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龔夢澤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台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台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有業内專家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費背後,一方面是近年來特斯拉負面報道頻出,加重了險企對其賠付預期;此外,采用全鋁一體式車身工藝的特斯拉,碰撞後不易钣金修複,隻能一體更換,也提高了賠付成本。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台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有業内專家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費背後,一方面是近年來特斯拉負面報道頻出,加重了險企對其賠付預期;此外,采用全鋁一體式車身工藝的特斯拉,碰撞後不易钣金修複,隻能一體更換,也提高了賠付成本。
車主方面,“絕大部分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高端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記者,新險種上市初期,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台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有業内專家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費背後,一方面是近年來特斯拉負面報道頻出,加重了險企對其賠付預期;此外,采用全鋁一體式車身工藝的特斯拉,碰撞後不易钣金修複,隻能一體更換,也提高了賠付成本。
車主方面,“絕大部分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高端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記者,新險種上市初期,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齊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從漲價部分來看,主要集中在車損險上。對于同一款車型,各家頭部險企給出的車損險、三責險、交強險等保價基本一緻,差異多集中在附加險部分。此外,地區、車型和出險次數等因素都會影響NCD(車險系數),進而決定實際保費支出。
文 | 龔夢澤
随着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确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差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範圍内。新車險不僅将‘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有汽車保險業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内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确實正面臨着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後,随着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确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标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别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範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台;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釋出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适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寫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确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定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适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定架構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産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诿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高雲鵬表示,明确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随着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範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确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着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産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台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有業内專家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費背後,一方面是近年來特斯拉負面報道頻出,加重了險企對其賠付預期;此外,采用全鋁一體式車身工藝的特斯拉,碰撞後不易钣金修複,隻能一體更換,也提高了賠付成本。
車主方面,“絕大部分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高端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記者,新險種上市初期,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産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齊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從漲價部分來看,主要集中在車損險上。對于同一款車型,各家頭部險企給出的車損險、三責險、交強險等保價基本一緻,差異多集中在附加險部分。此外,地區、車型和出險次數等因素都會影響NCD(車險系數),進而決定實際保費支出。
據記者了解,一些駕駛習慣較差的司機、出險頻率較高的車型以及一些被廣泛用作網約車(沒有變更行駛本)的車型,保險公司對于部分車型首先有權利拒賠。其次,就算理賠,賠付率也會遠超一般家用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