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由大連心髒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CSCO)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專家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CACA)整合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内科醫師分會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老年惡性良性腫瘤分會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專業委員會主辦,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三度醫學與良醫彙協辦的2021年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CCOC)于2021年12月31日上午線上召開。

在本次會議期間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肖秀英 教授作《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心髒毒性的管理》主題報告。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肖秀英

惡性良性腫瘤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惡性良性腫瘤科副主任

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專科分會委員兼秘書

上海市抗癌協會青年理事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部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胃癌分子靶向與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姑息治療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

上海女醫師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肖教授首先指出惡性良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都具有基數大和增長快的特點。并且,在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治過程中,出現心血管系統相關并發症的患者不在少數,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成為最近研究的熱點,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在殺滅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引發不良反應,不同的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所導緻的心髒毒性發生率也有所差異。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繼而,肖教授就蒽環類、氟尿嘧啶類、靶向類、免疫治療類藥物導緻心髒毒性的機理、特征、監測、預防和處理分别進行闡述。以氟尿嘧啶類藥物為例,氟尿嘧啶類藥物經DPD酶代謝後産物氟檸檬酸會抑制三羧酸循環,導緻ATP生成減少,心肌細胞凋亡,進而引發心髒毒性。

根據一項《中國人群中氟尿嘧啶心髒毒性研究》結果表明,氟尿嘧啶類藥物心髒毒性事件總發生率:30.6%,其中5-FU所緻心髒毒性事件發生率為25%;卡培他濱所緻心髒毒性事件發生率為33.84%。是以,在氟尿嘧啶類藥物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後需要密切監測和長期随訪。

此外,研究表明,既往有心髒病史的患者使用氟尿嘧啶類藥物,心髒毒性風險明顯升高,且預防性使用硝酸酯類和 CCB 類藥物可能無效,是以不建議有既往心髒病史的患者使用嘧啶類似物。而雷替曲塞作為非氟尿嘧啶類藥物,不會導緻相關代謝産物蓄積,進而避免心髒毒性的發生,對于既往CVD病史或CV風險系數高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雷替曲塞是氟尿嘧啶的安全替代。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最後,肖教授呼籲針對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心髒毒性需要全程管理。治療前,要對相關藥物心髒毒性發生率有一定預判,注意高危人群,做好嚴密檢測;治療中,發生心髒毒性,要準确診斷和評估嚴重程度,把握對症/替換藥物的使用時機或原藥物的減量周期;治療後,要重視相關藥物再使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問題。

熱點速遞|2021第六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會議隆重召開

本次大會以“基于臨床,立足實踐,中西論道,協同創新”為宗旨,秉承“傳承、創新、智慧、發展”的理念,關聯大連主會場及十一個不同地區的分會場,彙集了心血管病學、惡性良性腫瘤學、血液病學、醫學影像學、臨床藥學等多個學科的國内外知名專家學者,旨在為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工作者搭建起一個展示、交流的平台,着力于動态實時監測心肌損傷、靈活調整診治政策、提升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心髒健康水準,促進行業學術交流及相關共識達成,進一步推進我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