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赢驷是秦惠文王,就是車裂商鞅的那個秦王,在位時間有27年,

秦惠文王赢驷的團隊成員主要有:張儀、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甘茂等人

其中張儀是縱橫家,身為秦國相國,靠一張嘴吃飯,主要任務就是遊說各國與秦國親善,并且打破六國可能的聯盟,公孫衍同樣也是縱橫家,身為秦國大良造,但最後卻被張儀擠走,成為秦國的敵人,并且公孫衍後來成為燕國、齊國、趙國三國相國,并組織了一次很有威脅的五國合縱攻秦。

樗裡疾是秦國宗室大臣,秦惠文王的異母弟弟,号稱秦國的智囊,後來擔任過相國,司馬錯也是縱橫家,同時他還具有率軍作戰的軍事才能,攻取蜀地是司馬錯最大的功勞,甘茂是楚人效命于秦,後來成為左丞相,平定過漢中之地,還幫後來的秦武王攻下了南韓的宜陽,後來因為權力鬥争逃離秦國。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秦惠文王赢驷

這樣看起來,秦惠文王赢驷的團隊中縱橫家比較多,外加宗室與客卿,同時内部權力鬥争也比較嚴重,五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逃離秦國。

嬴稷就是秦昭襄王,就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王,在位時間長達55年,

秦昭襄王嬴稷的團隊成員主要有:魏冉、範雎、白起等人

其中魏冉是秦昭襄王嬴稷的舅舅,力扶嬴稷登上王位,後來還成為秦國相國,白起就是魏冉舉薦的,魏冉本人的能力也不錯,立了不少戰功,由于過于專權,後來被秦昭襄王驅逐,範雎是魏國人,以客卿身份成為秦國相國,遠交近攻的戰略就是範雎提出來的,範雎因為舉薦的人才犯了法,而被迫辭去相國職務。

白起則是秦國曆史上最會打仗的将軍,長平之戰就是白起打的,白起一生打仗斬敵數超過百萬,是冷兵器時代戰争中斬敵數最多的将領,但是白起後來被秦昭襄王賜死。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秦昭襄王嬴稷

這樣看起來,秦惠文王赢驷的團隊能人比較多,但結局都不好,魏冉被驅逐,範雎被迫辭職,白起被賜死。

嬴政就是秦始皇,也是秦王政,他當了26年的秦王,15年的秦始皇,最終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

秦始皇的團隊成員主要有:呂不韋、李斯、尉缭、王翦、蒙恬、蒙毅等人

呂不韋是個商人,也是秦國曆史有名的相邦,協助秦始皇父親從秦國公子成為秦王,又輔佐秦始皇執政十年,最終因為涉及嫪毐叛亂事件的影響而被罷官逼死,李斯是楚國人,以客卿身份成為秦始皇的輔臣,李斯的很多法家思想影響了秦始皇,比如郡縣制,李斯因為參與了沙丘政變,後來被趙高逼死。

尉缭是魏國人,秦始皇統一六國軍事上最大的輔佐之臣,但關于尉缭的記載非常少,隻知道他在軍事上很有謀略,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軍事謀略大多出于尉缭。王翦是秦始皇手下的将軍,身經百戰,主要是行軍打仗,六國中有二國都是王翦所滅亡,還有三國是王翦兒子王贲滅亡的,蒙恬與蒙毅是親兄弟,其中蒙恬是将軍,領兵鎮守長城,防備北方匈奴,蒙毅是上卿,負責協助秦始皇處理内政,相當于後來的侍中一樣。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秦始皇嬴政

這樣看起來,秦始皇團隊的人員分工最合理,比如李斯主要負責政治制度,尉缭負責軍事謀略,王翦負責行軍打仗,蒙恬同樣是行軍打仗,蒙毅負責處理内政,而早期的呂不韋則是百官之首,負責所有政務,分比确實比較合理。

如果把秦惠文王嬴驷團隊、秦昭襄王嬴稷團隊、秦始皇嬴政團隊拿來做一個比較,論綜合實力的話,哪個團隊最強,哪個團隊最弱?

