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橋醫院成立專家團隊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央廣網重慶12月31日消息(記者王海 通訊員李春梅)“是妻子和家人執着的堅守,是醫生的職業操守和精湛技術,才把我從死亡邊上多次拉了回來!”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病房,39歲的楊先生在康複出院之際,雙眼浸滿淚水地對妻子和醫護人員說着感謝的話。

新橋醫院成立專家團隊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救治專家團隊會診(央廣網發 譚又銘攝)

今年7月3日,在浙江衢州打工的楊先生坐下起身後突發意識喪失。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并下了病危通知書。經過全力救治,楊先生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

8月中旬,楊先生再次突發意識喪失,救治近一個月後依然昏迷,家人通過120急救車将其從浙江轉運回重慶合川老家。在家人的精心照顧下,楊先生奇迹般地睜開了眼睛,之前完全不能活動的右側手和腳也慢慢開始活動。

不過,由于心髒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楊先生依然面臨着死亡的威脅。

新橋醫院成立專家團隊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醫生會診(央廣網發 譚又銘攝)

10月5日下午,楊先生再次感到不适,家人将其送往新橋醫院急診科。經過醫生初診、心血管内科醫生會診,楊先生通過綠色就醫通道住進了心血管内科重症監護室。

“病人入院時反複胸痛、四肢冰涼、不能平躺,上肢血壓隻有70-80 mmHg,處于嚴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的階段。”心血管内科主管醫生張辰回憶道。

幸運的是,經過心血管内科專家們的精心調整,楊先生的病情逐漸穩定。

10月26日,楊先生轉入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以進一步評估是否能接受外科手術。為了確定手術的成功,心血管外科成立了由心血管外科主任肖穎彬為組長的救治專家團隊。

經過專家的全面評估,病人的實際情況比想象的更為糟糕,正常的心髒是嘣嘣跳,而他的心髒卻像蚯蚓一樣慢慢蠕動,加上以前用了大量血管活性藥物,導緻周圍血管出現嚴重的炎性改變……複雜又虛弱的身體情況,讓外科專家們面露難色,對病人是否能耐受心髒搭橋手術、術後功能恢複和手術的意義表示擔憂。

為此,救治專家團隊就整個術前調理、手術中及術後的每個細節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都進行分析,并一一制定出詳細方案。

11月1日,心血管外科專家為楊先生實施心髒搭橋手術;搭橋手術結束後,骨科專家将為患者截除壞死的雙腳第一腳趾。

“你和我們醫生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這個難關。”一大早,肖穎彬就來到重症監護室,給楊先生介紹治療方案,并鼓勵他要相信自己。

上午9:00,楊先生被推進手術室。中午12:30,心髒搭橋手術順利完成。但是,沒讓大家高興太久,麻醉醫師便不斷提醒大家,“升血壓藥物已經加大劑量”、“IABP輔助正常,但血壓還在不斷下降”,大家術前擔心的問題開始出現。

專家們商量後決定,先增加升血壓藥物的使用劑量,密切觀察後再确定是否使用體外心髒輔助裝置。

兩個小時後,病人的心跳和血壓已能基本保持平穩。這時,早已等候在手術室的骨科專家上台為其截除了壞死的雙腳第一腳趾,以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

下午4:30,病人在經曆了近7個小時的手術和監測後,回到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他的生命循環情況進一步穩定,當日夜間,就已經完全清醒。

術後一周,楊先生就從重症監護室轉入了普通病房。

“太好了,你回來了!”當妻子看到丈夫明顯紅潤的臉色,逐漸變暖的手腳,哽咽着說不出話,隻顧着流淚,為丈夫的康複,為自己的堅持,為醫學的進步,也為生命的頑強!

經過醫護人員術後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專業護理下,楊先生順利康複出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