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家馬君武擔任廣西省長,為何僅主政十個月,就辭職不幹了

馬君武曾被譽為“一代宗師”,?他是民主革命政治活動家、教育家、愛國詩人,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北蔡南馬”之美名。他嫉惡如仇的高尚品格,和滿腔的愛國情懷,在後世廣為傳誦。

這樣一位被人尊敬、受人敬仰的大儒,曾經出任過廣西省長,但僅僅在10個月之後就宣稱:“以後,我再也不從事政治生活了。”

教育家馬君武擔任廣西省長,為何僅主政十個月,就辭職不幹了

(馬君武劇照)

這是怎麼回事呢?馬君武究竟在廣西遇到了什麼?

馬君武,廣西恭城人,出生官宦世家。其曾祖馬麗文是道光年間進士,曾任福建道監察禦史。其父親馬衡臣是當地縣衙的一名小吏。但在馬君武9歲時,父親不幸染病去世,全家六口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到了母親身上。堅強的母親并未放棄,靠着替人縫補衣服、插爆竹引線勉強度日。

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小時候的馬君武從未放棄學業,在祖母和母親的細心教導下,少年時期的馬君武便讀完了《史記》《漢書》《三國志》《宋史》《明史》等書,從此打下了深厚的舊學功底。

其後,馬君武又先後就讀于廣西體用學堂、廣州工崇書院、上海震旦學院等高校,專門進修英語、數學、法學等科,文化學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01年,馬君武考取了日本官費留學生,先後任職于梁啟超的《新民叢報》社等。也就在此期間,馬君武經日本人宮崎民藏介紹,認識了孫文。兩人互相仰慕,過從甚密。馬君武對孫文的革命思想和主張,有了一個全面了解和深入認識,從此一心一意追随孫文從事革命活動,兩人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

1905年,孫文組建“中國同盟會”,馬君武負責起草同盟會章程,并在東京舉行的同盟會成立大會上,被推選為秘書長,同時出任《民報》主編之一。

由于清政府和日本當局對留學生在日反清活動的限制,馬君武不得不回到國内,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公學,以教學為掩護,繼續進行革命活動。随着清政府對革命進步人士的迫害,馬君武于1907年再次遠渡重洋,前往德國留學。

在德國,馬君武就讀于柏林工業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留德學生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教育家馬君武擔任廣西省長,為何僅主政十個月,就辭職不幹了

(武昌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馬君武輾轉回到國内,參加了《臨時政府組織法大綱》的起草工作,同時擔任臨時政府實業次長代理部務,參與起草《臨時約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馬君武再次前往德國留學,就讀于柏林農科大學。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馬君武又一次回到國内,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1921年,馬君武受命于孫文,擔任廣西省長兼攝軍務。馬君武在南甯受任時說:“我這次回來.?是與各位共同改造廣西的。我是廣西人民的公仆,主人要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決不推辭!”

上任之初,馬君武雄心勃勃,勵精圖治,先後提出了整頓金融,發展實業,興辦教育,修建公路,建立新軍等宏偉計劃。但由于廣西政局完全掌握在駐桂軍閥陳炯明的手裡。他縱容手下無惡不作,霸占民房,搶劫财物,毆打群衆,氣焰極為嚣張跋扈。整個廣西陷入軍閥橫行的局面,兵匪一家,盜賊蜂起,百姓民不聊生,深受其害。

當地百姓及鄉紳數次請求馬君武予以懲治,但馬君武苦于手中無兵,束手無策。

更為嚴重的是,在桂的軍閥憑借各自的實力,紛紛擅自委任各級地方官員,造成了軍閥割據,财政混亂,拒不執行省屬指令的局面。即便馬君武委派了新任地方官到任,軍閥們也不予承認,拒絕交出權力。

馬君武内心明白,這些困境,源于自己沒有堅強的軍隊作後盾。于是,他想方設法招募新兵,或者收編一些軍閥土匪的散兵遊勇,組建屬于自己的新軍。

但由于财力有限,沒法招募到足夠的兵員,也無法為新兵們提供槍械武器。是以,最終隻組建了編制嚴重不足的一個衛隊營。

教育家馬君武擔任廣西省長,為何僅主政十個月,就辭職不幹了

(陳炯明舊照)

面對政令不通的窘境,馬君武一籌莫展。1922年5月初,内外交困的馬君武終于還是熬不下去了,向廣州護法政府請求辭去廣西省長之職。

5月22日,馬君武收拾行囊,帶領家人,在一隊衛兵的護衛下,離開南甯,準備乘船來到梧州,在此設立省長公署。

當船行至貴縣附近時,馬君武遭到李宗仁屬下營長俞作柏的攔截。他要求馬君武将省長公署設在貴縣,被馬君武拒絕。随後,俞作柏觊觎馬君武船上的大量軍械和财物,襲擊并洗劫了船隻。

在這次沖突中,馬君武不但失去了摯友石楚,失去了鐘愛的女子彭文蟾,也失去了多年來用心血凝成的書稿。他本人幸得愛妾彭文蟾的拼死掩護,才僥幸逃脫。

來到梧州後,馬君武随即設立了省長公署,委派楊願公代行省長職務,自己則徑直取道廣州,向孫文辭職,随後傳回上海。

回到上海後,馬君武對好友陸費逵說:“這次廣西之行的各種危險和損失我都不在意,唯獨數千冊心愛的書籍和許多未刊的詩文譯稿完全丢了,實在令我痛心。以後,我再也不會從事政治生活了。”

此後的馬君武,一直投身教育事業,為國家培育了不少人才,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蔡元培齊名,赢得了“北蔡南馬”的贊譽。

(參考資料:《一代宗師——馬君武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