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曆史上的一位模範皇帝,政治上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時刻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識,能做到居安思危。

盡管非常優秀,但李世民的皇位卻來得不夠光彩,腳下踩着的是兄弟的鮮血。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李世民之是以能夠成功,要得益于他背後的一群猛将,當然能把這些大将聚到身邊也是因為李世民的仁德和愛才,他和這些大将們也建立起深厚的兄弟情誼。

門神由來

《隋唐英雄傳》這個電視劇給觀衆們展現了隋唐時期的曆史,裡面的猛将主要有秦叔寶、尉遲恭、羅成、程咬金等人,都與李世民交好。聶遠飾演的少年英雄羅成獲得很多人的喜愛,但羅成是個虛構的人物,曆史上并不存在。

剩下的三人,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則都是當時頂尖的戰将。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秦叔寶和程咬金在投奔唐朝前就已結為好友,兩人曾一起投入王世充麾下,雖然王世充厚待兩人,但兩人認為王世充為人奸詐,并非良主,改投李淵麾下,李淵又把他們安排給了李世民。

後來兩人都跟着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屢立戰功,成為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再說到尉遲恭,他也叫尉遲敬德。尉遲恭原來和李世民并不在同一陣營,而是在和他們對立的劉武周陣營,後來兵敗才加入唐軍,和秦叔寶他們成為并肩作戰的戰友。

我們都知道後代人把秦叔寶和尉遲恭作為門神,會把他們的畫像貼在門上。關于這個也有一些民間說法。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一種說法是李世民因為“玄武門之變”殺了很多人,晚上經常做噩夢,就請了秦叔寶和尉遲恭來守門。

還有一種說法帶有神話色彩。泾河龍王因為一個賭局克扣降雨點數被判斬首之罪,魏征是執法官。泾河龍王向李世民求情,希望他可以拖住魏征,李世民答應了。

李世民拖着魏征和自己下棋,魏征中間打了個盹兒,來了個夢斬泾河龍王。之後,泾河龍王的鬼魂夜夜來騷擾李世民,李世民隻好請了秦叔寶和尉遲恭來守門,果然有效。

但兩人再厲害也隻是人,每天晚上不睡覺也扛不住,于是李世民就想了個辦法,讓畫師畫了兩人的畫像,貼在寝宮的門上,自此以後李世民睡覺就安穩了。貼門神也成為了民間的習俗,并流傳下來。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将秦叔寶和尉遲恭作為門神也說明了兩人是李世民手下最厲害的猛将,相比之下,誰會更厲害一些呢?作為好兄弟,他們自然不可能真刀真槍下狠手比試,不過在尉遲恭歸順前,兩人有過一次交手。

秦叔寶vs尉遲恭

早前,尉遲恭得劉武周賞識,為他效命。公元619年,劉武周舉兵南下,很快占領了太原,又接連攻下晉州、浍州。離他們不遠的夏縣人呂崇茂順勢響應,卻遭到了唐軍的讨伐。要知道,山西可是李淵的根據地,他最初就是從太原起兵的,劉武周到他的地盤撒野絕不允許。

呂崇茂面對唐軍的威脅,趕緊向劉武周求助,尉遲恭的上司宋金剛派他和尋相前去支援。他們和呂崇茂來了個裡應外合,唐軍大敗,幾大重要人物全部被擒,可謂是損失慘重。尉遲恭一出手就有如此戰績,自然是洋洋得意,滿載而歸。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但李世民可不願意輕易放他們走,知道尉遲恭的上司是宋金剛,而宋金剛在浍州,尉遲恭肯定要回浍州複命,于是李世民派秦叔寶去回浍州的路上截擊尉遲恭。

兩人一人用雙锏,一人用單鞭,都是極其勇猛的人物,但因為唐軍是突襲,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是以最終唐軍獲得了勝利,隻有尉遲恭和尋相逃脫了,其他将士均被俘虜。

因為得意忘形,不夠謹慎,尉遲恭到嘴的鴨子就這麼飛了,還“偷雞不成蝕把米”,也是挺憋屈了。

從結果上來看,這一戰是秦叔寶取得了勝利,不過這是兩軍的作戰,而不是他們的個人戰,秦叔寶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謀略,而尉遲恭能逃脫也說明了他實力不俗。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從這一戰中也可以看出秦叔寶和尉遲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秦叔寶作戰經驗豐富,善用謀略,尉遲恭勇猛無敵,個人作戰能力優秀。

兩人還有一次對決,是個人戰,但卻不是真正交手,就是著名的“兩锏換三鞭”的故事。

在柏壁關的戰鬥中,秦叔寶和尉遲恭大戰三百回合都難分勝負,再打下去也毫無意義,不累都要煩了。尉遲恭實在受不了了,就提了個簡單粗暴的建議:兩人輪流在對方身上猛砸,誰先受不了就算誰輸。

