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遞業2022,準備好迎來一場立體的競争

作者:經濟觀察報
快遞業2022,準備好迎來一場立體的競争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轉折”,快遞咨詢機構雙壹咨詢總經理龔福照用了這樣一個詞形容剛剛過去的2021年。

2021年,快遞行業經曆了一系列的事件:從年初的業績暴雷,4月開始的政策拐點,下半年開始修複的單價以及突破千億的規模。

上述一些事件在過去數年内鮮有發生,比如快遞單價的修複;而另一些事件,則需要以十年為時間尺度來度量,比如監管的轉變。

這些具有拐點意義的變化勢必影響了市場的競争格局。“進與退、逆勢與混沌”,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這樣形容疫情中快遞市場競争的變化,在趙小敏看來,一些頭部企業把握住了市場變化的節奏,在不斷進攻,而還有一些企業可能面臨着“還要不要做下去的”選擇。

在過去若幹年中,通達系快遞公司的競争态勢不斷變化,其中一些公司曾取得過短暫的競争優勢,但在膠着的電商快遞市場中,高度的同質化使得未能有一家企業脫穎而出。

在趙小敏看來,從2021年開始,市場占有率和業務量已經不再是衡量快遞企業競争的第一名額,快遞業的競争也不再僅局限于電商市場。航空運輸能力、國際物流、供應鍊物流等等新的市場和新的次元将會決定這場膠着競争的獲勝者。“明年會是競争分化的一年”,趙小敏說。

政策變奏

2021年3月,義烏快遞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出台了《關于維護行業平穩有序,推進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旨在加強市場主體自律和快遞小哥合法權益保障。

義烏是快遞業重要的産糧區,也是快遞業價格戰的核心區域,在2020年義烏的快遞單價一度跌破1元。

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進行了一次調研并開了兩場會。該日上午,馬軍勝在上海與7家品牌快遞企業主要負責人就快遞小哥權益保障問題進行了專題座談;當日晚,馬軍勝又召開了一次國家郵政局黨組會議。

上述會議的主題圍繞快遞小哥權益保障以及快遞業的高品質發展。

同月,浙江省政府審議通過《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草案)》,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等手段阻斷快遞經營者正常服務;平台型快遞經營者不得禁止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限 制其他快遞經營者進入。

這份草案在2021年9月通過後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2021年7月,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制定《快遞末端派費核算指引》和《快遞員勞動定額标準》。此後,市場監管總局也釋出《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界定低價傾銷行為及相應的處罰标準。

上述政策涉及多個部委,而在地方,浙江、江蘇、湖南等多地郵管局也針對整頓無序低價競争做出了部署。

政策的轉變并不僅僅針對市場的無序競争,同時還包括服務品質、安全、快遞員待遇等多個方面。

數位快遞行業人士發現在2021年監管要求更為嚴格和審慎,比如一些服務方面的問題,以往可能采用罰款或者警告的形式,但2021年可能會面臨網點的停業整頓。

政策為何會在2021年出現這樣的變化?

原中國郵政集團上海研究院院長,現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郵政快遞專業委員會主任周煥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我國快遞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亦出現了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而不健康的低于成本價攬收的惡性競争。

在周煥德看來,這種競争嚴重搞亂了中國快遞業正常的市場秩序。引起了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國内郵政快遞業界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家對這種現象紛紛表達了強烈反對聲,并要求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出手監管。2021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和醞釀,國家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地方郵政管理部門出台紛紛相關規範、地方人大通過管理條列等形式,着手來整頓中國快遞市場秩序,健康發展中國快遞業。

競争态勢

政策對于市場無序競争的監管很快得到了回報,在2021年下半年,快遞單價開始修複,一些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出現了連續數月的同比正增長。

