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高熾去世後有5位嫔妃殉葬,皇後為什麼沒殉葬,原因很現實

導言

朱高熾明于星象,一夜忽見有星變,忙召蹇義、楊士奇等人來說:“天命盡矣。”于是歎息說道:“我監國二十年,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我們三人相同。依賴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後,誰還能知我三人之心呢?”邊說邊留下了眼淚,蹇義、楊士奇也留下了眼淚。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于宮内欽安殿(此欽安殿非禦花園中欽安殿),終年48歲。朱高熾的葬禮極為簡略,但是也有五個妃嫔為他殉葬。

朱高熾去世後有5位嫔妃殉葬,皇後為什麼沒殉葬,原因很現實

明清時期,一般總結前任皇帝的功過是非及其殉葬的妃子人選的,一般是下一任皇帝。例如朱元璋病逝後,為他殉葬的這些妃子便是朱允炆篩選的;朱棣人死之後,殉葬的妃子人選便是朱高熾篩選的;朱高熾人死之後,當然是朱瞻基定殉葬人選了。

嫔妃殉葬規章制度,簡言之,被殉葬的是嫔妃,皇後當然是沒有其例的。因為繼任皇帝是不太可能把自己媽媽給爸爸殉葬的。

朱高熾去世後有5位嫔妃殉葬,皇後為什麼沒殉葬,原因很現實

因而殉葬人選,一般會在沒有生孕的嫔妃中去挑選;乃至從民俗去選“望天戶”。這在明代的殉葬規章制度中是流行。

例如《明史·後妃傳》中記述,哪家閨女被標明殉葬了,不僅給予這種殉葬女人名分和工資待遇,歸還她的親人世襲錦衣衛千戶或百戶的工資待遇賠償。

“明太祖崩,宮人比較多從逝者。建文、永樂時,陸續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大明錦衣衛千百戶。”

朱高熾去世後有5位嫔妃殉葬,皇後為什麼沒殉葬,原因很現實

可是特别注意的是朱高熾人死之後,恭肅妃郭氏、恭僖順妃譚氏、貞惠淑妃王氏、惠安麗妃王氏、恭靖充妃黃氏五人都被朱瞻基定了給朱高熾殉葬。這兒除開恭肅妃郭氏,别的都沒孩子,甚至沒生育。這實際上有一個不符合常情之處。也使我們看到了皇宮抗争的殘酷。

由于恭肅妃郭氏不可能是郭英的孫女,并且她生了3個孩子,分别是第八子朱瞻垲、第9子朱瞻垍和第10子朱瞻埏。

很顯而易見這毀壞了原先“會出不殉”的标準,歸根結底,本來郭妃的影響力和母族陣營就需要遠遠地高過張皇後的,加上有3個孩子,是一個不容小觑的後宮陣營,死前應該是較為得寵。這也許也是她被殉葬的關鍵緣由。

朱高熾去世後有5位嫔妃殉葬,皇後為什麼沒殉葬,原因很現實

是以 後明代宮的女性實際上确實挺可伶的,可以說危機四伏。最先,被選入宮後,無比勤奮獲得皇帝的寵幸,一定要有些出息,要生男孩。不然皇帝一死,被生殉的幾率非常大;

次之,就算有些出,你也無法確定自已不被生殉。要努力争取晉升,最好是能變成皇後,就算無法成為皇後,也盡可能讓孩子得寵,變為皇太子;

再者,假如升遷遙遙無期,一定要做好和繼君的互相關系,最少不能使他覺得你能威脅到她或使他又不痛快的地方,不然命運極有可能和恭肅妃郭氏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