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中華民族在近代史上最恥辱最慘烈的一段血淚史,侵華日軍在金陵古城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大屠殺,其手段之殘忍,場面之血腥已經完全脫離人類文明的範疇,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浩劫中,共計30多萬同胞殉難,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抗戰勝利後,盟軍對發動戰争的日本戰犯進行審判,在審理南京大屠殺慘案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東京審判法庭還是南京審判法庭上,當人們揭露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罪行時,人們都被日軍滅絕人性的屠殺手段深深的震撼!
在揭露日軍獸行的衆多證詞中,經常可以聽到成千上萬的軍民遭到日軍一次性屠殺,其場景慘不忍睹,血流成河。那麼,南京大屠殺中,那麼多戰俘就不知道反抗麼?當年日軍記錄下最悲壯的一幕。
如今,許多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中,給大家留下了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印象,就是許多同胞面對日軍的屠刀時,總是坐以待斃不做任何的抵抗,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1937年,日軍攻陷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時,在國破家亡之際南京城内的軍民們不甘心做亡國奴,也進行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抵抗!
戰後,日本防衛研修所戰史室:《中國事變的陸軍作戰》中記載了這樣幾段悲憤又壯烈的南京大屠殺史料:“12月13日,在全城搜捕守軍逃兵們時,有一批中國士兵,被日軍圍困在司法院四樓頂層,他們不想成為戰俘,,是以都奮不顧身地去奪日軍手中的武器,他們雖然全部戰死,但也當場拼死了多名日軍。”“12月17日晚上,在南京幕府山附近,也有被押的數千名俘虜進行反抗,并襲擊了押送的士兵,約一千餘名俘虜被打死,其餘全部逃跑。”
通過以上日軍的記錄,我們不難發現,當日軍在屠殺戰俘時,這些中國士兵并不想坐以待斃,他們奮起反抗,明知是死,臨了再拉上幾個鬼子墊背,這就是戰俘們悲壯的結局。
針對戰俘們反抗的英勇表現,筆者認為當南京城淪陷後,确實有大批國民黨官兵向日軍投降,因為根據《日内瓦公約》,戰敗一方主動投降可免一死,享受優待戰俘的待遇。
然而,禽獸不如的日軍完全不顧國際法規,對5萬多國民黨戰俘進行了殘忍的集體屠殺,這些戰俘們之是以抵抗,是因為看到日軍言而無信,于是這才開始了反抗。
同時,當年日軍記錄下最悲壯的一幕,在草鞋峽大規模的屠殺過程中,被反手綁着的上萬名戰俘,冒着密集的彈雨,高喊:“奪槍!奪槍!”赤手沖向日軍,遭到了無情屠殺!
由此可見,戰俘們這種反抗是何等的悲壯,真實的南京大屠殺中,他們并沒頭坐以待斃,而是在生命最後時刻,維護了國家與民族的尊嚴,用不屈不饒的反抗精神發起了最後一次沖鋒。
筆者認為,雖然南京城淪陷,讓守城的國民黨軍隊背上了“不戰而逃”的罵名,但是這些國民黨士兵們通過最後的反抗,向日軍展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大家可以想象當時那最悲壯的一幕,一萬多人戰俘手無寸鐵的沖向日軍的機槍陣地,這是何等的悲壯。
總之,關于南京大屠殺中,戰俘們的悲壯表現,讓侵華日軍看到了中國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用鮮血和生命,向世界展示着一個古老民族決不低頭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