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文:藍夢

圖/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俗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剛過門的那段時間,是許多媳婦最為難熬的日子。

她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心中甚至惶恐,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說。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後。

兒媳習慣了多年的獨自生活,沒有做母親的經驗,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她表現得不知所措。置之不理,作為母親,她不忍心;而呵護孩子,初為母親不久的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呵護。再加上網上全是母親沒有看護好寶寶而導緻寶寶受到傷害的新聞,那一刻,許多媳婦覺得日子過得無比煎熬。

在這種情況下,她很想找老公說說心中的不安。但看他每日累得不行,又不免有些不忍。況且孩子的出生,減少了女人對丈夫的關注,是以即便她訴苦,他未必就能認真聽。

有研究資料顯示,多數夫妻離婚是在有了孩子以後。對此,很好了解。女人由于十月懷胎,已經從女孩的角色迅速過渡到了媽媽的角色中,她們會想着如何照顧孩子等等;而多數男人由于與寶寶接觸過少,是以很難進入父親的角色中。這使得他無法在心理上與女人産生共鳴,是以對于她的哭訴多半難以了解。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如果女人隻是偶爾哭訴一下還好,但多數女人初次做母親,那種彷徨,失措讓她不得不将心中的恐懼與煩躁向最愛的人,也就是她的丈夫傾訴,于是兩人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多,到達一定的程度以後,多數夫妻就會覺得厭煩彼此,于是做出了離婚的舉措。

在這期間,有個人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那就是婆婆。婆婆也曾是媳婦,這種人生經驗會讓她更加體會兒媳的不易,進而運用适當的方式安撫兒媳的焦躁情緒,幫助其一起度過這個對于兒媳來講最為艱難的時刻。

當然,婆婆對于兒媳的幫助并非隻有這一點。好的婆婆,會從各個方面對兒媳施以援手,在這種情況下,兒媳與婆婆的感情也就更加深厚了,日後照顧婆婆自然也就更加用心。

問題是并非所有的婆婆都是這麼做的。

比如何阿姨。

何阿姨為人比較強勢,在家裡那就是說一不二。即便是兒子結婚以後,她也依然如此。

好在何阿姨的兒媳性子溫和,又比較孝順,是以一家相處還算可以。

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婆媳沖突就越來明顯了。因為兒媳生的是女兒而非兒子,何阿姨怎麼看兒媳都覺得不順眼。

換作以前,何阿姨的兒媳也就忍忍過去了。可月子期間正是她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加之她是剖腹産,身體一直不得勁兒,是以情緒比較暴躁。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或許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何阿姨兒媳的母乳遲遲下不來。為此她也想了許多辦法,但都不管用。當知道孩子不能吃母乳隻能吃奶粉的時候,她的心情差到極點。

好在何阿姨的兒子還是比較給力的,一直守在旁邊安慰。然而就是這一幕,刺痛了何阿姨,讓她覺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成為别人的了。于是對兒媳更加挑剔。

在這種情況下,何阿姨媳婦實在忍不下去了,于是跟何阿姨大吵一頓。何阿姨強勢慣了,怎麼能夠忍下去?于是就讓兒媳滾出去,因為這是她的家。

見兒媳無動于衷,何阿姨就直接動手給她收拾行李。期間,由于她過于氣憤沒有看到小孫女,将小孫女的臉劃傷了。這讓何阿姨的媳婦忍無可忍,于是直接給父母打電話,讓他們來接自己。

沒人願意看着自己的女兒如此受辱,是以何阿姨媳婦的父母忙将女兒接走了。而何阿姨就在旁邊看着,一句挽回的話對沒說。鄰居看不過去,一直給何阿姨使眼色,讓她留下媳婦,而何阿姨則置之不理。并在兒媳一家人黑着臉離開以後表示,她才不喜歡不能生兒子的兒媳婦。

面對這樣的母親,兒子也無可奈何,是以隻能多往兒媳家跑,讓他們别跟母親一般見識。起初兒媳一家人根本不理他,但看在他頻繁道歉的份上,嶽母心軟了,于是開口讓他進來。而何阿姨别說登門,就連一句道歉都沒有。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何阿姨的兒媳是生氣的,後來在母親的開導下漸漸想開了,于是跟丈夫一起努力,共同維持整個小家。

何阿姨的兒子能吃苦,為人又老實,又喜歡去鑽研業務。而何阿姨的媳婦則照顧整個家,夫妻同心,小日子越過越紅火,先是在城裡買了房,又是在市裡買了房。

當得知婆婆不小心摔倒再也無法站起來,提出讓他們養老的時候,何阿姨的兒媳是有意見的。但看在丈夫的份上,實在做不出像婆婆那樣冷漠的事情,于是暗暗通過多種途徑聯系護工。

但她實在受不了婆婆的理直氣壯。何阿姨的意思是,請護工還費錢,幹脆兒媳辭職照顧她吧!反正小孫女也上大學了。

“咱們認識嗎?”兒媳怒怼,接着開始說起婆婆以前的所作所為,指責她月子就将自己趕出門;因為重男輕女,這麼多年婆婆都沒有看過自己的女兒。如今她憑什麼理直氣壯地讓自己去照顧她?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何阿姨比兒媳還委屈。自己都沒有怪她沒生二胎,對自己态度不好,她竟然蹬鼻子上臉,指責自己的不是。

可她感覺委屈管什麼用,現在還指望兒子兒媳養活呢。兒子是家裡的頂梁柱,工作是不能辭的。是以她能指望就剩下兒媳了。在這種情況下,任憑她有再多的不是,自己也得忍着。

楊瀾說過: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自己心裡長出來的。

婆婆與兒媳來自于兩個不同的家庭,是以在相處過程中出現沖突在所難免。但隻要各自都懷有是一顆和善的心,尤其是婆婆,懂得替兒媳思考,那麼兒媳自然感恩,于是兩顆心也就近了。

如果是像何阿姨這樣,用冷漠的态度對待兒媳,也難怪兒媳心寒了。

何阿姨的兒媳還是相對好的,後來給何阿姨找了一個護工。但并非每個兒媳都能放下心中對婆婆的芥蒂。是以婆婆還是盡量跟兒媳好好相處吧!

公婆将坐月子的兒媳趕出家門,20年後讓她養老,兒媳:咱們認識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