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獨分子”陳方安生:勾結外部勢力禍亂香港,如今下場大快人心

前言

陳方安生,這個名字在香港曆史上非常有名,曾經她是香港的二号人物,頭頂“鐵娘子”的光環。

可退休後卻一頭紮進了勾結外部勢力的泥潭,搞得香港雞犬不甯,并且被貼上“港獨分子”和“亂港教母”的标簽。

如今,她的下場成了不少人眼裡的“報應”,也讓很多人拍手稱快。

1

陳方安生的祖父方振武是抗日名将,母親更是知名書畫家,本該傳承家族的愛國情懷。

然而,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48年,年幼的陳方安生随父母移居香港,自此在殖民教育體系下成長。

1962年,陳方安生成為港英政府首批女性政務官,憑借出色的英語能力和敏銳的政治嗅覺,她在殖民體系中步步高升,從基層公務員到社會福利署署長,她的仕途一帆風順。

1984年,陳方安生打破玻璃天花闆,成為香港首位女性署長,這一成就讓她在港英政府中嶄露頭角。

1987年這一年,她被派往英國皇家國防研究院進修,這段經曆不僅提升了她的政治素養,更加深了她與英方的聯系。

回港後,她獲得快速提拔,1993年更是升任布政司,成為香港回歸前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在香港回歸前夕,陳方安生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她表面上拒絕英國爵士頭銜,積極參與《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工作,試圖塑造親近北京的形象。

然而,她在九号貨櫃碼頭項目中偏袒英資企業,阻撓公開招标的行為,暴露了她效忠港英政府的真實立場。

1997年7月1日的回歸儀式上,陳方安生身着醒目的紅色套裝,在交接儀式中占據C位,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刻意"搶鏡"。

回歸後,陳方安生作為政務司司長,處處與特首董建華作對。

她要求公務員效忠于己,制造"兩個司令部"的分裂局面;反對推行母語教學改革,堅持保留大量英文中學;在粵港融合問題上設定重重障礙,其中包括阻撓港珠澳大橋的規劃工作。

更令人震驚的是,維基解密曝光她向美國提供情報的事實,證明了她作為西方代理人的身份。

她對圓明園文物拍賣的态度更是引發争議,将這種涉及民族感情的行為簡單定義為"合法商業活動"。

2001年,陳方安生突然提前辭職,意圖通過癱瘓政府運作來打擊特區政府威信。

2

卸任後的陳方安生并沒有選擇從政壇完全隐退,而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尤其在香港的泛民主派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她頻繁出現在媒體上,參與并推動反對政府的一系列運動。

在2007年,她通過立法會補選成功當選為立法會議員,這一勝利使她迅速跻身香港政壇的反對派陣營,并開始與當時的泛民主派力量深度合作。

然而,陳方安生并非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議員,她背後的政治野心和動機開始逐漸顯現。

2014年,她公開支援非法的“占中”運動,雖然口号是“争取民主”,但她的真實目的是借此機會挑戰香港現有的政治秩序,并将社會撕裂的力量推向極緻。

在“占中”運動期間,她不僅通過媒體頻繁發聲,還積極與反對派的其他核心人物合作,推動香港的社會沖突進一步激化。

陳方安生與外部勢力的勾結,成為她政治轉型的關鍵一環。

2014年占中運動後,陳方安生與李柱銘等泛民領袖密切聯系,頻繁前往美國等西方國家,借此機會争取外部支援。

她不僅通過公開演講,向外國政客宣揚香港的“民主”訴求,還不斷敦促美國政府對香港事務進行幹預。

這種行為背後,透露出她不止是為了香港的利益,而是希望借外部勢力的支援,推動自己在香港政壇的進一步發展。

她的言行不僅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也讓不少香港市民對她的忠誠度産生了質疑。

陳方安生逐漸被視為“港獨”的重要推手,她的言辭愈加激進,鼓吹香港應有更大自由,甚至不排除尋求獨立的可能性。

2019年的修例風波,陳方安生再度站在了反對派的前線,公開反對政府的《逃犯條例》修訂,并呼籲廣大市民支援反修例運動。

随着她政治活動的深入,陳方安生開始通過政治衆籌等手段,籌集大量資金,以支撐自己日益擴大的政治影響力。

黎智英等人曾多次為她提供政治捐贈,尤其是在她與外部勢力建立更多聯系後,資金的流動更加密切。

這些資金來源不僅為她提供了更多的政治資源,也讓她在香港政壇的反對派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她通過這些資金,不僅支援了自己的政治活動,還開始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援者。

