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我是蝸牛讀曆史!

晉文公從逃亡到稱霸的傳奇一生(八)

周王朝在西周初期,天子還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權威,他分封的各諸侯國之間,盡管有強弱大小之分,但是,攻戰兼并還是能夠左右的,王室尚能控制各諸侯國,維持着諸侯并列、王室獨尊的局面。

但是,待到西周衰亡,周平王遷都洛陽之後,形勢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周王朝時經濟收入減少,而諸侯國日益強盛起來的情況下,王朝不時受到騷擾。

一些聰明的國君,例如齊桓公,就打着尊王、勤王、尊周、擁周的旗号,進行着政治、軍事的活動,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晉文公重耳也是一位有建立偉業,圖霸諸侯抱負的君主。

晉文公二年,周王朝内部發生了動亂。

周襄王的庶弟太叔帶借口與襄王隗後狩獵而私交深厚,互生愛慕之心,行為不軌,日後便明目張膽,以緻疏忽敗露。

周襄王想殺庶弟未能得手,太叔帶趁機逃往城外,隻好将隗後打入冷宮。

頹叔、桃子二人聞隗後被貶,便匆匆奔赴狄國,對狄君說:“周王德望盡失,無義無恩,懇請派重兵殺人都城,扶立太叔為王,救出隗後,仍為國母。這是貴國一次正義之舉啊!”

狄君相信了他們令大将赤丁同頹叔、桃子,奉擁太叔帶進城讨伐周襄王。

周襄王得知狄兵壓境,派大夫譚伯到狄軍營中,陳述太叔的罪過,被活活殺死。

周襄王怒火中燒,拜卿士原伯貫為将,率車三百乘,出城抵抗狄軍。

經過一場激戰以後,周師原伯貫中赤丁之計,大敗而歸。

于是,王城被圍,周襄王沒辦法,倉皇逃奔鄭國。

太叔帶領狄軍進入王城,救出隗後,喜出望外。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第二天,太叔帶假傳太後之命,自立為王,以叔隗為王後,臨朝受賀,并分發庫藏慰勞狄軍。

在逃奔鄭國途中、簡師傅對周襄王說:“如今諸侯中有志報效周王的,惟有秦與晉。晉國有趙衰、狐偃,胥臣諸賢為政,必能勸文公盡勤王之義,其他國家沒有指望了。”

周襄王就派簡師傅告訴晉國,指派左鄢父告訴秦國。

簡師傅奉命到晉。

晉文公詢問狐偃,狐偃說:“過去齊桓公能稱霸諸侯,原因就是尊王。君主如接納周王,讨伐太叔帶罪行,使天下群眾知道君主對周王是沒有二心的。你就能建立文侯輔周、武公啟晉這樣的功勳,這是多大的功勞啊!若晉不接納,秦必接受周王,讨賊罰逆,則功業就被秦國獨占去了。”

晉文公讓太史郭偃蔔算吉兇,郭偃說:“大吉。周室雖衰,天命未改。今之周王是古之帝王,攻克太叔帶是必然能成功。”

晉文公大悅,于是統領三軍,當即啟程,秦王此時已經屯兵黃河西岸,為晉助威,看到晉軍威武雄壯,深知一定能克敵制勝。

秦王又想:“晉君剛立,沒有大功怎麼能治國安邦呢?怎能在諸侯中建立威信呢?不如将勤王一事讓給晉吧!”于是派公子摯朝了。

晉文公率晉軍日夜挺進,屯兵陽樊軍卻溱領兵包圍溫城,左軍将軍趙衰等到汜地迎接周襄王。周襄王在四月丁巳日安全回歸王城,當即複位。 同時将叛逆之賊頹叔、桃子斬首示衆,此時,太叔急忙攜隗後登車想從後門出走,投奔狄國,卻被魏準趕到,太叔帶跪地求饒,魏準說:“你問天子,他若肯放你,魏準就做人情。”

太叔帶狗急跳牆,拔劍行刺,魏準躍上車去,一劍斬去,結果了太叔帶的性命。

衆軍士也将淫婦隗後亂箭射死。

周襄王得到捷報,便設酒席宴請晉軍将士,以金帛相贈,并将洛陽附近的溫、原、陽樊、攢等四座城邑,封給晉國。

晉文公謝恩榮返,百姓扶老攜幼,争着瞻仰文公,并投以敬佩的目光。

晉文公受封,班師回國。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晉文公這次成功地“讨逆勤王”行動,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一方面平息了周王朝内部的動亂,得到了周襄王的信任,賞賜給一大片土地;另一方面在諸侯列國中,立起了一個大國的聲望,取得了很大的政治資本。

