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知識分子文化活動的結果。——高爾基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赙儀下诏退位。總計維持了296年。清朝的衰敗和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不無關系,乾隆在位時同時五次普免天下錢糧賦稅,随親手延續了康乾盛世,但卻應全面實施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最後緻使清朝逐漸走向衰敗。最後這個大黑鍋就落在了末代皇帝溥儀的頭上。

1908年11月14日,年僅37歲的光緒帝去世,當時清廷實際掌權者慈禧下令讓赙儀繼位,當時的赙儀年僅3歲。溥儀出生的時候整個大清朝已經是千重百孔,可以說是大廈将傾了。而溥儀之是以被選中,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清廷實在快要找不到繼承人了。
而從小沒有任何實權的溥儀,再加上被太監和宮女帶大。性格方面來說也就相對偏于軟弱一些。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更是做了滿洲帝國的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在逃亡時被俘虜帶到了蘇聯,1950年8月才被押解回國,重新接受勞動改造。
後來基于他的身份特殊,于是便對溥儀進行了特赦。并且還為他安排了一個穩定的工作,溥儀每日按時上班下班過上了普通的日子,可是生活命運并沒有放過他,因為長期的監獄生活。将溥儀的身體幾乎拖垮,使得溥儀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了。
上了年紀的赙儀更是染上了很嚴重的腎髒疾病,好在溥儀的第五任妻子是一名護士。對于溥儀也是十分的體貼照顧,在平時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也經常研究醫書來治療溥儀的病症。可是卻治标不治本,甚至越發嚴重。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溥儀開始出現了尿血的現象。身體各方面更是急轉直下,後來經過多方檢查确認了病情,溥儀得的是尿毒症。我們知道尿毒症哪怕到現在都是無法根治的,在當時的醫療手段,幾乎隻能用藥物來緩解。
為了緩解病痛帶來的折磨,溥儀臨死之前都是用一種叫“河車丸”的止痛藥。河車丸同時具有緩解虛損勞瘵的作用,可是對于他的尿毒症卻沒有任何治療的作用、在溥儀去世前他的臉已經因為病痛而變得扭曲,可是在嗓子眼還在嘶喊着“河車丸,河車丸”。
河車丸隻是止痛藥,隻能起到瞬間的麻痹作用。臨終之時大家本以為他會留存不甘,不甘清朝最終葬送在自己的手中,可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卻隻是一個小小的藥丸而已。看來,對于任何人來說,江山亦不足貴,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身體。沒有一副健康的身體,任何事情都是空談。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病去世,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