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作者:印客美學

大城市裡的打勞工,越來越想逃離了。

隔三差五,小鎮貴婦就會被網友們送上熱搜。

從吃喝拉撒,到她們的生活方式,都用一種降維式的打擊敲打着網友們脆弱的心靈。

什麼時候開始,小鎮貴婦成了全網羨慕又嫌棄的對象?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羨慕又嫌棄,小鎮貴婦怎麼了?

小鎮貴婦再一次成為了全網羨慕的對象。她們是一群有錢有時間,選擇住在小鎮裡的女性。

春節假期、五一假期,不少網友刷朋友圈的時候看見很多“小鎮貴婦”在曬歲月靜好。

機票、高端酒店、熱門的旅遊景點……

她們很多都是從一二線城市、大廠等回家的人,也有一部分人家境殷實,從來沒有出去打拼,一直待在小鎮。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他們突然發現,很多選擇留鄉的年輕人提前進入了下一個level。

他們到世界各地旅行、買奢侈品和黃金,甚至追求高品質高品質,成了消費市場的一股中堅力量。

“我在大城市做牛做馬,你在鄉土小鎮享受生活”。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在幾年前,很多人都覺得留在縣城鄉鎮的年輕人沒出息、沒出路、沒志向。

這些年輕人也成為了很多城市打勞工口中的“三無青年”。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現在,網友們似乎突然反應過來,這些人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小鎮裡的貴婦們能存錢、會理财,有時間做做美容、約約會,生活幸福又體面。

她們工作清閑、生活富足、安心穩定,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他們都擁有令人豔羨的資本,輕輕松松的拿捏了大家追求的松弛感。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但是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些小鎮貴婦也就這樣,沒什麼好羨慕的。

她們待在小地方裡沒有眼界,追不上進階的審美和時尚趨勢,和“土甜風”沒什麼差別。

小鎮和貴婦兩個詞碰在一起,隻能營造出一種“看似美好,實際上一地雞毛”的感覺。

年輕人長時間的待在小鎮裡,最終也免不了庸俗,陷入死局。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他們用都市麗人對标小鎮貴婦,在小鎮和城市中不斷拉扯,試圖找到完美人生的證明。

一邊羨慕,一邊又不了解、踩低“小鎮貴婦”,網友們的心态怎麼這麼擰巴?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羨慕卻還看不上?

在大城市裡,有錢又輕松的生活其實并不稀奇。但換成小鎮裡的年輕人,人們的心态似乎就很擰巴了。

網友們的焦慮和擰巴,來源于歲月靜好和生活虛幻迷茫之間産生的沖突感。

在一群群“縣城赢家”面前,表面光鮮的北上廣深打勞工自嘲是一個城市loser。

他們一邊想要活得輕松自在,一邊又舍不得城市的繁華,放不下自己的理想。

出租屋、吃外賣、擠地鐵,很多人在大城市的生活裡很難得到踏踏實實的擁有感和存在感。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反觀歲月靜好的小鎮貴婦,她們帶着一流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回到了小鎮。

在小鎮貴婦的群體裡,很多都是從一二線城市退居下來的女性。不少小鎮貴婦做部落客,都能吸引到很多流量。

她們懂得美容、投資自我,也懂得追求衣服品牌、生活品質。

她們有着和“城市”一樣的審美,卻擺脫了城市的繁忙,在小鎮裡生活的很自在,成為審美金字塔的頂端。活得比很多城裡人還要好。

城市的打勞工們大多被消耗得隻剩下一副軀殼,但是小鎮的落後,又讓他們望而生畏。他們把理想和生活的意義賦給了城市,把精神安放在了小鎮。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而且,城市消費降級,縣城的人卻在進行着消費更新。

縣城與城市消費邊界在慢慢消融,小鎮貴婦和城市白領一樣有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支出水準甚至與一線城市持平。

很多時候,月入過萬的城市打勞工沒有辦法達到這種消費水準。正如網友所說:“縣城有錢人,才是真中産”。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不少網友在過年回家的時候發現,小鎮貴婦們身穿昂貴大衣,手拿奢侈品包包,手上帶着金銀珠寶。

網紅奶茶、零食折扣店、連鎖商場都井噴式的出現在了縣城老家裡。

小鎮的人們有相當寬裕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日常消費,花錢也比城裡人更有“松弛感”。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同時,人總是迫切地渴望得到幸福,很多網友還是無法避免功利主義和對權利的崇拜。

人不多的小鎮可以構成一個成熟的熟人社會網絡。

錢不好解決的事情,人可以。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小鎮貴婦們往往又有着自己的人脈網絡。人脈就是一種消費能力,這種能力也慢慢的和幸福感挂鈎。“有關系好辦事”的觀念,在城市打勞工和小鎮居民的心中都根深蒂固。

她們雖然紮根在小鎮,但自己的根卻開始向下、向四周發展。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正是清楚的認識到這種現象,網友們才會下意識的把“小鎮貴婦”們放在一個既羨慕又厭棄的地位上。

小鎮貴婦這個詞本身就從上自下的透露着一種優越感。難道審美真的有階級之分?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被嫌棄的小鎮美學

除了小鎮貴婦,縣城文學及其有關的寫真照片也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火起來了。

憂郁的表情、泛黃泛舊的小樓。

幾張照片就能收割百萬點贊,還把“縣城感”的面孔特征帶火。

這種風格的照片吸引了很多人,但是網友們對于這類型的照片從贊同的态度轉為反對、不了解。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争議的點在于,這些照片單一的呈現出了縣城的落後和刻闆。

一些人認為這種照片就是記憶中的縣城,一些人又認為用“縣城”兩個字去定義這類審美,有很濃厚的矯情和自我感動的俯視感。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縣城,是中國審美體系裡不可分割的部分,它能向上相容,也能向下包容。

縣城是很有争議的一個名詞,它夾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受到不同的經濟文化發展,每個人對它的認知都不同。

在改革開放後,很多人對于城市形态與審美意識的了解都開始向上走,他們喜歡都市的霓虹燈和摩天大廈,開始出走縣城。這個時候,相容中下層級的縣城美學就逐漸的被淘汰了。

放到現在,人們擺爛的躺平的思想又再度影響了縣城美學。他們追憶過去,懷念泥土的真實。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在網紅部落客的影響下,閱聽人的審美逐漸變得單一化和同質化。

就像縣城風格的照片成為風潮後,很多部落客隻是單純的跟風,并不會好奇縣城美學背後的文化核心,隻知道用自憐自艾的憂愁去刻畫縣城人們的生活。

這種流量影響的審美提供給了人們一種優越感。

小鎮貴婦,被羨慕又被嫌棄?

審美确實有階級之分。但每一種審美都有對應的閱聽人,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指責審美的高低。

小鎮有小鎮的喜怒哀樂,城市也有城市的酸甜苦辣。我們需要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審美體系中的一切。

走不出看不破的,又何止城市裡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