這種“幼稚”的方法比較符合尉遲恭的風格,但秦叔寶可不陪着他一起胡鬧,一方面站着讓别人砸太傻了,他們的兵器都那麼重,兩人力氣也都很大,就算赢了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另一方面李世民愛才,一直想讓尉遲恭歸順,是以他也不能把人給打壞了。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于是秦叔寶把規則稍微改了改,他說:人是血肉之軀,兵器直接砸在人身上非死即傷,不如來比試開石,兩人在石頭上砸,誰用最少的次數砸開算誰赢。尉遲恭一想也行,就答應了。

秦叔寶先揮出兩锏,在雙锏的共同威力下,巨石應聲而開,尉遲恭此時就很有壓力了,秦叔寶是雙锏,自己是單鞭,明顯不占優勢,如果一鞭成功他就赢了,兩鞭砸開巨石兩人可以打個平手,三鞭就要丢臉了。

尉遲恭揮出一鞭,沒開,又揮出一鞭,還是沒開,他這下急了,屏氣凝神用盡全力揮出第三鞭,終于使巨石裂開。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秦叔寶不僅沒有嘲笑他,反而為他鼓掌喝彩,說兩人三鞭換兩锏,還是打了個平手。這讓尉遲恭有些慚愧,也感慨于秦叔寶的仁義。兩人雖是敵對陣營,卻互相欣賞,也算是為日後尉遲恭歸順李世民打下了基礎。

後來尉遲恭因兵敗,李世民派人對他進行勸降,尉遲恭正式加入李世民麾下。

面對這個猛将的來降,李世民十分高興,可以說是得償所願。縱觀李世民身邊的功臣,很多并非一開始就追随于他,甚至曾和他是敵對面,但他都能毫無芥蒂地接納他們,難怪李世民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李世民登基後的功績比較

秦叔寶和尉遲恭的立場其實也并不完全相同,秦叔寶忠于唐朝,尉遲恭忠于李世民,在對唐朝的貢獻上,秦叔寶更大一些,而對于李世民貢獻來說,尉遲恭更大一些。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就比如後人皆知的“玄武門之變”,秦叔寶有沒有參與還無法确定,而尉遲恭是真真正正最大的功臣,在李元吉要傷害李世民的時候,正是尉遲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保護了李世民,甚至玄武門之變都是在他的勸說下發生的。

秦叔寶和尉遲恭各自建功立業的階段是有點不同的。秦叔寶歸順比較早一些,不過尉遲恭658年卒,秦叔寶638年卒,秦叔寶去世後,尉遲恭還活了20年,是以輔佐李世民的時間更長一些。

因為早年南征北戰,落下了不少傷病,秦叔寶中年以後經常生病,深入簡出,可以說李世民登基後秦叔寶再無功績。

而尉遲恭則身體強壯,李世民即位沒多久就面臨突厥大兵壓境,尉遲恭臨危受命大破突厥,養老期間還和李世民一起出征攻打高句麗。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不過尉遲恭有個緻命的弱點,就是容易驕傲,當初敗在秦叔寶手下就和這個性格有關。歸順李世民以後也沒改,直到貞觀六年的一次宴席上被李世民警告。

酒宴上,因為有人座次排在了尉遲恭的前面,引起他的不滿,憤怒指責,坐在他下位的李道宗便向他解釋,結果尉遲恭一怒之下打了李道宗的眼睛。

酒宴的主人唐太宗瞬間就不高興了,但他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停止宴席,然後以漢高祖劉邦之事進行警告。

後人皆知劉邦過河拆橋,“狡兔死,良狗烹”,開國功臣都不得善終,而唐太宗是對待開國功臣處理最妥善的皇帝,也是以留下美譽。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唐太宗說,他曾經看過《漢書》,發現大多數功臣都沒能保全自己,是以很怪劉邦。

是以登基後告誡自己千萬不能像劉邦一樣,一定要保全功臣。但是尉遲恭屢次犯事,才明白其實不能怪劉邦,對待功臣也要講究賞罰分明,不能一味寬容。警告尉遲恭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自此以後,尉遲恭就有所收斂了。這件事也展現出唐太宗的仁德和寬廣的胸襟。

而秦叔寶則不同,他是個武将,卻不是個莽夫,他有武将的勇猛,也品格高潔,智勇雙全,重情重義,為人仗義卻不沖動,“兩肋插刀”就出自秦叔寶,他不刻意展露自己的能力,卻無法掩蓋自己的光芒,成為唐初最出名的将領。

唐初猛将如雲,誰更厲害?尉遲恭、秦叔寶一戰見識對方實力

不過秦叔寶在戰場上有頭腦,在朝堂上卻是個生手,為人太過老實,受到了文官的排擠。或許這也正是他的可愛之處。

總之,秦叔寶和尉遲恭都是唐初非常厲害的武将,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比試上來看,秦叔寶或許更勝一籌,但還是難分勝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