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七事變”後第37天,日軍入侵這座世界級都市,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全面抗戰階段,其實往前推6年,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中日之間處于軍事對抗之中,隻是當時屬于局部地區的對抗。當然日軍的咄咄逼人已經不滿足于這麼幹了,盧溝橋事變就是他們的全面攤牌。

“七七事變”後第37天,日軍入侵這座世界級都市,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盧溝橋事變37天後,日本又向中國經濟中心——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拉開了曆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

1937年8月9日,駐滬日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當即被中國守軍擊斃,這就是典型的兩個炮灰,毫無理由的來送死。8月13日,日軍以此為借口,由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指揮,突向駐八字橋一帶的中國守軍進攻;同時,日本軍艦在黃浦江裡也開始炮轟上海市區。

14日拂曉,張治中将軍指揮第87、88師予以還擊;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軍陸戰隊及其司令部,炸傷旗艦出雲号,當時該艦正在黃浦江。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國民黨政府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餘萬人抗擊,初戰獲勝。

8月15日,國民政府下達總動員令。任蔣介石為最高統帥,将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上海方面屬第三戰區,馮玉祥為司令長官(後蔣介石自己兼任第三戰區司令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陳誠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集中了30萬兵力作戰。在中國軍隊的猛烈反擊下,日軍僅據有公大紗廠及虹口之狹長陣地,憑借堅固工事,死守待援。

“七七事變”後第37天,日軍入侵這座世界級都市,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陸,攻擊守軍左翼,遭頑強抗擊。随後,日軍逐次增兵,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力量。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

8月23日,會戰進入第二階段。 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率2個師團及炮兵、航空兵一部,在張華浜及長江方面川沙口強行登陸,與中國軍隊展開激戰 。

9月21日,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兵力增至40餘萬。日軍此時也已增至10萬人,實施陸海空軍聯合攻擊。但中國守軍仍堅守北站、江灣、廟行、羅店一線。

10月26日,大場失守,蘇州河以北守軍腹背受敵,中國軍隊開始撤退,會戰轉入第三階段。次日晚,中國守軍第88師第524團團副謝晉元 ,奉令率部800名官兵堅守四行倉庫,掩護主力撤退。謝晉元率孤軍沉着應戰,堅持4晝夜後奉命突圍撤退至租界。11月初,中國守軍後方受到日軍威脅,被迫全線撤退。

“七七事變”後第37天,日軍入侵這座世界級都市,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于苦戰,傷亡慘重。

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報界宣傳号稱“八百壯士”,估計也是媒體人的标題效應,聽起來感覺聲勢更足一些),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

其中一個細節頗為壯烈:10月28日,日軍發誓要吃掉四行倉庫這隻攔路虎,加強進攻兵力,火力異常兇猛,四行倉庫的攻守立刻進入白熱化。在突破四行倉庫外圍陣地後,十幾個日軍潛至倉庫底層,企圖用烈性炸藥炸毀底層牆體,一打開突破口。而此處恰好是一個射擊死角,如果日軍的行動成功,四行倉庫的防守立刻就結束了,謝晉元等人焦急萬分。在這緊急關頭, 敢死隊員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縱身跳進了這隊日軍中間,一聲巨響後,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于盡,壯哉,烈士!

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陸,迂回守軍側後,合圍上海。上海守軍被迫撤退,而四行倉庫的守軍他們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困守孤軍營,最終,謝晉元被暗殺,其他士兵被俘。

“七七事變”後第37天,日軍入侵這座世界級都市,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上海這個金融中心的陷落,嚴重威脅到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争。

淞滬會戰是八年抗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因為發生在抗戰初期,對日本作戰的經驗不足,傷亡高于日軍,曆時3個月,日軍參戰兵力達25萬餘人,死傷5萬餘人;中國軍隊參戰兵力共70餘萬人,傷亡達10餘萬人。

淞滬會戰其政治意義十分重大,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并争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後期的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