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負的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他自幼享受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散發出智慧的光芒。諸葛家族的天才少年。然而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下場凄慘,被夷滅三族。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聽我詳細道來。

少年天才

在諸葛恪小的時候,一次随父親參加東吳群臣的宴會。席間孫權為了活躍氣氛,戲弄一下諸葛瑾,因為諸葛瑾的臉比較長,于是在一頭驢的頭上寫着“諸葛子瑜”,群臣看到哈哈大笑,諸葛瑾坐在那裡非常尴尬,這時諸葛恪站出來向孫權要了一支毛筆,在寫有“諸葛子瑜”牌子下面寫上“之驢”,巧妙化解了父親的尴尬。

還有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道,“你父親和你叔叔諸葛亮誰聰明啊”?其實世人都知道諸葛亮的能力更強。但諸葛恪卻說,“我父親聰明,因為我父親更知道輔佐誰”。這等高超的馬屁,讓孫權心裡非常高興。

自負的諸葛恪

展露鋒芒

長大後的諸葛恪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多次請求領兵平定山越人的叛亂,并誇下海口,隻要三年就能征集甲兵四萬人,當時朝臣都不相信他能做到,但是孫權還是将任務交給他了,山越之人不服從王化,而且會借助地形的優勢與吳軍周旋,說白了就是打遊擊戰。

諸葛恪則巧妙地實行“三光政策”,等到山越人開始收獲莊稼的時候,派兵搶先收割,來不及收割的直接燒掉,隻要服從王化的山越人就會得到土地糧食。這一舉措立竿見影,很快就讓當地的人歸于王化,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自己許下的諾言。從此開始了仕途升遷之路。

到達權力和聲望的頂點

諸葛恪在駐守魏吳邊境時經常襲擊魏國邊境城鎮,導緻司馬懿派軍前來鎮壓,孫權見諸葛恪愛搞邊境摩擦就将其調往别處,幾年後陸遜病故,孫權就任命諸葛恪掌管東吳的兵馬,升為大将軍。

又過了幾年,孫權病逝,諸葛恪被任命為太傅總覽朝政,輔佐幼主孫亮。期間有個插曲。孫權在臨終前曾和孫俊商讨,該由誰輔佐自己的兒子,孫俊說,“諸葛恪”。孫權卻不滿意這個人選,孫俊說,“曾經和陛下打拼的老臣如今都不在了,放眼朝堂,隻有諸葛恪可以”。孫權最後還是同意了。

諸葛恪總覽國政後,将孫權晚年的執政弊病進行一一改革。他的政策深得民心。同年魏國趁孫權病逝東吳朝廷動蕩發動襲擊,諸葛恪率軍抵抗,在東興取得大勝。此時諸葛恪的權力和聲望都達到了東吳的頂點。

自負的諸葛恪

剛愎自用,兵敗受誅

取得東興大捷的勝利後,諸葛恪開始變得狂妄自大,公元253年,諸葛恪趁着司馬式專權,勢力未穩的情況下,率領20萬人讨伐魏國,雖然衆臣極力反對出兵,但是諸葛恪仗着自己的威望和權力,毅然出兵,最後兵敗新城。此時他人格的弱點開始逐漸顯露。由于兵敗,他覺得這很有損大将軍的臉面,自己還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于是開始責難他的屬下,又開除了一些人,作戰失利,勞民傷财,百姓怨聲載道,諸葛恪建立的聲望一時間蕩然無存。

自負的諸葛恪

回到朝中的諸葛恪也難免被同僚指責,但是他仗着托孤重臣的身份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并且把作戰失利歸結在這些人身上。

當時推薦諸葛恪的孫俊在這個時候看到了時機,他秘密和孫亮密謀,說諸葛恪勞民傷财,東吳再讓他管理下去,早晚完蛋。于是在孫亮舉辦的一次酒會上,孫俊誅殺了諸葛恪,被夷滅三族。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諸葛恪的結局,恰是因為他自己的剛愎自用,不谙人情世故,不能團結朝堂群臣造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