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洪秀全釋出團營令,将會衆營編成伍,組成太平軍與清軍展開戰鬥,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初以“太平”為号,後建國号“太平天國”,“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事情的真相隐藏在不可測的地方,人們為了探求事實的真相百思不得其解。也總會有一些人,終其一生,内心隐藏着不為人知的事情,他們将其當做内心的依靠,生存的動機。而時間在指尖溜走,推着人們漸漸走向真相的那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為何被俘?1962年曾國藩曾孫抛出重磅史料,揭開被俘真相。
太平天國運動是曆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反抗運動,他的初衷是反抗黑暗統治,建立太平天國。這雖然是一場失敗的起義,過程以及結果過于理想化,終是沒有能力逃脫現實的殘酷,但這場農民運動湧現了無數家喻戶曉的将領。
出生在廣西藤縣的李秀成就是參加這項活動的一員,并且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幹力量之一。李秀成并不是一個口碑極佳的上司人,他備受争議,是以也就有了“忠王不忠”的說法,忠王指的就是李秀成。他在運動後期中,沒有堅定自己的立場,變節投降。
在太平天國作戰中,出師不利疆域逐漸縮小,被湘軍苦苦相逼,李秀成帶兵出征,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一籌莫展。1864年,湘軍攻破城牆入關。李秀成在緊急關頭,帶着洪天貴出逃,但是在逃跑過程中,身份暴露,被湘軍截獲。
李秀成是湘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殺死了很多湘軍大将,是以在湘軍首領見到李秀成以後便揚言要殺了他,幸好在湘軍大臣的勸說之下沒有立即處死李秀成,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溫柔相對,讓李秀成寫下天平天國的詳情,并投降。
要知道落入湘軍手中的大将幾乎都是淩遲處死,而李秀成卻在有意無意地透露着他們想要的答案,維持自己的生命。曾國藩曾記錄,李秀成在獄中洋洋灑灑寫下三萬六千餘字,詳細地交代了天平太國的詳細事宜,事情巨細到每個上司人的特點,他還表示隻要不傷害自己的生命,就會召集四方天平天國将士,讓他們均來投降。
在衆多被俘虜的将士口中清軍并沒有獲得有用的資訊,李秀成是天平天國的上司人之一,全程參與了太平天國的相關事宜,他對其中的程式可以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是以他對于湘軍來說更有價值,雖然李秀成最後的結局也并不好,運往北京後被就地處死。
但是在牢獄之中的那段生活,卻是李秀成英名盡毀的一段時間。在獄中他急于逃脫,是以在寫罪狀的時候,寫得很快,用了八九天的時間,就寫了不到六萬餘字。但是這其中的内容,并沒有完整地呈現給朝廷,而是經過了曾國藩與趙烈文的删改,最後呈現給朝廷的隻有兩萬七千多字。
李秀成寫的那篇證詞,多是回顧了天平天國的得失,并沒有涉及太多軍事政治事宜,但是這其中卻隐藏着巨大秘密。曾國藩為了哄騙李秀成說想與他和談,他害怕這件事會被别人大做文章,就将其删除了。還有就是太平天國赢得民心的現狀、李秀成對于淮軍的不滿以及洪秀全的真正死因。曾國藩要這份供詞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功績,是以将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輿論給删去了。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首腦,他對于太平天國的詳情知道得很是詳細,是以反映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在證詞之中他就表示了自己對洪仁的不滿,認為他并不足以加封王位。李秀成對于曾國藩是欣賞的,也是認可的。他提出的購買洋人槍支自衛也得到了曾國藩的一緻認同,那麼曾國藩為什麼最後又将李秀成處死呢?
1962年,曾國藩曾孫揭露了重要史料,原來李秀成勸解曾國藩稱帝,而曾國藩并沒有答應。但他怕李秀成進京以後拿此事來大做文章,給自己招來大禍,就将他殺了。證詞被删減,那些秘密也就無人知曉,那份真正的證詞上到底記錄着什麼,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
《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