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托“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隻做資訊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随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背景。
本文編輯字數3130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對酒文化來說,幾千年久盛不衰。

古人闊别舊友要喝酒,“把酒當歌,人生幾何?”
官場失意、懷才不遇,酒更不會缺席,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與友人喜相逢,酒還會錦上添花,“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從古到今,幾千年來,很多人都離不開“酒”。
甚至很多人說,睡前喝點小酒,有助于睡眠,還能延年益壽。
但是,2016年,柳葉刀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颠覆了很多人的傳統理念。(相關閱讀:勸人喝酒,害人不淺|柳葉刀說了:一滴酒都不要喝.....)
真相就是,即使是一滴酒,也可能會導緻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而在今年八月,《柳葉刀》子刊《惡性良性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上又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分析了癌症與喝酒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結果發現,飲酒會導緻全球癌症負擔加重,喝一點點也會影響,而且存在明顯人種差異。
趕快一起來看看!
《柳葉刀》子刊:飲酒導緻癌症風險增加
2021年7月13日,柳葉刀在《惡性良性腫瘤學》子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了全球人口飲酒量與癌症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在2020年所有新癌症病例中,有74萬多人都歸因于飲酒。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2020年的癌症發病率、科學文獻中最近的相對風險估計值以及多個來源的酒精消費資料,以此計算可歸因于酒精的癌症負擔。
通過假設酒精暴露和癌症确診之間有10年的潛伏期,研究人員首先從全球酒精與健康資訊系統獲得了受試者2010年的酒精消費估計數。
然後,将估計的酒精消耗量轉換為每天的酒精克數;之後調查十年後的癌症發病率。
結果發現,雖然重度飲酒(每天超過兩杯酒精,>60克左右)在癌症風險負擔中占比最大(占飲酒導緻癌症病例總數的86%)。
但在輕度和中度飲酒人群中,風險負擔仍占酒精緻癌病例的7分之一,并在全球範圍内造成了超過10萬例新的癌症病例。
另外,在全球範圍内,估計2020年所有新發癌症病例中,有74萬1300(95%UI558 500–951200;PAF 4.1% [3.1-5.3])歸因于飲酒。
而且在男性中,有56萬8700 (76.7%;95% UI 422500–731100;PAF 6.1% [4.6–7.9]) 起因酒精引起的癌症病例,在女性中為17萬2600)。
另外,在蒙古、中國、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等東亞、中歐和東歐國家,觀察到的所有新癌症病例的 PAF最高。
在這74萬1300例病例中,按飲酒量劃分,适度飲酒(每天10萬3100(13.9%;95%UI82600–207200)例酒精引起的癌症;
危險飲酒量(20–60克/天)導緻了29萬1800(39.4%;227700–333100)例,大量飲酒(每天> 60克)導緻了34萬6400例。
研究團隊還發現,少量飲酒也會誘發惡性良性腫瘤,大約14%的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由少量飲酒引起。
而中量和大量飲酒分别導緻39.4%和46.7%患者得惡性良性腫瘤。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理念中的“适量飲酒”,并不一定就是安全的,還是有一定的緻癌風險。
酒精代謝毒物,緻癌
小朋友都知道,經常喝酒有害身體健康。
一個人喝的酒越多,患酒精相關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那麼,如何會緻癌呢?研究人員假設,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方式,增加人體患癌症的風險,比如:
乙醇代謝産生乙醛
酒精中的乙醇代謝(分解)為乙醛,而乙醛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可能是人類緻癌物;
另外,乙醛還會損害人體DNA和蛋白質,導緻患癌症風險增加。
酒精代謝過程,産生活性氧物質
另外,研究人員認為,酒精代謝過程中,還可能會産生活性氧物質(含有氧的化學活性分子),這些物質會通過氧化過程,破壞人體内的DNA、蛋白質和脂質。
削弱身體代謝能力
另外,大量的酒精經過肝髒代謝,還會損傷肝髒,削弱身體分解和吸收各種營養素的能力,包括維生素A;複合維生素B中的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C ; 維生素D ; 維生素 E ; 和類胡蘿蔔素等等。
導緻血液中雌激素的水準增加
雌激素是一種與患乳腺癌的風險相關的性激素。雌激素水準過高,癌症風險也會增加。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雌激素水準升高時,大腦的獎賞中心更加适應酒精的愉悅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女性成瘾發展的基礎,進而惡性循環。
另外,在酒精發酵和生産過程中,很可能會引入多種緻癌污染物,比如亞硝胺、石棉纖維、酚類和碳氫化合物等等。
而且,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劣質酒,很多摻了水,還有其他多種化學藥物,長期飲用危害健康。
吸煙喝酒同時進行,緻癌風險加大
很多人喝酒的同時還喜歡來兩根煙。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與單獨使用酒精或煙草的人相比,同時抽煙喝酒的人,患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的風險要高得多。
同時吸煙喝酒,患癌症的風險也是成倍增加的。
是以,目前社會一直在提倡,不吸煙,不(少)飲酒。
ADH/ALDH基因,影響酒精代謝速率
那麼,人體代謝酒精的速度,一般是由什麼基因決定的呢?
酒精代謝的過程中,主要涉及三組酶:
酒精脫氫酶(ADH) ,負責将酒精(即乙醇)氧化為乙醛。
醛脫氫酶 (ALDH),負責将乙醛氧化成乙酸。
細胞色素 P4502E1(CYP2E1),一種蛋白質,是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 (MEOS) 的一部分,主要在長期飲酒後參與酒精代謝。
(CYP2E1酶的基因片段)
而在這些酶中,是存在着基因遺傳變異的:
其中,編碼ADH酶的七個基因中的ADH1B和ADH1C基因,會表現出遺傳多态性,它們存在于活性不同的變體(即等位基因)中,易導緻它們編碼的ADH分子的活性存在差異,進而導緻乙醇氧化成乙醛的速度不同,繼而産生不同數量的乙醛。
比如,攜帶高活性ADH1B*2等位基因的人,可以迅速将乙醇轉化為乙醛。
這會導緻飲酒後乙醛積聚,并産生毒副作用,例如出汗、心率加快、惡心、嘔吐、面部潮紅。
另外,ALDH2酶是乙醛轉化為乙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酶,存在兩個等位基因。
其中一個活性極低,容易導緻飲酒後乙醛積累,增加中毒的風險。
而這種基因的遺傳變異,在很大一部分日本人和其他東亞人身上典型存在,但是ADH1B * 2等位基因很少在白種人群中發現。
關鍵的瘦龍說
相信“适度飲酒”有益健康的,都是愛喝酒的人。
每一個人都喜歡為自己的習慣找點借口,愛吃碳水的人,喜歡為推薦吃碳水的視訊點贊。
愛吃肉的人,喜歡看我們的文章,哈哈哈。
今天,最新的資料告訴我們,即使是少量飲酒,也可能會有患病風險。
不過,偶爾喝一點點酒的,不必太過緊張,建議喝酒的同時千萬不要吸煙,因為危害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