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與白菜冤案影響巨大,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比如清朝的訴訟制度、官場的黑暗和腐朽,等等。楊乃武與白菜冤案,始于楊乃武的剛直秉性,他敢于為老百姓争取正當權利,敢于對地方官的腐敗行為提出批評。

但是那個時代是不保護楊乃武這種行為的,這樣的行為暗中卻得罪了當地的官員,清朝的腐敗已經到了骨子裡,哪還會有接受老百姓批評的官員,是以這些官員隻會對楊乃武進行打擊報複。
葛連平的死成了當地官員打擊楊乃武的一發重磅炮彈,于是楊乃武在劫難逃。白菜是個苦命的孩子,據說父親是太平軍,早早去世了,她和母親從南京逃到杭州,嫁給了一個在豆腐店幫工的葛連平,租住的是楊乃武家的房子,楊乃武一家都很喜歡這個美麗又勤勞的白菜——因為她常穿綠衣服——就有了白菜的名字。
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失敗,湘軍的實力在中國一家獨大,是以湘軍的很多人出任各地的重要職位,還有很多湘人靠着老鄉關系當上了官,這些人本身沒有什麼能力,靠得就是裙帶關系,是以浙江官場就有了一個湖南籍官員的集團,這個集團的首要分子就是浙江巡撫楊昌浚。
浙江省當地也有一幫本土官員,他們都是科舉出身,想利用這個案件徹底端掉湖南幫,于是雙方就開始鬥法。
鬥法的雙方并不直接出面,而是站在楊乃武與白菜案件的背後,各自下毒手,這可把楊乃武與白菜害慘了,他們兩個人成了官場鬥争的犧牲品,先是被地方官劉錫彤折磨,屈打成招,後來又被杭州知府陳魯屈打成招。
幸虧有楊乃武的姐姐和妻子的不斷上訪,不斷地往刑部和步軍統領衙門遞狀子,才使得案件不斷提級,慈禧太後也想利用這個案件,對地方的實力派,進行一次清洗,于是不斷的指派官員審理此案,連外國人都關注這個案件了,《申報》連續追蹤報道,是以這成了一個超出中國範圍的案件了。
大清朝的訴訟制度已經無法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了,最後不得不采取三大憲會審,楊乃武與白菜推翻了全部的有罪供述,把這個案件的前因後果都講了一遍,楊乃武因為受刑過重,主審官允許他坐在地上說。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清朝皇太後也沒招了,隻得再次驗屍,于是把葛連平的棺材挖出來,運到北京,所過之處,官府都要在棺材上貼一道封條,最後運到北京放置在海會寺,随即進行開棺驗屍。
那個時代對這樣的已經下葬兩年多的屍骨的勘驗就是看頭骨,如果是白黃就是沒有中毒,勘驗結果無中毒迹象。這時候真相大白了,但是還有人四處活動要求定楊乃武與白菜死刑。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清廷在真相面前隻能撤銷掉對楊乃武與白菜的死刑判決,革去楊乃武的功名,白菜出家為尼。浙江省的大批官員被問責,革職的、充軍的、流放的多達百人,至此浙江官場的湖南籍官員大受打擊,湘軍勢力也受到削弱。
一個敢于批評地方官的書生,竟然惹上了如此巨禍,簡直令人發指,所幸,大清朝沒幾年了,不然不知道還要制造多少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