再來分析一下三個團隊的優勢點和政績。

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期間,主要做了幾件事,這些都算作秦惠文王的政績:

1、殺商鞅,并繼續維持變法。

2、吞并魏國河西之地,建立東進橋頭堡。

3、攻占巴蜀之地,使秦國疆土拓展千裡,還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和糧倉。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張儀

秦惠文王嬴驷團隊的優點是:戰略正确,在秦國并不算太強的時候,進行了最有利的擴張

,比如東進河西之地和南下兼并巴蜀之地,這是戰略上的正确,東進河西之地保證了秦國向東擴張時,有河西這個橋頭堡,而不用擔心自己在渡過黃河時,會遭到敵國的攻擊,畢竟東進是秦國曆任國君的重任。

再一個就是南下攻取巴蜀之地,這是司馬錯提出的,而當時的張儀卻提出先攻打南韓,比較之下,司馬錯的建議是正确的,先攻取巴蜀之地後,為秦國提供了一個大後方,巴蜀之地經過秦國的經營,成為天府之國,尤其是郡守李冰父子的經營,修建的都江偃,千裡的成都平原更是成為秦國的大糧倉,這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實力支援,除了糧食,巴蜀的兵源和勞力也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提供了幫助。

秦惠文王嬴驷團隊的缺點是:團隊内部權力鬥争過于激烈

,張儀逼走了公孫衍,公孫衍後來成為秦國的死敵,一度合縱率領五國聯軍攻秦,差一點就攻破了函谷關,很有威脅。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範雎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期間,主要做了幾件事,這些都算作秦昭襄王的政績:

1、不斷對外發動戰争,攻城略地,比如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奪取了敵國大片土地和人口。

2、攻滅了義渠,解決了秦國西邊最大的威脅,從此秦國不用顧忌西邊的戎人了。

3、遠交近攻開始系統性進行統一之戰了。

秦昭襄王團隊的優點是:武力強盛,一直在進行戰争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是秦國對外發動戰争最多的時候,不斷地攻城略地,不斷地擴大地盤,秦國的實力也不斷加強,白起曾經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長平之戰後秦軍又圍攻趙國的都城,東方六國兩個最強大國家的都城都受到秦國的攻擊,可見秦國發動的戰争有多厲害。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白起

秦昭襄王團隊的弱點是:戰略不明朗,導緻窮兵黩武

。盡管有遠交近攻的戰略,但這并不是多麼高明的戰略,而且秦軍對外出擊是四面開花,每個國家都想打一下,隻要是城池、土地就想搶,并沒有明确的滅國之戰的戰略,而且後期由于戰争,導緻秦國國力凋零,被東方六國奪取了秦國吞下的一部分土地。

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間,主要做了幾件事,這些都算秦始皇的政績:

1、鏟除嫪毐、成蟜的叛亂,罷免呂不韋,加強了秦王的權力集中。

2、制訂合理的戰略,并且用了十年時間統一六國,這個戰績誰也比不上。

3、建立了一系列大一統,并且正确的政治制度,比如郡縣制,廢除分封制,統一度量衡等。

秦始皇團隊的優點是:戰略明确、分工合理。

秦始皇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輔佐下,制定了拉攏齊國和燕國,穩住魏國和楚國,優先滅亡趙國與南韓,這個戰略是合理的,不像秦昭襄王四處出擊,而是應該集中兵力先消滅兩個國家,然後再擴大優勢,南韓是最弱小的國家,是第一個被滅亡的,趙國是秦國東出路上最艱難的國家,打垮了趙國,其他幾國就友善打了。

嬴驷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李斯

秦始皇團隊的缺點是:沒有立繼承人,導緻秦國二世而亡。

繼承人是國之根本,秦始皇也好,他的團隊也罷,沒有為秦朝立下繼承人,導緻李斯、趙高和胡亥有了暗箱操作的條件,這也是秦朝滅亡的原因。

另外,三個團隊中還需要比較一下團隊決策人的能力,嬴驷、嬴稷、嬴政三代秦王,

個人能力最強的是秦始皇嬴政,其次是秦惠文王嬴驷,最後是秦昭襄王嬴稷。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嬴政統一天下的功勞最大,而且他在22歲就鏟除了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權力的人,比如嫪毐、成蟜、呂不韋,同時他制訂了一系列非常正确的政治制度,改變了後世的幾千年封建王朝,這個能力誰也比不上,是以秦始皇第一。

秦惠文王殺商鞅并沒有廢除變法,這是很正确的,殺商鞅原因比較多,其中有一點就是立威奪權,既打擊商鞅又打擊商鞅的政敵--秦國的守舊派,這等于是把權力集中于自己一手,不廢除變法同樣是秦惠文王最正确的做法,才有後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相對來說,秦昭襄王能力就有所欠缺,執政36年,還是靠外人範雎的提醒,才收回權力,前期難道秦昭襄王不明白嗎?很難想象一個一國之君與外戚分權36年還不知道如何處理,看看秦始皇22歲就搞定了,這就是差距。

而團隊的排名也與秦王個人能力的排名一緻,同樣是:

秦始皇嬴政團隊最強,其次是秦惠文王嬴驷團隊,最後是秦昭襄王嬴稷團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