但随着公衆的關注與輿論的質疑,她的所作所為逐漸讓香港群眾感到憤怒,尤其是她背後不斷浮現的個人經濟利益,令她的“民主旗幟”形象變得虛僞不堪。

随着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深入,陳方安生與泛民主派的關系也逐漸變得複雜,她不僅與外部勢力的關系日益緊密,而且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大肆呼籲外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

她曾多次赴美與政界高層會面,公開為香港暴力示威者辯護,甚至要求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以改變香港政府的立場。

她的這些行為,顯然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香港本地政治,而是向國際政治伸出了觸角。

然而,正是她這一系列過于激進且偏離香港利益的舉動,最終導緻她的政治生涯迎來了轉折點。

2020年,陳方安生因家庭原因宣布退出政壇,結束了她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生涯。

3

2020年6月30日,注定是香港曆史上的重要轉折點。随着《香港國安法》的正式實施,這座曾經動蕩不安的城市迎來了由亂及治的新篇章。

對于陳方安生而言,這一天也标志着她政治生涯的終結。

國安法的實施如同一記重錘,瞬間粉碎了反中亂港勢力的嚣張氣焰,專門的執法機構和法律程式的建立,對那些長期從事分裂活動的人形成了強大震懾。

曾經叫嚣得最兇的亂港頭目們,如過街老鼠般紛紛逃離香港,而陳方安生,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政壇"女強人",也在這場風暴中黯然退場。

她突如其來的"退出政壇"聲明,與其說是主動選擇,不如說是形勢所迫。

那些曾經與她并肩作戰的"戰友"們,要麼被捕入獄,要麼逃之夭夭。曾經熱鬧非凡的反對派陣營,轉眼間就土崩瓦解。

2021年12月,陳方安生的表妹方敏生因參與《立場新聞》被捕,這一事件無疑給陳方安生敲響了警鐘。

她那精心編織的社會關系網絡開始崩塌,曾經的親信和合作夥伴紛紛被調查,昔日的輝煌榮耀瞬間化為泡影。

為了避免成為衆矢之的,陳方安生選擇以"哀悼女兒"為由淡出公衆視野。

然而,這種自我放逐式的隐退,卻無法掩蓋她内心的恐懼和不安,她極少出席公開場合,活動範圍被嚴重限制,生活品質更是每況愈下。

更令陳方安生寝食難安的是,她随時可能面臨刑事調查,執法部門的監控如影随形,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法律的注視之下。

那些曾經被她視為政治資本的海外關系,此刻反而成了她最大的隐患。

與陳方安生命運相似的,還有她的政治盟友黎智英,這位曾經的傳媒大亨因欺詐罪被判監禁5年9個月,從天之驕子淪為階下囚。

黎智英的覆滅,無疑給陳方安生敲響了警鐘,也讓她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如今的陳方安生,俨然已是昔日黃花,她那些引以為傲的海外人脈,在國安法的威懾下變得毫無用武之地。

曾經叱咤風雲的政壇"女強人",如今隻能龜縮一隅,日日惶惶不可終日。

陳方安生的悲劇,是一個政治投機者的必然結局。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惜與外部勢力勾結,企圖攪亂香港的安定繁榮。

然而,曆史的車輪終究會碾壓一切阻礙前進的絆腳石。

參考文獻

長江号外——2020-06-28《“港獨”女大佬終于害怕了,宣布退出政壇,禍害完香港就想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