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肯大漲,讴歌、英菲尼迪大跌,背後到底有何隐情?

在前幾年,林肯、讴歌、英菲尼迪這三個品牌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在國内豪華品牌市場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但時過境遷,林肯在施行較為激進的國産化政策之後,已經逐漸有了起色。今年1-11月份,林肯品牌的累計銷量突破了8萬台,同比增長54%。而反觀讴歌和英菲尼迪,依然在賣不動的泥沼中苦苦掙紮。今年1-11月,讴歌累計銷量隻有5476台;英菲尼迪累計銷量隻有7691台。顯然,他們與林肯的差距已經很大了。

林肯大漲,讴歌、英菲尼迪大跌,背後到底有何隐情?

同樣都進行了國産化,同樣都有品牌影響力不足的先天,為啥林肯就率先走出陰影了呢,在談車君看來有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打閃電戰,快速引入新車型。

一個品牌如果沒有足夠的産品線做支撐,其品牌影響力和銷售規劃便無從落地,對此,林肯一改之前慢悠悠的車型推出節奏。2020年3月,林肯推出全新冒險家;7月,推出全新飛行家,2021年3月,推出全新航海家。由此提前實作了國産化戰略中“三年推出三款新車”的承諾。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又推出了林肯Z,推新節奏之快,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反觀讴歌和英菲尼迪,國産化好幾年,也隻有2款國産車在售。

林肯大漲,讴歌、英菲尼迪大跌,背後到底有何隐情?

第二,以高成本效益來切入市場。

在豪華車市場,講曆史、講性能、講安全、講格調,這些都已經不新鮮了,對于一個相對弱勢的品牌來說,如何快速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林肯的絕招就是高成本效益。就拿國産化的第一款車冒險家來說,24.68萬起步,價格比對手便宜,配置比對手厚道,尺寸比奧迪Q3、寶馬X1和奔馳GLC都大,2.0T動力也是遙遙領先。消費者不是傻子,對比一下,便知道值多少。你再看看讴歌CDX,同樣也是緊湊級SUV,外觀做得跟缤智一樣,尺寸也小,配個1.5T,又如何展現成本效益呢,消費者沒有買單的理由。再看看英菲尼迪,不專心搞國産化還不說,還引進個毫無成本效益可言的英菲尼迪QX60。

林肯大漲,讴歌、英菲尼迪大跌,背後到底有何隐情?

第三,有優秀的營銷政策

林肯國産化後提出了全新的品牌定位——豪華有其道,這樣的slogan旗幟鮮明,中國消費者也非常容易了解,再配合其高性價豪華的産品定位,消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它的與衆不同和購買價值點。而讴歌和英菲尼迪的營銷則顯得混亂沒有章法。讴歌最開始弄個專注馳騁的口号,結果推出的産品卻是1.5T的CDX,很難讓人信服。後來又陸續搞出尚前、不凡這樣沒有辨識度的品牌口号,到最近又弄出個異行者的概念,本來是想講調性,實則給人模糊不清的印象。再加上産品又跟不上,消費者不忘記你忘記誰呢?

林肯大漲,讴歌、英菲尼迪大跌,背後到底有何隐情?

由此可見,林肯的成功、讴歌和英菲尼迪的失敗都不是偶然的。對于任何一個汽車品牌,想要在中國混得好,尊重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尊重當地的用車文化,順應國内的消費觀念和潮流是必須的,否則,就退出中國市場好了,也不缺你這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