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瓜州河東:土地托管服務托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近年來,瓜州縣河東鎮六道溝村以高标準農田建設為契機,按照“組織推動、合作社經營、農戶自願、利益共享”的發展思路,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托管方式,創新推廣耕、種、管、收、售為一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實作了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子。

瓜州河東:土地托管服務托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全程托管解決後顧之憂 六道溝村常住人口645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86人,人口老齡化嚴重,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勞動力不足,土地無人耕種的趨勢逐漸凸顯,産出效益不高等問題成了擺在村黨總支面前不得不解決的難題。面對這一現狀,村黨總支多次走訪種植大戶和産業帶頭人,聽建議、想對策,經過黨員群衆集思廣益、認真分析研判後,确定了“組織推動、合作社經營、農戶自願、利益共享”的發展思路,在土地“全程托管”上做文章。通過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外出學習、向上級相關部門咨詢等方式,借助全縣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利好政策,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集中連片流轉土地300餘畝,并與瓜州縣俊發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服務協定,由其承擔作物耕、種、管、收、售等“一條龍”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定向種植玉米,相比農戶經營每畝地可節省成本100元,每畝增收200元以上。同時,縣農機中心為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項目每畝補貼80元,在實作降本增效的同時,還達到了穩産共赢的目标。

瓜州河東:土地托管服務托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健全機制賦能雙向增收 土地流轉、托管後,怎樣保證各方收益,讓種植效益實作最大化,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六道溝村創新推行資金兜底和盈利提成制,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同農戶簽訂“保底收益+分紅”合同,每年年初先行支付農戶500元/畝的保底租金,讓農戶吃上“定心丸”,年底獲得收益後扣除成本,剩餘部分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農戶按照7:3的比例進行二次分紅,兩者疊加後,農戶每畝獲得收益超過800元,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9萬元,讓農戶和村集體實作“雙赢”。同時,針對有務工需求的本村富餘勞動力,按照“土地托管+就近務工”的模式,以120元的日薪進行田間勞作,托管土地農戶戶均年增收1.2萬餘元,有效解決了部分農戶因耕地面積小,土地托管後收入低的難題,真正實作了農民保底收入有“租金”,進社務工有“薪金”,二次分紅有“獎金”,為農戶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群衆腰包“鼓”了,生活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瓜州河東:土地托管服務托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為農服務助推農業增效 土地托管項目的實施,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同時也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多了條路子。為進一步擴大效益,幫助群衆發展飼草産業,村黨總支積極探索飼草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的為農服務模式,争取資金29萬元,購置飼草打包機,與雙赢富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草香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協定,以租賃的方式,為群衆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每年向村集體支付租金2.6萬元。同時,按照“訂單式種植、托管式管護、直供式銷售”的形式,與本村年齡較大的30餘戶農戶簽訂青儲玉米訂單協定1200畝,由合作社進行統一選取品種、統一配方用肥、統一精細化管理、統一收割打包、統一拉運銷售,相比之前農戶自種自銷,通過訂單種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每畝地可增加收入600元。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生産經營中全面推廣應用,助推農業生産現代化程序,在促進農業增産的同時,進一步擴寬農民增收管道,提高農民增收“錢”景,為集體經濟壯大、特色産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通訊員 闫 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