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北京,必然能想到以前皇帝們住過的紅牆黃瓦的紫禁城,也能看到古代百姓居住過的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但在這皇家與百姓之間,還存在着比皇宮小、比四合院大的王府。在北京不僅有氣勢恢宏的故宮,還有雄偉壯觀的恭王府。人們對恭王府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恭王府的價值連城。

可事實并不是這樣,北京城派頭最足價值連城的恭王府在經曆了曆代主人後,竟以八萬銀圓的價格出售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的恭王府,以前的時候是清末時期恭親王的居住地,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恭王府作為清朝最大的王府,規模十分龐大,光占地就有六萬平方米左右。王府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府邸,另一部分是花園,其中建築群落就有三十多處,十分壯觀。
恭王府最突出的一點不是說它是王爺住過的地方,而是它親身經曆了大半個清朝,裡邊的曆史資訊極有價值。建國以後,恭王府在國家上司的關注下整整修葺了二十八年之久,是我國首座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
清朝滅亡以後,恭王府曾落入一個大學手裡,大約在八十年代左右,恭王府就不再是皇室的居住地,而是住了二百多戶的大雜院。直到2008年才重新修繕之後,才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論其繁華程度,絲毫不比故宮差。
恭王府的曆代主人
恭王府一開始并不是叫作恭王府,而是“和孝公主府”,王府的第一任主人也不是哪個王爺,而是乾隆時期的和珅。和珅是大貪官的同時,又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乾隆皇帝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了和珅的兒子。公主出嫁時,乾隆還專門把沒收李侍堯的房屋送給了女兒,就當作公主府第。
後來,和坤開始在公主府第的土地上大規模的蓋房子,前後經過了數年才打造完成。打造完的公主府完全超過了臣子府第應有的制度,其奢侈程度難以想象。一直到了嘉慶四年,和珅因為犯了錯導緻公主也被趕出公主府,恭王府就成了慶王永璘的府第。
永璘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也是嘉慶帝同母的親弟弟,當他從貝勒晉升為郡王時,嘉慶就把這座恭王府連帶75間街面房都賞給了他。直到鹹豐年間,恭王府的主人又從永璘變成了奕訢,從那以後到現在這處房子就一直被叫作恭王府,奕訢去世之後,他的孫子溥偉接替了恭王府,人稱“小恭王”。
複辟不成,欠了一屁股債
1912年清朝滅亡,溥儀退位,這場變故徹底拉開了恭王府不堪的序幕。繼奕訢之後,恭王府的主人就成了溥偉,溥偉這個人空有野心,沒點正經本事,論實力根本比不上他的爺爺。當然,這也造就了他的愚蠢。溥偉看到王朝滅亡心裡十分不甘,于是他就跑去了青島,在那裡他靠着德國人與日本人的保護勉強維持生活。
之後,他為了恢複大清朝,重新組建了宗社黨。可複辟哪是那麼簡單的事,他根本不明白清朝的滅亡是曆史必然的結果,複辟最需要的就是資金,溥偉把身上花了個精光後,實在是拿不出錢。正當他愁眉不展時,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腳下,他一咬牙一跺腳,跑出去就把恭王府賣了八萬銀圓。
1921年,恭王府被溥偉抵押給了北京的西什庫教堂,這在曆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要是被前幾任主人知道他為了複辟把王府賣了,非要氣得從地底下爬上來教訓他。溥偉拿着這賣的八萬銀圓折騰了一陣,最後是錢也花完了目的也沒達到,真不知道他當時哪根筋兒不對非要做無用功。
結果就是溥偉不光欠了一屁股債,還連自己都快養活不了了,他那兜比臉還幹淨,根本還不起八萬銀圓。過了十幾年,八萬的本金加上利息就成了二十萬左右,縱然他心裡一萬個不願意,都不得不接受恭王府換了新主人是教堂這個事實。
結語:
就這樣,教堂花了八萬銀圓把恭王府買到了手裡,恭王府的失去代表着愛新覺羅正式衰亡,徹底被曆史抛棄了。現如今,恭王府回到了國家的懷抱,變成了我國著名的一個旅遊景點,不僅保留了清朝的建築,還完好的保護着清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