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你喜不喜歡,我推薦我愛的香港

經常在社交網絡尤其是小紅書上看到很多“标題驚悚”的香港内容,大緻都是香港又貴不好吃啊、在香港被餐飲背刺啊、很失望再也不去香港跑酒吧了啊……諸如此類。我不想反駁任何人,如果你真心不喜歡就沒必要去受罪,如果是為了博流量,我也沒什麼可說的。

隻是,我個人依然非常喜歡去香港,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喜歡的香港去處。首先想要說,貪圖便宜去香港真沒必要,一味追網紅店打卡更是失望居多,香港的魅力在于多元化多姿多彩,拒絕人雲亦雲,找到适合自己的目的地、勾畫出自己專屬的香港消費地圖,才是香港的正确打開方式。

Murasaki 紫美

香港的高端日料餐廳相當不少,各有各的粉絲,每當有人說某某家很不錯,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哪哪家更好,我不想參與這些“黨争”,在此,隻想給精緻日本料理與葡萄酒尤其是香槟的雙料愛好者,推薦一家非常值得幫襯的餐廳:Murasaki紫美。

它家不僅食物出品水準高,香槟酒單豐富得讓人意亂情迷且價格相宜,而且,更重要的是,廚師與侍酒師的專業度到極高又配合默契,廚師不是簡單地完成菜品呈上,從排菜邏輯到風味呈現,無不配合客人品酒推進,務求讓大家喝得盡興吃得開心。

我的紫美打開方式是,提前預訂好位置,拜托侍酒師根據預算與是夜菜品挑選搭配的香槟,樂得省心,并藉此體驗感受這家超難訂餐廳在餐酒搭配上的非凡實力。開餐時服務生奉上一碗「台灣30年黑金老菜脯甲魚裙邊粥」,給大家作暖胃之用,果然是最懂酒局的日本餐廳,有這碗甘香溫潤的鮮粥打底,安全系數翻倍。

紫美的菜品采用壽司與酒肴穿插進行的節奏,讓大家更好地享受美食與美酒相得益彰的美妙快感。經驗豐富的男師傅,開始在闆前為大家握壽司,先是「昆布漬48小時金目鲷」,魚肉鮮感與緊緻度俱佳,然後是體寬肉嫩甘甜可口的精選「春子鲷」,兩種米三種醋調制而成的舍利,口感迷人,米香悠揚,很是喜歡。

「酸辣松葉蟹虎河豚白子羹」适時登場,酸度辣度充滿張力又不會過度搶戲,松葉蟹的清甜與河豚白子的濃鮮表現清晰,搭配上酸度明亮果韻馥郁礦感悠揚的兩款香槟各有千秋。随後接踵而來的「北海道缟蝦」與「鮮活北寄貝」兩貫壽司,更是極盡鮮爽清甜之能事,一張一弛美不勝收。

紫美的酒肴,與大多Omakase有所差別,更傾向于和風高端中華料理,眼前這道「伊比利亞火腿高湯煨魚翅炸春卷」,鮮郁的高湯充分煨進魚翅沒有多餘水分溢出最是理想,這樣炸出來的春卷難得保持幹爽,伊比利亞火腿恰到好處的鹹味進一步提升鮮度,且三種層次口感甚是讨喜。

經曆暖冬之後的開春時節,「針魚」與「鲭魚」兩款銀皮白身魚,肉質細膩油脂克制鮮甜爽口,是我大愛的狀态,真的好想喊安可。侍酒師添上新開的香槟,香氣澎湃豪邁的「鴿腿天婦羅佐煙熏鴿胸」飄然而至,帶來新一輪的味蕾沖擊。然後,誰能拒絕一貫色澤粉嫩肉質細膩油脂豐潤極盡甘香腴美之能事的中拖羅?

