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同年二月,宣統帝溥儀正式退位,此時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宣告滅亡。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算卦

所有封建王朝的建立者無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千秋萬代,包括二世而亡的秦朝和隋朝,君主們信奉着“皇權天授”的宿命論,其中多爾衮就曾經找道士算過這麼一卦。

彼時正逢清軍入關之時,天下已被清軍收入囊中,建立王朝也是順水推舟的事了,開國功臣多爾衮自然也是得意洋洋,喜出望外。

一次偶然機會,多爾衮外出時看見了一位算卦的道士,攤位上赫然寫着一副對聯,雲:“眼瞎能明古往今來事,手殘善斷癡男怨女情。”

多爾衮很是感興趣,好奇着上前詢問:“清軍入關,你覺得他們能坐擁天下嗎?”

眼瞎道士回答道:“能坐天下也。”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多爾衮心下一喜,接着問道:“大清王朝何時滅亡呢?”

不料這時道士的回答卻讓他心下一驚:“得之于攝政王,失之于攝政王,得之于孤兒寡母,失之于孤兒寡母。”不巧的是,多爾衮正是這攝政王。

清軍能夠入主中原,多虧有攝政王立下的汗馬功勞,這不就是“得之于攝政王”嗎?當今先皇已經去世,留下了孝莊太後和順治皇帝,這不就是“孤兒寡母”麼?

在多年後的今天回顧瞎子道士這番話,冥冥之中似有定數,清王朝并沒有毀在多爾衮手中,而是另一位攝政王——愛新覺羅·載沣。

這位就是光緒皇帝的弟弟,也是末代皇帝宣統帝的父親,“孤兒寡母”指的就是隆裕皇後和宣統皇帝溥儀。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清王朝的建立

清朝是以滿族為主的政治集團建立而成的,其祖先早年生活在東北一帶,到了唐朝時期改名為女真。

明朝初年女真分為東海女真、西海女真和建州女真三種,直到1593年,努爾哈赤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落,還建立了八旗制度,大大增強了滿族的軍事實力。

萬曆十五年,努爾哈赤在蘇子河畔建立赫圖阿拉城,正式與明王朝平起平坐。

一邊是實力強勁的滿族勢力,一邊是腐敗不堪、風雨飄搖的明王朝,結局如何已無須多言。

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崇祯八年,皇太極改國号為滿洲,後改為“大清”,1644年,順治皇帝入主紫禁城,1683年統一全國。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多爾衮一直是清王朝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父親清太祖就是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他被封為和碩睿親王,順治時期被封為攝政王。

1629年,多爾衮跟随皇太極進攻明朝邊境漢兒莊,明朝守軍投降,同年十一月,清軍到達北京城,甯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援兵不敵皇太極多爾衮,被殲滅于廣渠門外。

多年以來,多爾衮一直效命于皇太極左右,先後親征大淩河城、察哈爾、山海關等戰役,可謂是戰功顯赫,勇猛無比。

1643年,也就是清軍入關的前一年,清太宗皇太極暴斃,多爾衮作為戰功赫赫的攝政王,也是皇太極的弟弟,繼承皇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再說當年努爾哈赤更傾向于傳位給多爾衮,隻是因為多爾衮當時年幼,毫無戰績。

除了多爾衮,豪格也是繼承皇位的人選,内部也因人選問題展開了激烈的争論,為了平定各方的非議,多爾衮很明智地采取了折中的辦法,立皇太極6歲的兒子為帝,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而自己選擇做一個攝政王,平息了這場争論。

稚子福臨無法處理國家大事,多爾衮便成為了真正皇權的所有者,做了太上皇,順治七年,多爾衮外出打獵時墜馬死亡,終年39歲,後期的“過”終究是小于前期的“功”。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後來乾隆也曾命人重新修繕多爾衮的墓地,并且恢複了他睿親王的封号,還入了太廟,允許後人祭拜。

清王朝的覆滅

清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其結局必然是走向滅亡,到了清朝後期,中國資産階級也已經産生。

盡管清朝為尋求改良,出現了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但其封建主義的本質并沒有絲毫改變。

一向自诩“天朝上國”的清王朝素來保守,自從鴉片戰争被迫打開國門後,便開始了屈辱的近代史。

《馬關條約》等喪國辱權的條約簽訂後,清政府的國庫越發空虛,接連不斷地列強入侵早已将大清的氣數消耗殆盡。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更不必說還有李鴻章之流的外交官員,他們全然信任英國人,給予外來列強們最惠國的待遇,徹底打壓了本土商品經濟的發展。

甲午戰争以及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清政府的中央權力漸漸不得人心,清末新政也是清朝最後的苟延殘喘之法。

當時的清政府向日本派去了大量的留學生,留學生們發現,即使是在民主化程度比較弱的日本,群眾也有基本的投票權與人權。

留學生們帶來了先進的思想,他們或是保守的君主立憲派,或是激進的民主革命派,再加上後來清政府主張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催生出了一批資産階級,他們不滿于清政府的苛捐雜稅,轉而不滿于當時的政治體制。

再到後來,各地巡撫也逐漸失去了對管轄地的控制能力,以至于辛亥革命爆發之時,清政府完全無抵擋之力。

不管多爾衮如何算卦,清王朝的覆滅也無法跳出曆史發展的周期,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能跳出這一曆史規律。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滅亡?道士的話讓他自我懷疑

封建王朝強調中央集權,強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隻要皇帝一人,便可随意決定他人生死,這顯然是封建制度下的弊端,也必然要被時代所摒棄。

雖然違背了多爾衮想要清朝千秋萬代的願望,但清朝滅亡了無疑是一件好事,沒有哪個國家的子民願意生活在一個充滿屈辱,被列強入侵的國度。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到今天距離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了,現在的國人不會去懷念大清,隻會去銘記那段令人屈辱的曆史,真正懷念大清的,恐怕隻有那些比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列強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