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楫笃行 非金屬礦行業啟新局——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會長潘東晖談行業未來發展

作者:中國建材報
奮楫笃行 非金屬礦行業啟新局——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會長潘東晖談行業未來發展

單說非金屬礦,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學術概念很陌生。然而,如果提到舊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敦煌壁畫、摩崖石刻,人們又會想到什麼?誠然,這些是人類的起源,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這些皆因含有非金屬礦元素而更加絢麗多彩。無論是《天工開物》《雲林石譜》《本草綱目》等經典書籍中留下的大量對于古代非金屬礦物知識的記錄和總結,還是當今社會,非金屬礦及其礦物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電子資訊、新能源、生物、醫藥、冶金、建築建材、石化、機械、輕工、環保、生态建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無不印證了非金屬礦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其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不曾中斷一樣,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類對非金屬礦物的開發和利用,貫穿了從石器時代直到資訊時代的全過程。

不久前,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召開第七次全國會員大會。會議總結了第六屆理事會的相關工作和“十三五”以來行業發展取得的成績,選舉産生了第七屆理事會,并對協會和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方向。“十三五”期間非金屬礦行業的發展狀況如何,是否達到預期?面對“十四五”行業又将如何再進一步,實作高品質發展?帶着一系列問題,《中國建材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會長潘東晖。

肯定以往業績 理清問題再發展

“截至‘十三五’,2020年,我國非金屬礦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約9000億元,比2014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5500億元增長了64%;利潤總額600億元,比2014年400億元增長了50%。”談及“十三五”取得的成績,潘東晖覺得來之不易。一組組資料也表明,我國非金屬礦行業正在由高速發展邁入向高品質發展的新軌道。

其實,在2014年六屆理事會成立初始,非金屬礦行業和協會工作均面臨着優質資源保障程度不足、産業集中度低、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不合理、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不足、協會人員結構和内部治理亟待完善等極大困難和挑戰。7年來,六屆理事會和行業共同努力,不斷推動非金屬礦行業發展,我國非金屬礦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資源保障程度、礦産資源利用效率、綠色發展叢集發展模式、科技發展水準、礦物功能材料産品創新與應用等方面均取得長足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面對取得的成績協會仍不敢松懈,因為制約非金屬礦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問題也不少。“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沖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潘東晖坦言,非金屬礦行業還有不少傳統的、相對落後的生産方式,而且生産力水準和布局很不均勻。非金屬礦涵蓋領域的廣泛性,深化改革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沖突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實作安全高品質發展的緊迫性和複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潘東晖表示,今後一個時期,協會将主要從5個方面着手開展工作。一是以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為導向,激發科技創新新動能。比如研發石墨、螢石等戰略礦産精深加工技術及重點礦種新一代開采技術,突破難選伴生、共生礦的選别方法理論和選礦技術等。同時,研發一批線上檢測、過程控制先進智能裝備,提升行業智能制造水準;創新行業标準體系;編制産業發展技術路線圖等。

二是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開拓轉型更新新路徑。滿足國家重大戰略對非金屬礦功能材料的需求,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競争力強的先進礦物功能材料規模化企業,研發一批先進技術裝備和新型功能材料,開發一批服務新興應用領域,造就一批高端領軍人才,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擴大内需、拉動市場消費、服務食品安全、帶動充分就業,推動行業企業轉型更新。

三是以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為導向,建構生态文明新範式。建立礦山維護、開采複綠、尾礦利用與礦山資源開采“同規劃”,與深加工産品“同研發”,與市場推廣服務“同主體”的保障機制,加快實作礦山開采數字化、生産過程集約化、産品開發功能化;重點研發尾礦全組分複配利用技術,實作尾礦全組分、大體量、高效利用的新突破;逐漸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礦山智能開采與産品綠色制造體系,實作資源利用方式根本改變。

四是以提高市場供給體系品質為導向,形成提質增效新格局。圍繞超材料、微電子、第三代半導體、資訊技術、生物醫藥工程、生态修複等高新技術和新材料産業發展壯大和石化、機械、冶金、建築建材、交通、輕工、能源等基礎産業轉型更新及“雙碳”目标實作,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打造鍊條完整、功能多樣、産品優質、業态豐富、獨具優勢的産業效益新格局,為相關産業均衡發展提供高端、高效供給。

五是以“大循環”“雙循環”為導向,提升對外開放高水準。抓住機遇,努力形成主要産品技術、經濟名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技術專利成果躍居世界前列;支援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建設礦産開發國際産業園區,協同建構關鍵非金屬礦資源和産品全球産業鍊、供應鍊體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與國際先進标準對标,争取早日跻身世界非金屬礦強國行列。

明确目标任務 實作發展再跨越

非金屬礦及其制品的應用範圍越發廣泛,特别是涉及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行業的高品質發展勢在必行,那麼,具體的目标和任務有哪些?

“近日,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印發了《非金屬礦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标》。我們拟将行業的高品質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實作,第一階段是2021年至2025年,行業基本完成由原料産業向(功能)材料産業的轉型更新,實作中高端發展。第二階段從2026年至2035年,主要是推進行業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産業,實作跨入世界非金屬礦強國目标。”潘東晖介紹說。

有了目标,具體的任務也很明确。潘東晖進一步介紹說,在第一階段産業結構将不斷優化:淘汰落後,提升品質,産業叢集集約化發展水準明顯提升,滿足各領域對非金屬礦資源和産品的開發利用,行業總産值跨越1萬億元。供給水準明顯提高:産品種類更加豐富,戰略性非金屬礦産品的供應保障安全可靠。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行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5%,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網際網路+協同制造”取得明顯成效。品質品牌建設成效顯著:主要非金屬礦産品品質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适應市場需要的品牌體系基本建立。低碳綠色發展更加深入:實施非金屬礦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到2025年,清潔能源使用量提高50%,減少生産過程碳排放30%,節能減排用礦物功能材料産業值占比10%。

第二階段是到2035年的遠景目标,屆時我國将建成現代化的非金屬礦工業體系,成為世界非金屬礦工業強國。産業規模效益顯著,行業全面協調發展;國際國内開發并舉,資源安全保障有力;産業布局合理,産品結構先進;産學研用創新鍊完善,原創性科技創新驅動強勁;關鍵技術裝備材料自主供給,供應鍊安全可靠;行業綠色、低碳、數字、智能化水準一流;标準化體系健全,品質品牌突出;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突出,成為國家重要支柱産業。

第二階段的任務也在随着行業發展逐漸細化,主要包括加強重點礦産資源的勘查勘探;積極建構産業組織新業态;提升關鍵産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實作行業前沿及共性關鍵技術突破;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為核心的綠色發展;強化品質品牌建設;建立礦物功能材料标準體系;建構全球範圍内的供給體系。

對于行業的未來,潘東晖也是充滿信心。他表示,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被利用的非金屬礦品種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非金屬礦及其礦物功能材料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材料、關鍵支撐材料和天然生态材料,與高技術新材料産業、重點基礎原材料産業、環保與生态産業等密切相關,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及國際競争中将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協會将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朝着“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發展新目标砥砺前行,切實推動非金屬礦行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建材報記者:陶璐璐

責編:丁濤

校對:張健

監審:韓鳳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