鮪魚的脂香在口中經久不散,肥美不膩的「鮟鱇魚肝」與甘醇甜鮮的「東沢紫海膽」接力為味蕾帶來一浪接一浪的愉悅快感。再來上一碗鮮爽甜香的「鮮海參蜜豆釜飯」,幸福得原地轉圈圈。不知不覺間,在9貫壽司6道酒肴及主食過程中,品賞了11款精彩香槟,全程絲滑得如同愛樂樂團的精妙演奏,盡享和諧美妙。

Neighborhood

經常有朋友問,如何評價香港中環聞名小館Neighborhood?城中關于TA的盛譽與對TA的吐槽一樣多一樣喧嚣塵上。我必須要說,從第一次吃,到之後一次又一次幫襯,我個人都很喜歡TA,Chef David猶如廚師界的“黃老邪”,才華橫溢又個性獨行,其出品最大特色是風味立體、味道張揚,充滿情緒,彰顯欲望。

我也是能夠了解不欣賞Neighborhood出品的朋友,在我看來,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因為大家要的東西不一樣。有些朋友想着花了不低的價格,是要享受傳統米其林繁複服務或是花俏前衛的餐食呈現,抑或讓另一半意亂情迷的浪漫氛圍,實在抱歉,你選錯餐廳了,在這裡以上的種種皆欠奉。

在Neighborhood的餐桌上,看不到工整細緻,見不得平衡溫吞,更勿論形大于實本末倒置,有且隻有大巧不工的“饕客特供”,Chef David的原則是“喜歡就來,不愛走開”,對此我深表認同。千人千面,千口千味,城中有成千上萬的餐廳,你選擇自己喜歡吃的就好,不能因為這家不符合你的審美期待,就大罵特罵,連帶将亞洲50佳榜單炮轟一番。

講真,去吃Neighborhood,找上3-4位品味相仿、愛吃會喝的朋友會更合适,因為菜式偏向于分享型,4-5人吃得盡興又沒壓力。隻不過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開年後訂了Neighborhood一人食,提前拜托Chef David,請他按一個人排菜,給啥吃啥,以我對他的了解,肯定會有驚喜,同時對我的食量會是挑戰。

Chef David欣然答應,當天為我精心準備的一衆出品,絲毫沒有賣相可言,但每一道都是對味蕾的極緻寵幸。先是上了一份蝦,就是貨真價實的一份蝦,唯一的裝飾就是它們的鮮與香。然後炸了一條魚,就這樣直白地擺在金屬盤中,配上一小罐自制奶油魚子醬,完全不用考慮怎麼拍照好看,趁熱吃就對了。

鑄鐵平底鍋中,煮了滿滿一鍋的熒光鱿魚,換作在Da Domenico至少可以出十份定價過千的鱿魚意面,而且熟度嫩度鮮度完美無比,操着勺子挖着吃,實作熒光鱿魚自由的感覺真的超爽。

蟹肉吐司上桌,我問正在闆前邊做菜邊罵人的David,“這該怎麼吃?”他回了我一句:“我也不知道。”問題是這玩意兒又真TMD好吃。這或許就是這家小餐館未必能得到米其林青睐但卻一直是50 BEST常客的原因吧。

很多人覺得Neighborhood擅長的隻是雞和海鮮,而且整體偏油偏重調味,在此我必須推薦一下這次解鎖的新菜牛肉沙拉,Chef David找到非常出彩的韓牛,油脂含量低且肉味濃郁,難得是與此同時口感細膩,搭配草莓、黑松露等豐富材料,多元又和諧,一試難忘。

Mandarin Grill + Bar

如今打開社交網絡上的香港出行攻略,分享的不是什麼街頭小吃探店就是那些網紅店打卡,卻幾乎鮮有看得到真正有質感有品味的餐廳推薦,我認為,對于國内食客來說,去香港到奢華酒店享用一餐品味卓凡的經典西餐,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選擇。

國内不能說沒有好的西餐,但相近品質的價格隻高不低,花差不多的錢難以獲得如此水準的出品,也就是說想要在同等價位獲得同樣的出品品質及服務體驗,幾乎是不可能實作,正因如此,在香港奢華酒店吃好的西餐,看似價格不低實則相當有成本效益。

在之前的推文中,我花費大量筆墨介紹了見證香港半個多世紀風雲變幻傳奇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凝練英國紳士會所獨有風格的The Chinnery千日裡餐廳、無論市道好壞始終一位難求的傳統粵菜文華廳,我都很喜歡,受篇幅所限,還有一家老牌經典我當時沒有推薦給大家,那就是Mandarin Grill + Bar文華扒房及酒吧。

好喜歡中午去文華扒房用餐,時尚的現代設計與俱樂部式的傳奇曆史無間交融,充足的光線充滿偌大的空間,窗外是皇後像廣場和遮打花園的無敵美景,藝術家Gerard D’A Henderson的珍貴壁畫,以及桌上經過現代精巧改編的經典變奏菜式,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适和輕松的優雅。

