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清末民初時期,是中國紛紛擾擾幾十年的一個亂世,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省都有軍閥,比如說在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就有一位叱咤風雲的人物,名叫龍雲,字志舟,原名登雲,生于雲南省昭通昭陽區炎山鄉松樂村下營盤一個保有奴隸制殘餘的地主家庭。他性格倔強耿直,勇猛兼備。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便得到了唐繼堯的賞識,迅速成長為唐繼堯的得力幹将,為唐繼堯沖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後來,龍雲又倒戈反唐,控制了雲南的軍政大權,統治雲南18載。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龍雲控制雲南期間,擔任政府主席、38軍軍長、第13路軍總指揮,封為國軍二級陸軍上将。在當年紅軍長征途經雲南的時候,又被任命為“剿匪”第二路軍總司令、黔滇綏靖公署主任,指揮所部阻擊過滇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方面軍。當然,他的主要目的是不讓紅軍在自己的地盤上建根據地,同時,也不讓蔣介石的嫡系占領自己的地盤。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抗日戰争時期,曾任國軍陸軍副總司令、昆明行營主任、雲南省黨部主任,曾經揮師出滇,投身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後因蔣介石擴張勢力,影響其封建割據,逐漸支援民主運動,與蔣介石發生了很深的沖突,蔣介石為了奪取雲南省的控制權,派嫡系在昆明發動了十三政變,不得不離開雲南,被免職,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虛職。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解放戰争時,龍雲來到香港定居,随後發表聲明,脫離國民政府,回歸人民的懷抱。擁護新生的人民政府,并由香港回到北京。可以說,龍雲的一生,盡管也算是毀譽參半,但他始終進步開明,滿懷愛國情懷。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龍雲這一生子女有8個,但他的子女基本都走上了與他不同的道路。那麼他的子女都去了哪裡,結局又如何呢?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長子龍繩武1906年出生,畢業于法國聖西爾軍校,抗日戰争時期在國軍擔任19師師長,後去了台灣定居,晚年皈依佛門直至臨終。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次子龍繩祖同樣畢業于法國聖西爾軍校,畢業之後在父親的部下參軍。1949年開始擔任國民政府總統府中将參軍,此後一直居住香港。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三子龍繩曾1950年4月2日在昆明參加起義,接受中國解放的上司,但他随後不久又叛變,還組織反政府武裝搶奪軍火。我軍在勸降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武力解決此事。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四子龍繩文1945年赴美國讀書,畢業之後留在美國經商,一生緻力于改善中美之間的關系。五子龍繩勳1945年赴美國留學,61年同香港影星林黛結婚後,搬遷至香港定居。六子早夭,七子龍繩德解放後留在國内,但是因為身份問題一直很壓抑,後來在民革的擔保之下前往香港定居,又移民至英國,搬遷至美國。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女兒龍國壁,昆明南箐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複旦大學,畢業後,1945年應宋子文之女之邀,同道去美國留學,于迎賓州女子學院就讀。 現居台灣台北電台。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如今,在昭通城郊一叫小松山的地方,修繕一新龍雲故居龍家祠堂,這是一個豪宅大院,據當地人介紹說是仿照昆明吳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規模又比金殿大得多。光占地面積就有25.5畝。整個龍家祠堂分為龍氏宗祠及宅院兩個部分,1942年回鄉時和家人一起居住過的地方。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其實,龍雲并不是出生在這個村,而是出生于昭通炎山區松樂村下營盤一個保有奴隸制殘餘的地主家庭。他的宅子修建在此處,據說是看中永豐簸箕灣的小松山後,舉目望去,可看到龍的寨、望海樓,小松山腳下有龍潭水,四季長流,冬暖夏涼,便附龍入海,于是就標明在小松山腳下修建龍家祠堂。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龍雲在這兒修了家祠後,又在龍潭邊修了看台,潭内種上荷花。半畝方塘,天光雲影。人們站在看台上觀賞荷花,四野上吹來陣陣微風,就會聞到荷花淡淡的清香。龍潭邊栽上柳樹,垂柳搖曳,龍潭水連着龍雲家祠的護城河。

他民國時期被稱為雲南王,生了8個子女後來都去哪兒了,結局如何

1962年在6月27日,龍雲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龍雲老家的故居被當地人修繕一新,以紀念這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愛國将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