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12月30日,中國文字書寫由豎排變橫排始末

中國最早的橫排書籍,是清代盧戆(zhuàng)章所編著的一部拼音文字史料叢書《一目了然初階》。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個人出資交廈門五崎頂倍文齋刊印,其中選編的五十五篇漢字和拼音字對照讀物都是橫刻的,這是中國第一本橫排書籍,是中國人編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也是中國提倡漢字改革、提出拼音化的主張、研制拼音方案、出版拼音讀物的開端。本書作者盧戆章福建同安人,一生從事拼音文字工作四十年,是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

中國最早的橫排期刊是中國留學生于1915 年在美國康奈爾創辦的《科學》雜志。因為該刊是在海外創辦,沒有傳統束縛,且内容全在自然科學,是以該刊自創辦起就采用橫排和新式标點。

1919 年1 月創刊的《北京大學日刊》遵循的也是西式排版的原則,在其創刊号中還刊登了一則《蔡元培啟示》,從中可以一窺豎排改橫排之初的思想沖突:

月刊形式已由研究所主任會議公決,全用橫行,并加句讀、問、命登記号。但諸先生中,亦有以吾國舊體文字形式一改興趣全失為言者,鄙人亦以為然。唯一冊之中,半用橫行,自左而右,半用直行,自右而左,則大不便于讀者。今與諸先生約,凡科學性質之文,皆用橫行,送各研究所編入普通月刊;其文學性質之文,有不能不用直行式者,請送至校長室,由鄙人編輯為臨時增刊。

建國後,就這一問題多有争論,郭沫若、胡愈之、葉聖陶等文教界人士都曾發表文章,提倡漢字橫排、橫寫。

1955 年元旦,《光明日報》發行了全國第一份左起橫排的報紙。

1955年12月30日,中國文字書寫由豎排變橫排始末

1955 年10 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明确提出:“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廣報紙、圖書、雜志的橫排。建議國家機關、部隊、學校、人民團體推廣公文的橫排、橫寫。”

1955年12月30日,文化部釋出《關于漢文書籍、雜志橫排的原則規定》。

關于漢文書籍、雜志橫排的原則規定

(1955年12月30日文化部釋出)

推行漢文書籍、雜志橫排,對我國文字改革運動的開展,有一定積極作用。自提倡漢文書籍、雜志橫排以來,橫排的書刊已日益增多。根據今年八九兩月份收到的全國新書樣本統計,在1562種一般書籍中,橫排的占80%;在135種課本中,橫排的占98%。1955年9月,共有中央一級雜志214種,其中橫排的187種,占86%。現在直排的雜志到明年亦将改為橫排。上述情況說明,書籍、雜志向橫排發展的趨勢已經肯定,橫排的書刊已為許多出版社和廣大的讀者所逐漸習慣了。

推行橫排與培養讀者閱讀橫排書刊的習慣,可以為我國文字改革創造條件。在編排格式方面,橫排在夾排外文、表格、數字時更可以避免直排所發生的格式不統一、版面不美觀等缺點和便利閱讀。

為了有計劃地積極地推行漢文書籍、雜志橫排,我部特作下列原則規定,希各出版社、雜志社參照執行:

一、自1956年起新發排的漢文書籍,除影印中國古籍以及少數有特殊原因(如該書讀者對象大部分還不習慣橫排)不能或不宜橫排者外,應該一律采用橫排。對橫排書的版式設計,各出版社應該結合本機關出版物的特點進行研究,既要防止紙張使用率過低的偏向,又要照顧到實用美觀的要求。

二、多卷集書籍已出版的各卷已直排者,以後各卷可仍直排,将來修訂重排時再改為橫排。過去出版的和已排好的直排書籍,照常出版發行,在今後需要重排時再盡可能改為橫排。

三、今後新創刊的漢文雜志除特殊者外,應該一律采用橫排。雜志橫排的版式,各雜志社亦應該按照各類雜志的性質作進一步的研究改進。

1956 年元旦,《人民日報》改為橫排,作為最重要的黨報喉舌,其示範效應所及,全國越來越多的圖書、雜志、報刊也改為橫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