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證明,軍隊是保護國家安全的屏障,自古以來世界各國都有不同規模的軍隊,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軍隊直接關乎國家存亡。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那麼1912年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後,留下的百萬清軍去哪兒了?他們遭遇了什麼,最後撐到了1987年?

說到清朝軍隊,不得不提他們的王牌軍隊“八旗軍”,他們當年到底多麼威猛,看到“薩爾浒之戰”就可以體會到一些。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1619年,明朝派出11萬大軍,想要徹底鏟除努爾哈赤建立起來的後金,當時努爾哈赤隻有約6萬人的軍隊,可以說兵力懸殊。明朝不曾想到,他們的11萬精銳大軍,居然敗給了努爾哈赤的6萬人,史稱“薩爾浒之戰”。

努爾哈赤帶着士兵們5天内突破3路明軍,殲滅對手5萬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其他明朝士兵四處逃散,可以說大獲全勝。這場戰役是經典的以少勝多戰例,是明清戰争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八旗軍是八旗制度下的軍隊,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制度上建成的。其實最開始沒有8旗那麼多,1601年隻有4旗,分别為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到了1615年才加了後4旗,分别為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這就是我們電視劇裡常常看到的八旗。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何為“牛錄制度”,滿洲人出兵或者打獵,按照家族屯寨進行,每人出1支箭,10人為1牛錄(漢語裡指“箭”)。後來努爾哈赤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擴大,創立八旗制度。

當時的牛錄都是以家族、血親、寨子為機關組成的團體,可以說裡面的每個人都有家族關系,是以他們之間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凝聚力遠遠比對手大,在戰場上為了親人非常拼命,不會出現那種“你先上我殿後”的情況,是以打起仗來格外勇猛。面對明朝軍隊,可以說勢如破竹,一擊攻破。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然而這樣強悍的軍隊,到後期怎麼樣了呢?随着戰事結束,他們開始偷懶耍滑,終日喝酒買醉,早就不操練了,最可怕的是他們迷上了抽大煙,當年馬上大殺四方,有勇有謀的八旗軍早就從内部開始腐爛。

到“三番之亂”之時,八旗軍已是“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可見其腐敗程度,這樣的士兵如何指望他們抵禦敵人的進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是由于八旗軍的懈怠,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随着清政府的滅亡,這些軍人不得不撤離,他們逃去了九龍寨。其實北洋政府早就知道他們躲在那裡,但是根本沒有精力去管他們,直到1984年,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問題,才決定把九龍寨的清兵清理出去。

1987年,不堪一擊的清軍當然馬上被清理完畢,九龍寨城也變成了今天的“九龍寨城公園”,自此,當年骁勇善戰的清軍退出了曆史舞台。

清朝滅亡後,有勇有謀的百萬八旗軍隊哪去了?這支軍隊撐到1987年

在21世紀的今天,雖然過着相對和平的日子,但是也時刻不能忘記我們的使命,不能過分沉浸在享樂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