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

革命生涯期間,汪兆銘想要刺殺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沣,但他卻失敗了,在監獄當中他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詩作,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個人最終成為了臭名昭著的漢奸,汪兆銘到底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呢?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汪兆銘,1883年出生在浙江山陰一位汪姓人家,祖父汪雲曾在道光年間中過舉人,算是書香門第,不過父親卻是一個不得志的讀書人,他給人當過幕僚,但薪資不高,難以維持一家人的開銷。

汪兆銘年少時期苦讀古典,精通四書五經,即便處在晚清社會,汪家還是希望他能夠考上狀元,1902年汪兆銘參加了廣州府試,他以出色的才華奪得了第一名秀才。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堅守着“仁、智、勇”,奉行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精神,1903年又拿到了官費留學日本,他在日本遇到了一生摯友孫中山,兩個人都有着相同的志向,相同的理想,他也加入了同盟會。

在同盟會當中,又遇到了妻子陳壁君,在汪兆銘一生當中,陳壁君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她跟一向軟弱的汪兆銘不同,她富有主見,強勢,第一次見面陳壁君就愛上了這位才子,還主動寫了書信跟他表明心意。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不過汪兆銘一開始拒絕了,因為他已經有了婚約,而且那時候的汪兆銘加入了暗殺團,随時随地都有可能身亡,陳壁君幹脆也加入了暗殺團,這樣一來兩個人相處的時間就多了。

汪兆銘被捕之後,陳壁君就買通獄卒給他送了十枚雞蛋,其中一枚還藏着一封信,裡面寫着滿滿的關心,汪兆銘出獄之後就跟陳壁君走到了一起,1912年,大清滅亡後,兩人就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汪兆銘是一個文人,雖然有才華,但是沒有明确的方向,孫文還在世時,他可以給汪兆銘知名一條大道,然而孫文去世後,汪兆銘就迷茫了,他一心想要成為下一個孫文,然而在政治方面又比不過老蔣,常常遭受打壓,他經常出國,甚至還發表了引退政界的聲明。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戰争打響,一向喜歡妥協的汪兆銘被日軍殘暴壓垮,他害怕打仗,全力交涉言和。

1935年,他又拱手将華北讓給日本侵略者,這引起極大的社會輿論,他也最終遭到了王亞樵的刺殺,子彈打進了他的脊椎,醫生斷定他活不過10年。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這讓汪兆銘也開始劍走偏鋒,陳璧君一直想當“第一夫人”,然而汪兆銘卻不敵老蔣,從另一方面來講,汪兆銘跟陳璧君是“臭味相投”,一個愛慕虛榮、一個一直被打壓,稍微一點刺激,就能兩人投敵。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這兩人就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依舊主張議和,1938年就公開投降了日本,從此汪兆銘就變成了汪精衛。成為了漢奸,他甚至還打着“曲線救國”的名義,他不僅投降日本人,還一直迫害國人。

不過就好像有老天懲罰他一樣,背上的頑疾發作的愈發頻繁,正如醫生所料,他沒能活過10年,1944年病死在日本,在死亡前,汪精衛想要歸葬家鄉,他被葬在了南京,距離中山陵不遠,大概是為了留在孫文身邊。

1946年汪精衛墓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墓中有一張紙條寫了4個字

抗日戰争結束之後,人們用了150噸炸藥炸開了汪精衛墳墓,由于他的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他的屍體并沒有腐爛,士兵在他的墓中找到了一本詩集,在他胸前的口袋中還有一張字條,上面寫了四個字:歸去來兮。

很顯然這是陳璧君對丈夫的期盼,不過兩人的無恥行徑,注定得不到人們的原諒,他們也世世代代都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