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1941年1月,國民黨部隊包圍了正在安徽行進的新四軍部隊,發動了皖南事變。了解中國近代史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皖南事變這段曆史吧?這場事變給新四軍帶來的打擊簡直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我們除了犧牲大量戰士外,還差點損失一員虎将,那就是新四軍第一任軍長葉挺。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之後被關入獄中,我們教科書中所學的《囚歌》就是發生在這段時期。剛開始國民黨還試圖同化他,希望葉挺将軍可以變換下陣營,為他們效力,然而葉挺将軍始終不肯妥協,在被囚禁期間他還寫下了《囚歌》,以示自己的堅持、不屈的精神。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後來葉挺将軍被囚禁了整整五年,直到抗日戰争都勝利,蔣介石才總算做出了表面上的妥協,對于釋放葉挺将軍,他隻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我軍也需要交出手裡的一個人,此人就是馬法五。這個馬法五是什麼人物呢?在蔣介石的心裡,他為何會和葉挺将軍的地位相當呢?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聽到馬法五這個名字,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到底是誰?他有什麼功績?客觀來說,雖然他的名氣不大,但是馬法五當時的職位和葉挺将軍在新四軍當中的職位是不相上下的,他也是一位軍長(國民革命軍40軍軍長),而且最巧妙地是,馬法五和葉挺一樣,都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要是論資排輩,馬法五算是葉挺的小師弟呢。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雖然馬法五參軍的時間比一般的将領要晚,但他的才能放在那裡,自然是不會被埋沒的,馮玉祥手下的國民三軍将領龐炳勳作為馬法五的直屬上司,是最早挖掘出他戰術潛力的人。龐炳勳有意把他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是以在龐炳勳的提攜下,馬法五晉升很快,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時馬法五還沒有和蔣介石站在一起,甚至可以算是蔣介石的敵人。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與閻錫山聯軍被蔣介石打敗,馮玉祥被迫下野,他的部隊也順勢被蔣介石收編,此時馬法五才進入了蔣介石的陣營。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馬法五得以有機會大展身手,台兒莊一戰,馬法五和龐炳勳等人以強弩之末的姿态扛住了日軍的猛烈攻勢,為後面的部隊争取了大量的有利進攻時間,也是在此一戰後,馬法五聲名鵲起,成為了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不久後開始平步青雲,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已經擔任11戰區副司令兼40軍軍長的職務。

皖南事變後,交換葉挺将軍的國民黨俘虜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1945年11月,在面對解放軍的時候,蔣介石撥給了馬法五十萬兵力,對他進攻解放區寄予厚望,然而馬法五卻在邯鄲戰役中被我軍俘虜,成為了階下囚。此時的馬法五還是蔣介石的重點培養對象,是以,在交換葉挺将軍時,蔣介石提出了以馬法五為交換條件。當然,最終我軍也同意了蔣介石的提議,把馬法五送回。

解放戰争末期,馬法五先是移居香港,之後定居台灣,他後半生再也沒有回過大陸,于1992年因病去世,終年98歲。

參考資料:

《“我活捉了馬法五”——訪邯鄲戰役親曆者劉占魁》韓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