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選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隻要不被新式武器吓怕,理論上有一戰之力!
時空跨越2000年,如果在最開始的時候和八國聯軍發生戰争的并不是清王朝而是秦朝的話,那麼曆史是否會被扭轉?在這裡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但是在做假設之前,我們需要把雙方之間的底牌給摸清楚。
換句話來說,當時的八國聯軍究竟有着怎樣的底牌?而秦軍又有着怎樣的底牌?
以秦軍的全國之力,能否消滅八國聯軍,或者說被八國聯軍反殺呢?這一切我們需要從頭來看。

八國聯軍有着怎樣的底牌?
什麼是八國聯軍呢?我們一想到八國聯軍可能第一時間聯想的就是八國聯軍侵華事件,而這個八國聯軍侵華事件就是光緒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這一次戰争是通過軍事行動直接入侵中國,也就是當時的大清王朝,并且由之前的單支部隊的單個國家代表變成了多支部隊的多個國家代表。
這其中參與的國家,包括但不限于:美國,俄羅斯帝國,日本,意大利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等等等等。
而八國聯軍在早期的時候,是
由英國的海軍将領西摩爾率領的
,關于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當時的曆史時間和曆史時間之下的國際地位。英國理論上來說還是大哥大的狀态,這個時候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都還處在一個隐忍待發的姿态,而英國在不久前經曆了大航海的洗禮以及控制了超多國家和土地,擁有了大量的殖民地也有着超高的底蘊。
是以由英國海軍将領西摩爾率軍原則上來說沒有太大問題,而當時八國聯軍當中意大利這個國家非常特殊,他派遣的人數也才僅僅是80個人而已。是以意大利這個國家姑且可以忽略不計,畢竟80個人在當時的八國聯軍當中實在是不夠看的。
那麼八國聯軍當中哪一個國家的軍隊最多呢?答案是日本。日本派遣的總軍隊達到了2萬餘人,而僅僅陸軍這一項就有20300人,主力就是第5師團。
除此之外,俄羅斯大約有12000~13000餘人,英國有12000餘人,法國和美國也都是3000多人。而此次戰役的過程當中,日軍在最開始的時候占據的優勢最大,
因為他直接搶走了内務府的白銀,達到的總數額為300萬兩。
這一場戰争打得稀裡糊塗,大清王朝也算是被揍的七暈八素。但是我們把所有的部隊通通彙聚在一起的時候,就不難發現:此時的八國聯軍軍隊規模充其量頂死了也就是5萬餘人而已。
至于此次戰争,他們搶奪的珍寶包括但不限于皇宮和頤和園裡面的諸多珍奇。我們隻能用不計其數為例,因為按照當時的數值,僅在嵩祝寺這一個地方就丢失了3000餘尊鍍金銅佛,其他地方的損失可想而知。
而法國的某主從一個官員的家裡面,直接就搶走了100萬兩白銀的财物。
在這裡插一句題外話,關于八國聯軍侵華事件在早期的時候我曾經做過詳細研究。這其中真正意義上讓我感到惋惜和心痛的可能有兩處。
第1處是永樂大典,它在第2次鴉片戰争的過程當中被英法聯軍破壞,而在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的過程當中又被八國聯軍損壞
。
至于四庫全書也是清朝乾隆時期編撰的書籍,損壞了數萬冊,四庫全書的曆史地位和意義可能遠不及永樂大典,但無論如何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書籍的不同方式損毀讓人紮心的疼。
秦軍的底牌
關于秦朝的軍隊一共有多少?咱們到現在為止沒有辦法得出一個确切數值,這一點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古代的戰争如果真的能夠統計到個位數的人數,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拿出一個曆史時間節點,那就是秦朝攻打楚國時候的部隊,就不難發現秦軍的可怕之處。除了人數之外還有超強的動員能力,而秦朝的将領王翦在攻打楚國的時候,直接就動用了60萬大軍。
盡管這些部隊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經掏空了秦國的褲腰帶,但無論如何也能夠看得出來秦軍在一統天下的時候就已經有如此彪悍的軍力,如此強大的排程能力。
那麼一統天下之後的軍隊狀态,自然無法忽視。
