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大字陰符經》墨迹本,96行,461字,傳唐代褚遂良書。世傳褚遂良楷書有《雁塔聖教序》、《同州聖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師碑》、《伊阙佛龛碑》、《倪寬贊》等,其中《倪寬贊》為墨迹本,餘者為碑刻。

傳為褚遂良所書的《陰符經》尚有小楷和行書兩種刻本流傳于世,字迹皆很小,難窺廬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唐代學褚書的僞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不失為書法精品,具有極高的水準,是學習楷書的一個重要範本。此帖不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筆法,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于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一

《大字陰符經》其用筆豐富,有方有圓,在藏有露。多用側鋒取勢,一波三折,點畫且細輕重極盡變化,隸意可辨,欹側俯仰而是不失重心,中宮飽滿,顯得松而不散。其筆力堅實,動勢強勁,氣脈通暢,憨厚不失妩媚,飄逸不失端莊。南宋楊無處跋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于褚中令楷書見之”。後世諸多評論家對此帖都曾給予過極大贊美。初學者臨習此帖當深入體察,不能片面追求俊美的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韻,須從運筆入手,參以結構兩者結合,才能形神兼得,而不緻纖弱疲軟,流于膚淺。

《大字陰符經》風格略近《雁塔聖教序》,筆勢縱橫清晰,天趣自然。其總體結構方中見扁,多見橫勢,寬綽而見虛靈之氣,此乃從隸書中來。此帖撇捺開張,線條對比強烈,時而纖巧,時而厚重,時而疏密有緻,時而筆勢翻飛,波折起伏,巧于變化。其運筆牽絲暗連,速度極快,俯仰呼應,各有所據,氣息盈滿,妙筆生花。書家以不可羁勒之筆,使轉細微,擒縱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義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隸之美。此帖結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變化多端,不落蹊徑,堪稱“楷中《蘭亭》”。《陰符經》是否為褚真迹已不重要,因為它所呈現出的藝術水準同樣為書林珍視。

對《陰符經》的整體領會可從三方面人手:一是和褚遂良其他碑帖進行對比,對《陰符經》進行風格對照;二是和同時代的歐、虞、顔、柳書相比,明了其風格特征;三是和其他行楷書,如李邕、趙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行楷書進行對比,又能有一番新的見地。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二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三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四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五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六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七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八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九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一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二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三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四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五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六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七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八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十九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二十

筆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唐楷《大字陰符經》

▲圖二十一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傳),原色版,紙本,21×394cm

《大字陰符經》釋文:

1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複。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2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是以神也。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人得之,輕命。

3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愚,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推而變化順矣。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起居郎臣遂良奉敕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