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普遍在鼻子下面留一撮胡子,為何會有這種習慣

日本軍隊下面的這撮胡須叫做“衛生胡”。而衛生胡的源起地是德國,将他發揚光大的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在18世紀,那時候,德國流行大胡子,就是電影《哈利波特》中的海格教授所留的胡子。可這種胡子一來不是很雅觀,二來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會給人造成相當大的困擾。比如吃飯的時候,一個不留神就将飯菜的殘渣或者面包屑留在了上邊。還要費時費力的清理半天。這在講究一絲不苟,肅立成風的德國來說,是一件非常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到了希特勒這裡,希特勒為了保留原先的特色,也為了更友善的日常生活,将胡須全部剃了去,而将鼻子下方的那一塊留了下來,俗稱“衛生胡”。關于這一點,還有一個典故。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普遍在鼻子下面留一撮胡子,為何會有這種習慣

希特勒當年還是一個士兵,留着藝術氣息極強的大胡子。有一天,上戰場後,德方投放了毒氣彈。而希特勒拿出了預先發放的毒氣面具。可由于當時軍隊人口衆多,面具千篇一律,沒有考慮到他這樣的特殊人士。是以他的大胡子極為礙事,使得面具一直遮不嚴實,最後讓希特勒吃盡了苦頭。是以希特勒下了前線之後,将大胡子悉數刮掉,為了保留點自己的特色,之留了鼻子下方那一點。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普遍在鼻子下面留一撮胡子,為何會有這種習慣

而日本這個時期,清朝閉關鎖國一百年,科技思想早已落後不堪。善于學習的日本将目光瞄向了西方國家,尤其是德國。這個時期的日本人以吃西餐和穿西服為榮,由于對西方文化,政治體制的全盤照抄,使得日本一度成為被列強贊不絕口的國家,覺得這個國家君主思想開明,群眾易接觸,但實際上這都是表面的景象,日本骨子裡的封建殘餘和軍國主義正在大力醞釀中。而日本派到德國的精英在受到希特勒思想的大力熏陶,畢竟日本當時有很多人崇拜并且模仿希特勒,雙方同屬于法西斯軸心國一派。回國後,也極力推薦這種胡須。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普遍在鼻子下面留一撮胡子,為何會有這種習慣

慢慢的,從政客到士兵,這種衛生胡很快就在日本流傳開來,因為它不僅幹淨,友善打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男性的陽剛之氣。日軍很多士兵也認為這種胡子在戰争中可以起到恐吓敵人、振奮士氣的作用,因為這種胡子在希特勒的影響下,也象征着極端暴力和恐怖統治的極端民主主義。但是用在日本人身上,至少在我們中國看來,就有些不三不四的詭異了。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普遍在鼻子下面留一撮胡子,為何會有這種習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