每次來文華扒房用餐,一定少不了的是要點“一罐”他們家的魚子醬。雖然,現在将魚子醬罐作為菜品容器,以魚子醬結合相宜的食材搭配呈現,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獵奇做法,但是,文華扒房在出品的精緻度及美味程度上,不僅一直保持巅峰高水準,而且不斷變化出新意,是日用自制黃油黑蒜醬搭配手拆蟹肉與魚子醬,相較奢華濃郁魚子醬海膽杯同樣甜鮮出彩。

餐廳有午市專享的高成本效益健康套餐,但我個人還是更推薦主廚菜單或是從大菜單上單點。大菜單上除保留了多款經典菜式,亦加入了很多受常客青睐且極具創意的菜肴。為此,餐廳不遺餘力地采購世界上最好的食材産品,那是因為廚房團隊認為,食材本身的鮮味在菜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餐廳所說的“世界上最好的食材産品”,有不少是來自于本地,作為主食材使用,結合經典西式烹饪手法呈現。例如,我在菜單上看到有本港手釣鮮鱿魚的菜肴,通常隻會出現于海鮮餐廳或是時髦的bistro小酒館,文華扒房的呈現,輕盈細膩、鮮味很頂,顔值還相當高,個人十分推薦。

邊和朋友聊天邊翻看菜單,目光掃過其中一道菜被其牢牢鎖住,“這道我一定要試一試”,它是一道雞肉料理,關鍵用的是生活在香港本地、放養足100天的平原雞,足夠新鮮足夠有活力,這道黑松露烤雞,帶皮雞腿與雞胸,口感緊緻不柴,皮香肉爽有雞味,搭配香氣豐沛味道飽滿的醬汁,實力不輸所謂“港島四大名雞”。

The Aubrey

過完春節,趁着比較空閑,頻繁到香港吃喝訪友,其中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來得次數相當多,除了以上提到的精彩餐廳之外,位于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5層,充滿魅力且獨具風情的“日式居酒屋”The Aubrey同樣是我最常光顧的去處。2021年才開業的它,是這座承載無數曆史風雲傳奇酒店開出的年輕嬌豔之花,

如果你以為The Aubrey是一家傳統日式酒吧,那就大錯特錯了,這裡擁有着三個與衆不同的酒吧空間,兼具了日式酒吧的精緻,居酒屋的輕松寫意,摩登雞尾團隊的非凡創意,以及國際都會玩咖的多元包容,不被定義是其最大特色,在亞洲50佳酒吧中亦是獨樹一幟。

這裡除了日常出品精彩,以及每個周末的After Dark複古舞曲派對很嗨之外,還不停舉辦各種活動。今年2月,“中國情人節”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的2.14 Valentine's Day,接踵而至,為了「Celebrating the Month of Love」,The Aubrey與源于1764年輝煌工藝與傳統的法國殿堂級水晶品牌Baccarat,舉辦聯名活動。

2024年World Class帝亞吉歐世界調酒大賽港澳地區總冠軍、剛入職香港文華東方酒店The Aubrey的Stefano Bussi,為了這次The Aubrey x Baccarat聯名活動,精心設計了三款以巴卡拉水晶杯呈現的特調雞尾酒。在充滿愛意的時節歡度美好時光,感受精緻風味與經典優雅格調的完美融合,與摯愛一同領略The Aubrey x Baccarat的優雅魅力和藝術氣息。

時隔不到兩周,我因為訂了Murasaki紫美又到了香港,這天正好是World Bartender Day,剛打開IG就看到緊貼時事且會玩的The Aubrey有客座活動,而且前來客座的調酒師,是我的兩位好朋友,長沙CMYK的Ethan和新加坡White Shades的Jiawei,沖!

