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都幹了些什麼?難怪老師不會告訴你

引言

中國人講究“耕讀為本,詩禮傳家”,是以也就非常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教育。而對于一些能夠催人奮進、引人向學的名人典故也大都會編纂成書,好古為今用。在數不清的名人典故之中,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可謂是人盡皆知。

漢代劉歆在他的曆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适時年幼的匡衡十分勤勉好學,然而家中貧窮無力供其讀書,而在好不容易借到書之後有閑暇的晚間卻又點不起燈,無奈之下機靈的他想出了這般妙計——鑿壁偷光。也正是借着鄰居家的燈光,匡衡發奮讀書,終成一代大儒。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都幹了些什麼?難怪老師不會告訴你

作為一個勤奮向學的名人典故,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被傳頌千載,甚至如今還入選到了我們的課本之中,被我們後人用以敦促教育孩子們能夠潛心向學。

可是,作為故事主角的匡衡在長大後都幹了些什麼呢?似乎老師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避而不談。那麼匡衡明達之後又到底做了些什麼,以緻于老師們都不願提及呢?

發奮讀書,終于明達

匡衡出生于西漢中後期,曆史上對其生卒年月語焉不詳。

世代務農的家庭背景,也讓他在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起點極低。但是,這并不妨礙匡衡的好學上進。為了能夠獲得知識,在幫助父母幹活之外他曾偷聽先生講課,亦曾替人幫工賺取錢資。

如是才獲得了讀書的機會,也才有了鑿壁偷光的典故。

此後,盡管對于“六經”中的《詩經》有着極深的見解,也廣為時人稱道,但匡衡的仕途卻并不順遂,在經過九次考試後,他才勉強中得丙科。從甲乙丙丁的天幹計數,我們便能知丙科的位次之低,而匡衡也隻得到太原郡文學這等微末職務。好在,對于這樣一位飽學之士當時并不乏舉薦之人,許多後學也很是願意跟随他學習,盛名之下又有太子太傅蕭望之舉薦,也讓匡衡漸有了人望。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都幹了些什麼?難怪老師不會告訴你

而在漢宣帝駕崩,漢元帝即位之後匡衡終于迎來了機會。彼時,蕭望之為帝師,在推舉人才上多有貢獻;而外戚史高與之在朝堂上并立,但在推薦人才上卻并無建樹。

于是,史高在幕府楊興的勸說之下拔擢匡衡為議曹史;而對于儒學多有希冀的漢文帝更是接連拔擢匡衡。

很快,匡衡便平步青雲。從郎中、博士、給事中,再到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直至丞相、樂安侯食六百戶。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然而這位少時發奮讀書的人中楷模卻還是倒在了官場的名利之中。

名利之誘,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你很難相信,一個年幼時發奮的少年在一朝得勢後卻最終成為了蠅營狗苟之流,但事實如此。偌大的青史上,位極人臣的匡衡幾乎未曾留下過一點光輝的印記;如果非要說有,那封在面對地震時的上書卻又更像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打臉之作”。

在漢元帝初年,長安發生地震,匡衡上書谏言漢元帝要“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遠巧佞"。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都幹了些什麼?難怪老師不會告訴你

可這樣“偉光正”的言論,到底也隻是他匡衡進階的梯子罷了。在匡衡顯達之後,漢元帝寵信的宦官石顯利用手中的權利将蕭望之處死。而在這場政治動蕩中,本應該阻止石顯惡行的匡衡卻成了石顯的助益。

《漢書》中這樣記載:“初,中書谒者令石顯貴幸,專權為奸邪。丞相匡衡、禦史大夫張譚皆阿附畏事顯,不敢言。”

一代大儒、丞相為了能夠在朝堂之中不至于失勢,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溜須拍馬、阿谀奉承的小人。而且這還遠非他惡行的全部,為了能夠排除異己,對于攻伐匈奴立下大功的陳湯也是極盡污蔑之能事。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都幹了些什麼?難怪老師不會告訴你

當然,在一些人看來,後來在漢元帝駕崩、漢成帝即位後,石顯失寵之時是匡衡将石顯之罪一一上陳,才讓石顯一黨被鏟除的。可這裡面參考其前行很難讓人再去相信,匡衡的彈劾沒有私心。

而就在匡衡自以為是的以為舉發了石顯便能夠繼續永葆富貴之時,他卻未曾想到等待他的也是惡果。

很快,匡衡便被舉報A錢錢财, 據記載本已經積累至巨富的他卻仍舊貪得無厭,在漢元帝封他地三十一萬畝的基礎上,又非法侵吞四萬多畝土地。于是乎,這位叱咤風雲的丞相就這樣被以“專地盜土”的罪名,回到了起點被貶為了庶人。

小結

從人人稱贊的“鑿壁偷光”的好學之士;再到被記錄在《漢書·匡張孔馬傳》中與奸佞為伍,落得一個“持祿保位,被阿谀之譏。彼以古人之迹見繩,烏能勝其任乎!”的惡評,很難說這不是匡衡的咎由自取。

也許會有人說,這未嘗不是匡衡出身太過低微的緣故,他太想脫離階層了。可我們不得不說的是,每個人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的,更遑論是曆史人物了。

當然從另一方面說,即便是在今天,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仍舊值得我們學習,畢竟它是一塊讓你上升的磚。

參考資料:《漢書》《西京雜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