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纷纷扰扰几十年的一个乱世,那个时候,几乎每一个省都有军阀,比如说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就有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名叫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生于云南省昭通昭阳区炎山乡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地主家庭。他性格倔强耿直,勇猛兼备。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便得到了唐继尧的赏识,迅速成长为唐继尧的得力干将,为唐继尧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龙云又倒戈反唐,控制了云南的军政大权,统治云南18载。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龙云控制云南期间,担任政府主席、38军军长、第13路军总指挥,封为国军二级陆军上将。在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云南的时候,又被任命为“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阻击过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方面军。当然,他的主要目的是不让红军在自己的地盘上建根据地,同时,也不让蒋介石的嫡系占领自己的地盘。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军陆军副总司令、昆明行营主任、云南省党部主任,曾经挥师出滇,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后因蒋介石扩张势力,影响其封建割据,逐渐支持民主运动,与蒋介石发生了很深的矛盾,蒋介石为了夺取云南省的控制权,派嫡系在昆明发动了十三政变,不得不离开云南,被免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虚职。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时,龙云来到香港定居,随后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回归人民的怀抱。拥护新生的人民政府,并由香港回到北京。可以说,龙云的一生,尽管也算是毁誉参半,但他始终进步开明,满怀爱国情怀。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龙云这一生子女有8个,但他的子女基本都走上了与他不同的道路。那么他的子女都去了哪里,结局又如何呢?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长子龙绳武1906年出生,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军担任19师师长,后去了台湾定居,晚年皈依佛门直至临终。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次子龙绳祖同样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之后在父亲的部下参军。1949年开始担任国民政府总统府中将参军,此后一直居住香港。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三子龙绳曾1950年4月2日在昆明参加起义,接受中国解放的领导,但他随后不久又叛变,还组织反政府武装抢夺军火。我军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武力解决此事。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四子龙绳文1945年赴美国读书,毕业之后留在美国经商,一生致力于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五子龙绳勋1945年赴美国留学,61年同香港影星林黛结婚后,搬迁至香港定居。六子早夭,七子龙绳德解放后留在国内,但是因为身份问题一直很压抑,后来在民革的担保之下前往香港定居,又移民至英国,搬迁至美国。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女儿龙国壁,昆明南箐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1945年应宋子文之女之邀,同道去美国留学,于迎宾州女子学院就读。 现居台湾台北电台。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如今,在昭通城郊一叫小松山的地方,修缮一新龙云故居龙家祠堂,这是一个豪宅大院,据当地人介绍说是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光占地面积就有25.5亩。整个龙家祠堂分为龙氏宗祠及宅院两个部分,1942年回乡时和家人一起居住过的地方。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其实,龙云并不是出生在这个村,而是出生于昭通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地主家庭。他的宅子修建在此处,据说是看中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后,举目望去,可看到龙的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四季长流,冬暖夏凉,便附龙入海,于是就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龙云在这儿修了家祠后,又在龙潭边修了看台,潭内种上荷花。半亩方塘,天光云影。人们站在看台上观赏荷花,四野上吹来阵阵微风,就会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龙潭边栽上柳树,垂柳摇曳,龙潭水连着龙云家祠的护城河。

他民国时期被称为云南王,生了8个子女后来都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1962年在6月27日,龙云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龙云老家的故居被当地人修缮一新,以纪念这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