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張自忠為我國抗日名将,一九四〇年五月,侵華日軍發動“宜昌作戰”,将軍為保衛三峽咽喉重鎮宜昌,旄居一線,以弱拒強,于五月十六日壯烈殉國于宜城十裡長山。是為中國抗日戰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為國捐軀最高将領。
1940年5月15日,日軍一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裡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九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五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二時,張自忠手下隻剩下數百官兵,他将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隻剩下進階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八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将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豎木牌。并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将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張将軍的犧牲,蔣介石都落淚了。張自忠将軍一生忠勇,他的犧牲對所有人都震動很大。日軍方面,在發現張将軍遺體後,将将軍的遺體擡出戰場,清洗後放入棺中安葬,安葬時日軍列隊緻敬。岡村甯次在戰後談到張将軍時也表示十分敬仰。國軍方面,在從日本廣播中聽到張将軍殉國的噩耗後,蔣急電前線命速查明真相,如張将軍陣亡,務必搶回遺體。将軍犧牲後,中國舉國哀悼。戰後,北京、天津、武漢都有以張将軍的名字命名的張自忠路。即使是中供方面,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也都為張将軍的犧牲題詞。建國後,也追認張将軍為革命烈士。其家屬享受烈屬待遇。
為紀念抗日戰争勝利70周年,拍攝了一部電影《百團大戰》,鄧超在電影裡面飾演張自忠。但是張自忠女兒反對鄧超飾演父親。
張廉雲說理由隻有7個字:“鄧超不是山東人。”張廉雲這7個字,在場的人都感覺有些摸不着頭腦。原來張廉雲是嫌棄鄧超太娘,不夠威猛。她說鄧超不是山東人,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