衛秘書等三人一起制服。李燕娥被送進醫院,因及時搶救才撿回一條命。本來,大家想将這事兒瞞下來,但在北京的宋慶齡卻在當天夜裡夢見李燕娥渾身是血,一夜未眠,并在第二天風風火火地趕回上海家中。
在醫院的病床前,宋慶齡與李燕娥相擁而泣,随後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宋慶齡說:“李媽,跟着我你受苦了!”李燕娥說:“我願意!”
這之後,宋慶齡開始改口叫李燕娥“李姐”了。據說,她們當時還搞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宋慶齡在樓上辦公室(兼作小餐室)與李燕娥一起吃飯。這個房間放着一個小方桌,配有兩把椅子,朝南朝西各有一把。宋慶齡把朝南的椅子挪開,對李燕娥說:“李姐,你坐這裡吧。”李燕娥說:“夫人,你是主人是上司,我哪能坐這裡……”宋慶齡說:“我主人、是上司,名份比你高,是以你朝南高坐,我面西相陪,這不就平衡了?平衡了,我們以後一起走就不會跌跤了!”李燕娥還是不肯,宋慶齡又說:“李姐,你跟我幾十年了,我們早就是親姐妹了!”
這時候,李燕娥整整50歲,而宋慶齡已近70歲了。也許是考慮到讓晚年的李燕娥有個人陪伴,宋慶齡讓李燕娥收養了自己一位已故從業人員的女兒,李燕娥在幹好本職的同時,真心實意地對待這個女孩,還為她取名李園。但李園對待李燕娥卻不盡人意,晚年李燕娥的依靠和溫暖依然是宋慶齡。
1979年,68歲的李燕娥被查出子宮癌,宋慶齡聯系醫院和醫生,将她接到北京治療。這時,宋慶齡已經86歲,健康狀況也大不如從前,走路要别人攙扶,但她每天都要聽取醫生關于李燕娥病情的彙報。6月,李燕娥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已不能治愈,宋慶齡向李燕娥隐瞞病情,把李燕娥接到了自己在北京的住所休養,二人一起散步聊天,種花拍照,過了一段姐妹相聚的溫馨日子。
宋慶齡身邊的從業人員都知道李燕娥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格外關照李燕娥,這讓李燕娥感到非常不适應,問一位從業人員:“你們這段時間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從業人員說:“我們很羨慕你,你為夫人奉獻了一輩子。”李燕娥喃喃地說:“我奉獻什麼呢?我隻是夫人身邊的一個保姆,我就是弄不清夫人為什麼對我像姐妹一樣親……”
農曆十月初十,是李燕娥的生日,宋慶齡為李燕娥慶祝生日,李燕娥非常幸福,和同僚們開心地大笑着。但随後,北京的冬天讓她感到幹冷難熬,在宋慶齡的安排下回了上海。臨走的時候,李燕娥哭着對宋慶齡說:“夫人,我走了,誰來照顧你呢……”
李燕娥走後,宋慶齡的心情十分沉重。她曾給友人寫信說:“我親愛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煩意亂。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麼的忠誠,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會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麼病痛!我是如此悲傷和六神無主……”又對另一位友人說:“近日來我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侶和管家)病重而極感心煩意亂。她不僅是我的助手,更勝過我的親人……”
1981年2月5日,宋慶齡在煩亂的焦慮聽到了李燕娥去逝的消息,這時,她想得最多的是,在醫院裡看望李燕娥時,李燕娥曾含淚對她說:“夫人,我走後,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你……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3個多月以後的5月29日,宋慶齡也緊随着李燕娥離開了人世。她們的墓地一東一西,分置在宋慶齡父母的墓前,在今天的宋慶齡陵園姐妹深情地互相陪伴。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人說,宋慶齡和李燕娥的情誼,隻是宋慶齡偉大人生長河裡的浪花一朵。但我更想說的是,生命總如白駒過隙,如果想讓自己成為鐵打的,隻有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如此,苦難和不如意就會如流水般地成為過去。李燕娥就是這樣用一生實踐了如何讓卑微生成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