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賦《魯靈光殿賦》以嚴謹的結構,誇張的鋪陳,聞名于世。賦文将魯國靈光殿的奇妙絕倫和巧奪天工的藝術智慧展現得活靈活現,美輪美奂。但這樣靈動的文字下到底演繹着怎樣的風情?這卻無人知道。
2021年山東省滕州一座漢代石室墓的出土,意外的讓1000多年前的建築之美得以重制天日,使得世人能夠一睹它的絕世姿容。
但随着發掘的深入,墓室内卻疑雲重重,散發着異域風情的立柱,漢墓中少見的弧形過梁。罕見遺迹的接連出現,又暗示着墓主人擁有怎樣的身份和地位呢?
這座漢墓位于滕州市中心附近的前毛堌鄉,鄉村甯靜祥和,充滿和諧與安甯。
前毛堌村漢墓最早發現于清代末年,1992年編纂而成的《羊縣縣志》對此早已有記載。
清末此墓便以門戶洞開,人們競相參觀,不以為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文物專家鑒定墓葬多次遭到盜掘。
墓葬位于一戶村民家中的庭院之下,墓葬上方已赫然有了一個碩大的盜洞!

而墓室和墓圹長期被村民當做地窖使用,整體儲存情況很差,墓葬的情況不容樂觀!但由于墓葬發掘情況及條件有限,發掘工作被一再延期,直到2021年轉機才最終到來了!墓葬上方的老舊房屋已廢棄多年,随時有坍塌之可能。這會對大幕的保護産生不可逆轉的破壞!
在取得上級同意後,專家們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前期勘測工作。
墓葬整體由墓道,墓廓及墓室三個大部分組成,漢代喪葬一直秉承視死如是生的理念。工匠以豎穴土坑作為墓葬。之後仿照地面建築形式,以大量石料砌出富麗堂皇的墓室。墓室由前、中、後三室以及東耳室,東北耳室、西耳室6個部分組成。主體采用石闆,石條等石質物件構成。
墓穴的墓室整體布局呈現出沿中軸線對稱的特征,頗具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
由出土遺迹的分布特點,專家推斷,這是一座大型的漢代墓葬,毫無疑問。
但曆史上山東地區盜墓賊橫行,盜墓賊制造了一座又一座空冢,這是由于漢代盛行厚葬之風,漢墓更是十墓九空!
其中大多數漢代大型墓葬的主人常常曝屍荒野,屍骨殘缺,淩亂不堪。
恐怕這些厚葬的墓主人怎麼也想不到,費盡心思營造的墓葬,竟成為一道"肥肉",使得他們最終落得個屍骨無存的凄涼下場!
這座漢墓亦是如此,專家們并未在墓中找到任何可以與墓主人身份相比對的蛛絲馬迹。
但從墓葬結構而言,它的營建顯然經過了精心的設計與排版,墓主人不是富甲一方,就是公侯貴胄。
長達7米的墓道盡頭東西兩側分設兩道墓門,墓門高1.22米,厚0.22米,由整塊石材打磨而成。
門楣中央雕刻有一對獸首銜環畫像,這些神獸在長達兩千年的歲月中一直肩負着自己的重任。
墓室那緊閉着的大門拒絕外人進入,即使如此盡心竭力地守護主人,卻也未能阻止盜墓賊的進入!
墓門上方橫架一道門楣,門上的水波紋仍舊清晰可見,這是典型的漢代畫像墓石!
畫像石是一種集繪畫與雕刻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工匠們以石為紙,以刀為筆,将現實生活,曆史故事,神話傳說,雕刻于其上。
它們是漢代似死如生的文化産物,在漢代獨特的喪葬觀念下,墓主人窮盡心思将生前所享用的一切都搬入奢華無比的陵墓中。
以墓葬中室為界,一側為朝,一側為寝,這是漢代墓穴中極為常見的前朝後寝的墓葬格局。而後室極有可能停放着墓主人的棺椁!畢竟這裡是墓主人安息的卧室。
但讓專家們有些疑惑的是,這座漢墓的前室橫長且深,它極有可能代指墓主人生前居所中的庭。
墓葬後庭裡專家有了重大發現!窗最早起源于與原始穴居和辦學居狀态,屋頂開一小口即為窗。
在禮制嚴苛的中國古代社會,作為出口的門通常位于建築群的中軸線上,象征着主人的身份與地位。
而窗相對于門則簡易許多,宋代建築專輯《營造法式》中僅記載了4種窗戶式樣而已。
其中,破子棂窗與如今這座漢墓中的直棂窗高度相似,看來漢代早已有了窗戶的存在!
難不成墓主人是位傑出的設計師不成?
在墓葬東耳室旁有一處狹小的空間,是一處廁室,就是古人使用的廁所。
讓人沒想到的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便已有了如此幹淨衛生且設計合理的廁所,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對高潔生活的追求和巧奪天工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