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戰争之後,清政府跟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當時的沙俄一看急了,于是出面拉攏法國和德國一起幹預,讓清政府用300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日本當時胳膊擰不過大腿,不得不同意了。

(李鴻章)
沙俄不僅幫着清政府要回了土地,緊接着還幫清政府修建了從海參崴到遼東的鐵路線,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更新都有好處,清政府當然是十配置設定合。
但沙俄并不是做慈善的,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清政府沒錢,就不得不從沙俄貸款,貸款的條件有很多,比如用海關收入作擔保,修鐵路的材料和技術都要采用沙俄的,當時沙俄的鐵軌比其他國家的寬,就是所謂的寬軌,清政府也不得不采納,導緻之後在上面隻能跑沙俄的火車。
(遠東鐵路圖)
鐵路修好之後,沙俄又進一步軟硬兼施,迫使清政府将大連和旅順租借給它,進而成功地獲得了旅順港這個遠東難得的不凍港。
義和團運動之後,沙俄以清政府保護不利為由,派駐了自己的軍隊在鐵路沿線駐紮,還順帶獲得了沿線兩側30公裡範圍内的礦産開采權,逐漸把滿清的龍興之地,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沙俄在中國的成功,很快被其它列強複制,一時間華夏大地上紛紛建起各國鐵路,清政府面對列強對自己主權的蠶食,毫無反抗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分散向列強各國貸款,寄希望于通過平衡他們在清王朝的利益而互相制約,但收效甚微,當時的愛國知識分子發出了“鐵路亡國”的呐喊。
後話就不多說了,我們看看馬斯克是如何想重複昨天的故事吧。
所謂星鍊計劃,就是要在地球周圍部署1.2萬顆衛星,為全世界提供上網服務。
(埃隆·馬斯克,電動車特斯拉、火箭發射公司SpaceX等創始人)
但這個星鍊計劃,有很多先天不足,比如速度很慢,隻有5G網速度的幾千分之一;比如每顆衛星的壽命隻有5年,也就是說以後每年都要不停地往上發衛星;比如手機無法直接用,必須家家戶戶裝一個衛星信号接收器(就是以前看電視的那種鍋)。
最嚴重的是,制造太空垃圾,而且問題是,星鍊計劃本身,也是自己太空垃圾的受害者。
(一次發射的60顆衛星堆疊在一起)
那馬斯克為什麼非要做這件事呢?因為這件事有很多好處。
這個星鍊,最好用的可能并不是讓老百姓上網,而是幫馬斯克占住天上的軌道,幫美國建立一個太空防禦系統,畢竟那些衛星本身就是天然的飛彈攔截器。
是以,不管星鍊計劃是否成功,最終美國國防部都會站出來買單的。
這不,12月27日,中國空間站不得不連續調整姿态,兩次緊急躲避“星鍊”衛星的碰撞。
霸占空間這事,列強早就駕輕就熟,隻不過這次,馬斯克把手伸向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