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

“十全老人”

清朝有一位皇帝被称为“十全老人”,没错大家肯定猜出来了,他就是乾隆。他有几大特别显著的特点,一寿命特别长,是清朝年寿最高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达到繁荣的巅峰,被称为“康乾盛世”。二他对儒家文化十分喜爱,尤其特别爱写诗,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大概就是全唐朝诗人写诗的总和,不过他写的诗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和现代的打油诗水平差不多,但是人家是皇帝,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这第三,他特别喜欢盖章,首先他喜欢收藏书法,绘画作品,每次遇到特别好的书画作品都要忍不住在上面题个诗,再盖个章。这其实对于文物来说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在考古界肯定会被列入黑名单的。然而乾隆他自己却是乐此不疲,他还特意命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每个印章的字还不一样,然后就拿着这些印章到处戳印,就以唐朝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就被乾隆盖上了50多枚章子。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且不说被乾隆祸害的这些名人字画,乾隆的一千多枚的印章现在都在哪里?清末由于接连受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抢劫紫禁城,很多奇珍异宝都被列强抢走了,而乾隆的印章也在战火中很多都不知下落,而身为乾隆的子孙溥仪手里却保留着一件,并在1950年捐献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溥仪捐献田黄三联玺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从尊贵无比的皇帝到一无所有,靠自己自力更生的普通百姓,他的一生十分坎坷传奇。不过他也是历史洪流中的受害者,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曾经带走很多宫里的宝物,而田黄三连玺就是其中一件。由于田黄三联玺十分小巧,溥仪将其贴身带着,经历几番出逃也没有将其遗失。而在1950年,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毅然出军,抗美援朝,社会各界都慷慨解囊,为中国志愿军捐献物资武器。而此时的溥仪过了太久的战犯流亡生活,也意识到唯有自己的祖国才是自己最温暖的港湾。于是慷慨的将田黄三联玺献了出去。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田黄三联玺

话说这个田黄三联玺是乾隆皇帝当太上皇的时候命人为自己打造的,他对这田黄三联玺的喜爱可谓绝无仅有,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头边上,这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这个田黄三联玺是用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的,这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所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如此珍贵的宝石,要雕刻成三个玉玺,工艺繁琐精细,一不小心就会失败,因此能够制作完成也是十分不易,需要多少能工巧匠的日夜以继。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这第二,这三联玺刻有的文字是代表着乾隆一生的思想所在。第一枚刻的是“惟精惟一”,出自《尚书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主要意思就是要居安思危,表明了乾隆的执政思想,无论何时都要防微杜渐,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要励精图治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二枚刻的是“乐天”,取自《周易 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就是说要顺应天地间的自然法则,了解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国家治理要顺天施化,造福于民。

乾隆睡觉不离身的宝物,溥仪被赶出宫都不离身,藏到1950年才捐出

这最后一枚就是“乾隆宸翰”就是乾隆皇帝翰墨的意思。除此之外,这三枚玉玺的篆刻的方式也十分有意思,“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了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乐天”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得玺面富有动感,颇具汉代印的风采。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

1997年中国人民邮政专门为三联章发行了邮票。2013年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专门的《镇馆之宝 田黄三联玺》介绍该国宝,不愧是国宝中的国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