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十全老人”

清朝有一位皇帝被稱為“十全老人”,沒錯大家肯定猜出來了,他就是乾隆。他有幾大特别顯著的特點,一壽命特别長,是清朝年壽最高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清朝達到繁榮的巅峰,被稱為“康乾盛世”。二他對儒家文化十分喜愛,尤其特别愛寫詩,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大概就是全唐朝詩人寫詩的總和,不過他寫的詩都是一些很瑣碎的事情,和現代的打油詩水準差不多,但是人家是皇帝,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沒人敢說一個不字。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這第三,他特别喜歡蓋章,首先他喜歡收藏書法,繪畫作品,每次遇到特别好的書畫作品都要忍不住在上面題個詩,再蓋個章。這其實對于文物來說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在考古界肯定會被列入黑名單的。然而乾隆他自己卻是樂此不疲,他還特意命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每個印章的字還不一樣,然後就拿着這些印章到處戳印,就以唐朝畫家韓幹的《照夜白圖》,就被乾隆蓋上了50多枚章子。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且不說被乾隆禍害的這些名人字畫,乾隆的一千多枚的印章現在都在哪裡?清末由于接連受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搶劫紫禁城,很多奇珍異寶都被列強搶走了,而乾隆的印章也在戰火中很多都不知下落,而身為乾隆的子孫溥儀手裡卻保留着一件,并在1950年捐獻給了國家,這是怎麼回事呢?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溥儀捐獻田黃三聯玺

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從尊貴無比的皇帝到一無所有,靠自己自力更生的普通百姓,他的一生十分坎坷傳奇。不過他也是曆史洪流中的受害者,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曾經帶走很多宮裡的寶物,而田黃三連玺就是其中一件。由于田黃三聯玺十分小巧,溥儀将其貼身帶着,經曆幾番出逃也沒有将其遺失。而在1950年,中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毅然出軍,抗美援朝,社會各界都慷慨解囊,為中國志願軍捐獻物資武器。而此時的溥儀過了太久的戰犯流亡生活,也意識到唯有自己的祖國才是自己最溫暖的港灣。于是慷慨的将田黃三聯玺獻了出去。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田黃三聯玺

話說這個田黃三聯玺是乾隆皇帝當太上皇的時候命人為自己打造的,他對這田黃三聯玺的喜愛可謂絕無僅有,睡覺的時候都要放在枕頭邊上,這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這個田黃三聯玺是用一整塊田黃石雕刻而成的,這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所謂“黃金易得,田黃難求”,如此珍貴的寶石,要雕刻成三個玉玺,工藝繁瑣精細,一不小心就會失敗,是以能夠制作完成也是十分不易,需要多少能工巧匠的日夜以繼。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這第二,這三聯玺刻有的文字是代表着乾隆一生的思想所在。第一枚刻的是“惟精惟一”,出自《尚書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主要意思就是要居安思危,表明了乾隆的執政思想,無論何時都要防微杜漸,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要勵精圖治才能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第二枚刻的是“樂天”,取自《周易 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就是說要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了解生命的真谛和價值。國家治理要順天施化,造福于民。

乾隆睡覺不離身的寶物,溥儀被趕出宮都不離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這最後一枚就是“乾隆宸翰”就是乾隆皇帝翰墨的意思。除此之外,這三枚玉玺的篆刻的方式也十分有意思,“惟精惟一”為陰文篆刻,印文用漢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排列,錯開相同的兩個“惟”字與延長兩字上端一筆都是為了取得整個印面飽滿勻稱,和諧美觀的效果。“樂天”為陽文,兩字居中,左右飾以螭紋,使得玺面富有動感,頗具漢代印的風采。而“乾隆宸翰”為陽文篆刻,布局章法為傳統标準格式。

1997年中國人民郵政專門為三聯章發行了郵票。2013年中央電視台也推出了專門的《鎮館之寶 田黃三聯玺》介紹該國寶,不愧是國寶中的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