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都講究"骨肉親情、手足情深",這句話在現代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們都做到了這點,但是在古代,越是富貴的人家,兄弟之間的感情卻往往不盡人意。在古代,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争權奪勢。尤其是帝王家族,所有的皇子都想要拔得頭籌坐上權利至高無上的皇位,他們之間争奪皇位,輕則感情不和,頭破血流;重則互相殺害,想要取對方的性命。
清朝就有一個案例,皇子之間為了搶奪皇位,不惜用盡一切手段來幹掉對方。而這個故事也成為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還曾為此拍過幾部電視劇。這個事件就是"九子奪嫡"。都知道在這場戰争中,雍正皇帝取得了最大的勝利,而有一個王爺,他不僅僅在這場戰争中全身而退,更在之後雍正期間,為自己謀得一個好職位,成為雍正皇帝最信任的人。

愛新覺羅· 胤祥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人稱十三爺。胤祥的生母貴為貴妃,再加上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慧,詩書禮儀、兵法都樣樣精通,是以當時的雍正和他們的老師都非常喜愛他,對他連連稱贊。
在他十幾歲之時,康熙就帶着他四處微服出訪,而每次出訪胤祥都能夠讓康熙眼前一亮,是以在之後的十年中,每次 康熙皇帝 出訪,都必定會把胤祥帶在身邊。本來以為聰慧而且有康熙喜愛的他,一生會大富大貴,即使沒有皇位,也應該過得很好,沒想到當時卻出現了意外。
當時的太子 胤礽 ,為人愚笨,總是做一些錯事,這導緻康熙對他一忍再忍。而且他不顧兄弟手足,總是針對自己的兄弟,是以幾個兄弟一起上書陳述胤礽的罪行,最終胤礽被廢。
本來這個事情是不能夠影響到胤祥的,但是當時康熙卻認為胤祥和胤礽是一黨,是以也對胤祥進行了囚禁。雖然這次囚禁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卻讓他在康熙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經過太子一事之後,康熙每次出訪都輪流帶着幾個兄弟們出訪,但是卻沒有胤祥的名字,從此胤祥就再也沒有随康熙出訪過,而他的地位也急劇下降。
直到康熙去世,雍正上朝。雍正上朝的第一天,就立馬把胤祥封為 怡親王 ,并且還給了他很多的權利,讓他幫助自己共理朝政。胤祥受寵若驚,他努力地幫助雍正處理政務,以報雍正的知遇之恩。
雖然胤祥和雍正之間并非同母的兄弟,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卻是非常親密的。雍正充分地信任胤祥,而胤祥則恪盡職守,守住自己的位置,從來不敢逾越。這樣的兄弟情在帝王家是多麼的難得啊!
死前願望
直到胤祥死去,他都沒有在身份上越線一步,為人也非常的低調,就連他死前的三個遺願都能透露出他低調的性情。
第一件事是關于墓地的。因為胤祥得到了盛寵,是以在雍正挑選墓地的時候,把自己的皇陵周圍的一塊風水特别好的地賜給了他。可胤祥卻不敢承受這份恩寵,他得知後就立馬回絕。雍正不允,他就時不時的上書請求,最後雍正還是答應了。
而胤祥知道自己作為一個臣子,就不應該有任何僭越。因為當時的大将軍 年羹堯 就是因為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但是他卻居功自傲,最終被雍正除去。胤祥不想步年羹堯的後塵,是以在處理君臣關系上,極為小心。
第二件事是胤祥曾在死前總是告訴雍正,說等自己死後,要把自己的王府修建成一座寺廟,用來燒香拜佛。而雍正皇帝當然實作了他這個遺願,把他的王府改成了寺廟。
第三件事是胤祥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見慣了大富大貴,也曾被貶低,早就看破世俗,對于那些金錢上的東西全都不感興趣了,是以他死前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讓自己的家人不要大修他的墳墓,也不要陪葬品,隻要把自己平時用過的手帕衣物放在棺材裡就好了。而這個遺願雍正卻沒有答應,他很喜愛自己的這個弟弟,不可能讓他的墳墓簡陋,是以不僅沒有聽從他的遺願,反而大修墳墓。
都說帝王無情,可是雍正卻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兩人如同手足,雖然胤祥依然不敢越距,但是在平時無關朝政的時候,兩人的相處方式都是像親兄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