2021年3月以來,同城快遞單價增速波動在-10%左右,異城快遞單價增速由-26%穩步回升至-8%,降幅均有所減小。

義烏地區行業快遞10月票單價2.94元,自2020年2月份以來首次實作同比正增長,自2021年5月份以來已累計環比提升0.27元。企業層面,中通快遞21年Q3快遞票單價1.17元(不含派費),環比二季度提升0.02元;韻達股份10月份快遞票單價2.17元 (含派費),自5月份以來已累計環比提升0.15元;圓通速遞10月份快遞票單價2.29元(含派費),自5月份以來已累計環比提升0.25元;申通快遞10月份快遞票單價2.11元(含派費),自5月份以來已累計環比提升0.04元。

據此,浙商證券在行業研報中認為今年二三季度随着政策的出台,價格逐漸呈現回歸良性态勢,在政策管控及價格回歸之後,即将進入價值修複的最本質層次即盈利修複層次,并預期,21年Q4以及2022年行業整體盈利拐點向上,單件盈利修複疊加規模增長或将帶來業績高彈性。

多位快遞行業人士認為上述單價的修複并不僅僅因為政策的因素,同樣也有市場的邏輯。今年一季度,順豐、申通等快遞公司業績出現波動,此後,行業逐漸開始“糾錯”,這次價格的修複也是行業逐漸調整的過程。

“對很多頭部快遞企業而言,隻要不連續犯錯,就還有機會”,趙小敏表示。

在過去的多輪競争中,快遞頭部企業特别是通達系快遞的排位不斷變化,但是始終未能有一家能夠真正拉開差距,“為什麼落後的人還能追上來,隻能說競争對手也在不斷犯錯”,趙小敏表示。

但在接下來的競争中,這種追趕或許将變得更為困難。

趙小敏提示了一個更廣闊的競争圖景,在傳統快遞企業外,應該被觀察的還有中國郵政、京東、菜鳥等企業,“中國郵政今年的活躍是大家都能看到的”。

在趙小敏看來,從2016年的上市潮至今,快遞企業已經擁有了一個充足的視窗期,到了這個節點,需要比拼不再僅僅是業務量,需要競争的市場也不再僅僅是電商快遞,在新的競争中,做出正确的戰略選擇更加重要。

“豐收”與“分化”

一位快遞行業從業者認為2022年會是豐收的一年。他的依據在于一方面2021年是一個“低基數”,另一方面,政策對于消費的推動,會讓消費環境趨于改善,進而帶動物流行業的增長。

2021年,中國快遞邁過了千億大關,在疫情中維持了亮眼的行業增速,2022年還能否維持這樣的增長?

龔福照預測,2022年快遞會從增量競争轉向存量競争,增速會明顯放緩。這種增速放緩疊加上此前一輪上市公司在産能方面的資本開支高峰,市場有可能從産能不足向産能過剩轉變。

在趙小敏看來,2022年總量的增長會否維持,還在于消費的政策會不會發力。在趙小敏看來,即便是總量增長不如預期,企業的資本開支依然要維持,不過需要投向更精準的方向。

幾乎所有的采訪對象都提及了市場競争邏輯的變化,比如服務、環保,這都因素都将在未來的競争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不是說空話,已經很明顯了,如果服務跟不上或者被投訴多,是會面臨一些硬限制的”,另一位快遞從業者表示。

這種多緯度的競争有可能在2022年讓快遞公司真正的開始分化,同時,電商平台和快遞公司之間的關系也有發生變化的迹象,更廣泛的合作或許會展開。

市場以外,政策與監管的方向或許将會進一步延續。

在周煥德看來,在這種(中國快遞突破千億)情況下,快遞要從關注量的成長轉變為關注質的提高,及如何從世界快遞大國轉變為世界快遞強國的發展,這将是國家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整個國家郵政快遞業的政策方向應會着重于快遞強國的建設。

周煥德表示,2022年國家首先應該關注快遞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基本民生問題,是以要從法律層面将快遞服務納入國家公共服務體系中,要由國家對其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發展,尤其要關注快遞末端配送服務的規範化、可持續化問題,要在末端整合資源、規範用地、合法用工、提高效率上發力用功,促使我國快遞業健康持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