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上海超級工廠落地,馬斯克成為首富之後,又有了一個大動作,特斯拉上海研發中心
這個作為特斯拉首個設立在海外、以整車開發為基礎的研發中心,計劃将圍繞整車、充電裝置和能源産品等,進行更多原創開發工作,并且同樣的研發室,要設立了28個,真正實作特斯拉100%Made in China,意思就是我要收徒弟了
但是你相信嗎?
我是肯定不信,因為我們過去在這方面吃過很多虧。
在2000年的時候。日本山崎馬紮克公司就以技術轉讓的方式與甯夏長城機器集團進行合資,而這個日本山崎正是國際機床制造商的行業龍頭,本想着采取用國内市場換國外技術的方式進行合作,而合作之後卻吃了個啞巴虧。因為合作企業甯夏小巨人,從裝置到網絡化的制造技術,都由日企控制,根本學不到技術,而更讓人氣憤的在後面,05年甯夏小巨人業績開始持續上漲,日企直接過河拆橋,提出不再合作,而沒有學到核心技術的甯夏集團直接被out出局,而小巨人也變成了在華日企。
而外企在國内設立研發室,是因為可以繞過一些法律和出口限制,在國内可以加速生産
之前我國對于純進口藥的審批相對于國際上慢不少。是以很多國外藥企就都在國内設立研發中心,而17年的時候,國家跟上了國際的審批速度,這些外資藥企就開始大量關閉和裁員,用完即棄,這就是外企在國内建立研究中心的真實寫照
而我們所熟知的,徐工,華為和格力都曾面臨被外企收購的風險,而一旦收購成功,肯定又重蹈甯夏小巨人的覆轍。
而對于跨國企業來說,他們既惦記我們的市場,又想把技術揣在自己手裡。雖然表面建立研發中心,但核心技術絕不外漏,控制手段也是花樣繁多。
回過來再說一下特斯拉,他的核心研發團隊是沒有在中國的,所有的研發力量,幾乎都在美國的加州。如果真要搞一些研發,猜想也會是一些邊緣項目,把美國研發中心不愛吃的給中國研發中心。
當外國高端制造的虛假外衣被國産無情揭露之後,不僅是國内的年輕人開始支援國産,連不少外國人都開始選擇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中國制造了。就拿前段時間受到各大創投巨頭關注的潮多多app來說,經過此次疫情,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信任中國制造。
不少老外委托留學生在潮多多等平台代購不足200元的AJ、阿迪等潮牌,再運到境外賣出30倍的天價,連國際鑒鞋師都感歎:從中國工廠的機器打開的那一刻,我們的優勢隻剩設計水準了。
而所謂實作“100%Made in China”,這裡面的資訊量也太大了。
而特斯拉所做的也就是拿着總部給的圖紙,在國内尋找價格便宜的供應商,壓低成本,來實作制造成本最小化,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已。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國重器,隻有發展我們自己的技術,才是真正的出路,期待國家走向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