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頁島,森林廣被,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東為鄂霍次克海,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的北海道相鄰,為俄羅斯聯邦最大島嶼,清朝時曾是中國島嶼。
庫頁島上的原著人。1858年和1860年,俄國通過《瑷珲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庫頁島。
清末庫頁島上俄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土著--費雅喀部落,他們是滿族先世部族名,屬東海女真。
二戰時,日軍在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茨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北緯50°以南區域。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間,庫頁島全境被日本統治。日本人給庫頁島改名:桦太島。
二戰時,庫頁島上的日本人和德國考察隊。
二戰時,日本人在庫頁島伐木,很多木頭被運往戰場、日本境内。日本人瘋狂掠奪資源,庫頁島全島有很多森林資源,其北部為針葉林地帶,地下蘊藏石油、煤炭和黃金等礦産資源。
當年日本人在庫頁島修建的房屋。1945年日本戰敗,庫頁島重被俄占領。因庫頁島離北海道太近,是以日本人在占領短短40年後,就從心理上認為這是日本固有領土。
庫頁島上的日本人,到二戰前,在庫頁島上的日本人達到了50萬。每年8月23日,日本認為是桦太島丢失的日子,舉行重大的紀念儀式,以表示對桦太島的紀念和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