而我們認為的那個倒黴孩子秦二世讓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自殺的時候,此時的大秦帝國盡管看起來已經岌岌可危,但是秦軍仍然有20萬在和北方的匈奴對峙,也就是說大秦帝國在秦始皇死亡之後仍然有着和北方匈奴一戰之力。
這一戰之力在劉邦時期根本無法達到,甚至整個大漢帝國在積蓄了四代之後,才有了漢武帝的北擊匈奴。
而章邯作為一位軍事将領,在清朝處在危機的狀态時,仍然能夠直接率領70萬的軍隊抗擊當時天下的義軍,并且處在優勢地位的狀态。
好的,接下來咱們來重點說一下:秦朝的軍事發展。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必然而然需要強大的軍隊,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做背書的話,那麼秦朝也就僅僅是個笑話而已。
按照秦朝的軍隊建制不難發現,當時的進階将領和皇帝都需要掌握一部分秘密武器,而這兩個秘密武器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調動部隊。那這個秘密武器是什麼呢,答案就是虎符。
也就是說這個虎符平常情況下,右邊的一部分是由皇帝掌握,左邊的一部分在将領的手中。
而将領想要調動部隊,必須得到皇帝的允許,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大秦帝國創造了出了一隻聽命于帝王的軍隊。
而當時的秦朝軍隊分成了三個闆塊,分别是郡縣兵,邊防兵和軍士兵,每一個不同兵種都會有對應的任務,從兵馬俑當中挖掘出來的兵器我們就不難發現:
絕大多數都是青銅兵器,至于像鐵兵器這樣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
武器裝備相對來說雖然我落後,但是以當時的狀态來看,已經站在了世界的最頂端。當秦帝國一統天下之後,北方的匈奴也感覺到了危機,擰成了一股繩,開始向秦帝國釋出沖擊。
而這個時候秦始皇直接指令蒙恬率領30萬的秦軍抗擊匈奴。在抗擊匈奴的過程當中,秦軍處在一邊抗擊一邊攻占土地的狀态,慢慢的便擁有了河套的全部控制權,至于不久之後的降伏百越則又是另一起戰争。
曆史啟示錄
好的,我們繼續來做一個綜合分析。不難發現,以秦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和配置和當時的八國聯軍做比拼的話,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單純的武器配置方面就已經差了一大截,秦軍的武器裝備僅僅就是青銅器搭配着部分鐵料,而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洋槍大炮。
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當時的秦軍不能說上下一心可也相差不多,
所有的部隊統一隻聽一個人的排程,那個人就是皇帝。隻有皇帝任命大将軍做什麼,大将軍才會做什麼,而不會出現清朝那種東南互保條約類似的糊塗賬。
除此之外,當時的八國聯軍盡管表面上看起來有着諸多武器,但這一部分武器并不是非常先進,畢竟時代擺在那裡了。大多數的武器炮彈也是非常稀缺的,尤其是對于當時的部分西方國家,他們不遠萬裡來到此地,武器彈藥的裝備數量本身就是一個糊塗賬,不可能帶着無限彈藥或者無線的火器庫。
也就是說隻要秦軍能夠抵抗住八國聯軍的第1輪進攻,并且及時地适應現在的高等級的武器裝備作戰,那麼就極有可能挽回一局。
但如果秦軍最開始的時候就被八國聯軍侵華時的各種洋槍大炮所吓壞的話,那麼也就沒有一戰之力了。
但無論如何,以當時的秦軍狀态來看還不至于。畢竟清朝的軍隊我們做一個預估值,攻打楚國的時候有60萬部隊,那麼我們做一個折合全國一共有100萬部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那麼100萬部隊和敵對方的5萬部隊做比拼,也就是一個20:1的資料。
而以秦軍上下一心的狀态來看,和八國聯軍硬扛一會兒,沒有問題,最起碼不會像清朝那樣狼狽不堪。
趣談唐宋元明清:曆史愛好者,優質曆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曆史趣知識。關注我,支援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曆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