經驗與實力皆強且仍在不斷努力精進的Ethan與Jiawei兩人同台客座,帶來六款精彩調酒,必須說飲家朋友們有福了,香港的客人觸覺靈敏度确實高,周一下午6點,客座剛開始,The Aubrey就已經全員滿座,出品好氣氛佳,在這個層面,行業國際化程度更高的香港還是領先國内許多。

GOKAN

Shingo GOKAN後閑信吾先生,國際調酒界享有盛譽的世界冠軍級調酒師,不僅對業界有着深遠積極影響,同時亦是亞洲最會開設、經營酒吧的男人之一,繼上海、東京、沖繩、紐約之後,他與本地實力雄厚的投資人合作,落子香港開設新酒吧GOKAN。

GOKAN酒吧于去年7月亞洲50佳酒吧頒獎期間開門營業,成為活動期間最為火爆的酒吧之一,也讓來自亞洲乃至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同行第一時間體驗到他這家新店的巧思與設計。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對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吧的信心與野心。

GOKAN除了是Shingo San的名字之外,在日文中還解作「五感」的意思,酒吧概念以五感為主,從裝潢到酒單,從視覺到風味,全面傾注「五感」元素,其一大特色在于其對細節的極緻追求。Shingo強調,日本酒吧文化以其悠久的曆史和精湛的技術而著稱。

酒吧的空間設計精緻細膩,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考量,包括玻璃器皿的選擇和冰塊的使用。這些細節不僅提升了酒品的品質,更增添了整體體驗的豐富性。Morris領銜的吧台團隊在Shingo San的指導下展現一流水準,西瓜咖啡、香蕉氣泡、冬陰功湯……有趣又富玩味,颠覆你對日式的認知。

後口罩時代的香港酒吧趨勢是,客人來得早走得也早,是以中環的酒吧到早早在傍晚6點前就開門營業,除了酒水還會提供相對正式的食物,市場洞察力超強的Shingo早早就與來自東京和香港的知名廚師合作,推出了融合日本料理風格的米其林水準創新菜肴。

煙熏鮪魚塔塔,是我每次去都必點的菜式,還有各種煮物與炸物,在這裡能體驗到何為米其林二星水準的下酒菜,當然,價格亦是米其林二星檔次。來自台灣的Morris向我推薦造型浮誇吸睛的水果剉冰,還要澆上日本沖繩特有黑糖利口酒,坐吧台吃它超帥,在此安利給大家。

The Opposites

若要數我今年去得最多的香港酒吧,應該會是The Opposites,它是與GOKAN一樣去年7月亞洲50佳酒吧頒獎期間前後腳開業的新店,GOKAN有“亞洲之光”Shingo GOKAN的實力加持,The Opposites也不遑多讓,其締造者是行業公認的“香港酒吧教父”Antonio Lai與跟随他征戰多年的大徒弟Samuel Kwok。

Antonio Lai的title非常多,不僅赢得過多項世界頂尖調酒賽事,還是創意無限的“分子雞尾酒”靈魂先鋒,香港“多感官調酒”概念開創者,數不清的調酒精英是在他的栽培與護蔭下茁壯成長,其中一位佼佼者便是Samuel Kwok。Antonio與Samuel就像是調酒界的黃飛鴻與梁寬,信任無比,合作無間。

兩人共同主理的The Opposites,就開在奠定霸業的起點、締造無數經典傳奇的香江名店Quinary附近。新店酒單創意非常非常有趣,選了八款經典雞尾酒,Samuel與Antonio分别以“Balanced、Classic、Adventurous”和“Theatrical、Experimental、Dynamic”作為風格進行一一對應的改編,也就是說,每一款經典都能喝到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版本。

接連去了好幾次,酒單已經刷完,很多款酒都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次我同時點了由Bloody Mary變奏而成的「Bombay Mary」和「Miss Gazpacho」,一杯飽滿馥郁,一杯熱情狂野,宛若電影作品中個性全然不同的美豔雙生花,是以碰撞出一段匪夷所思的劇情故事。

由我大愛的經典雞尾酒Boulevardier經典變奏而成的作品,Antonio的「PB&J」是自開業以來的主打網紅産品,其靈感來自在美國最喜歡的三明治中的花生醬和果醬,豐富且有層次,奔放不失優雅,而且還是Antonio多感官調酒的最佳诠釋,風味出衆兼具創意及視覺的多重互動,成為這個時代的新經典。

若要論酒單上的我個人最愛,我會将票投給Samuel改編Sazerac的「Old World Charm」,麥芽蒸餾酒三重奏作為主軸,幹味美思、法式開胃酒增添風味層次,賦予靈魂的茴香酒不可或缺,看似有些不搭界的斑斓椰子水與其他材料産生微妙的和諧作用,海藻則是點睛之筆,一切都恰到好處,達成微妙平衡,精巧得教人驚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