晉文公擴建三軍後,以曹、衛二國親楚、逃亡中不給予禮待為由,計劃讨伐衛、曹。

晉文公與元帥卻谷商量,卻谷說:“臣已與先轸商議停當。并不是讨伐曹、衛有多難,而是不可輕視楚國。主公應當以讨伐曹國為名,借道于衛國。衛、曹關系好,必然不同意,我軍就從黃河渡師,出其不意,直搗衛境。給他來個措手不及,十有八九取勝。戰勝了衛國,然後乘勢進攻曹國,曹共公不得民心,又怕我軍神勇,擊敗曹國是定而無疑了。”

晉文公稱贊卻谷說:“你真是位有學問的将帥啊!”

随即指使人到衛國,商量借道伐曹的事去了。

衛大夫元眶請示衛成公,成公說:“寡人與曹國共同歸附于楚國,如若借給晉伐曹的路,恐怕還沒使晉國高興,就已經惹楚國發怒了。晉、楚二國均怒,我依靠誰呢?”

于是回拒了晉的借道要求。

晉文公隻好指令全軍迂道南行。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晉文公說:“說得對。”

于是派遣使臣出使齊國,結為同盟,共同對付楚國。

衛成公見五鹿已經失陷,連忙派甯速之子甯俞,前去謝罪借道。

晉文公說:“衛開始不借道,現在因懼怕而應允,可見借道不是你們的真心。寡人很快将會踏平楚地的。”

甯俞回報衛侯,說:“晉正在盛怒中,國人也很恐懼,君不如暫時出城避難。晉知道主公已出避難,一定不來進攻楚丘。然後再乞求與晉國友好,隻有這樣,才能保全江山社稷啊!”成公歎口氣說:“先君過去未能善待晉公子,寡人又一時糊塗,不允許借道,造成如此被動,連累到國人,寡人也沒有面目在國中待了。”

于是指使大夫等執掌國事,自己避居到襄牛去了,并派大夫孫炎向楚求救。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晉文公想消滅衛國,先轸說:“衛君雖無道,但已經避開,随時都可以消滅他,不如率軍向東讨伐曹國,等到楚回師救衛,我們已經征伐了曹國。”

晉文公說:“你說得有理。"

三月,晉軍包圍了曹城,曹君向群臣與晉談判。

但曹共公卻不聽勸,罷了僖負羁的官。

這時大夫于郎獻策說:“晉侯氣盛,晉軍必驕。臣請僞作一封密信,相約在黃昏時分為晉軍開門,預先可在城郭内埋伏曹兵,哄得晉侯入城,萬箭俱發,晉軍死傷慘重,失敗必成定局。”曹共公依計而行,結果,晉文公等中計,吃了大虧,死傷無數。

晉軍驕兵中計死傷無數,良臣妙計殺 勤王 又伐衛破曹,最終大獲全勝

曹軍便将晉軍死屍懸挂在城頭,動搖晉軍士氣。

晉文公問先轸,先轸說:“曹國墳墓,都在西門外,請調一半軍隊立營墓地。如果令軍士發掘墳墓,城中必然恐懼,亂作一團,然後我們可乘亂而入。”

晉文公便指令軍士發掘墳墓。

城内聽說後,心膽俱裂。

曹共公在城頭喊叫:“不要發掘祖墓,現在我們願意投降。”

先轸派人通報曹共公,限三日内将陣亡晉将士裝殓棺木運出。

三日期滿,曹兵運棺木的出城三分之一時,忽聞炮聲大作,四路伏兵一起出動,晉軍趁機攻入城中,大夫于朗想逃,被颠颉俘獲斬死,曹共公在城樓措手不及,被魏準一躍登城,一把揪住,五花大綁起來。

晉文公率衆将士登城受降,魏準獻曹共公,颠颉獻于朗首級,衆将士各有擒獲。

就這樣,晉文公伐衛破曹的戰争,以晉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後來,晉文公根據群臣建議,幫助衛、曹君主複位,成了晉國的附屬國。

最後想說:第一: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二:識時務者為俊傑!

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就不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很多曆史事件已經告訴了我們。

大丈夫能屈能伸方能成才!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任性,太縱容自己的脾氣終會一事無成。

我是蝸牛讀曆史!慢慢讀才能讀得明白!跟着“曆史”去讀中國,領悟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百态。【結語】我的讀者裡卧虎藏龍,評論比故事更精彩,歡迎分享您的觀點。您的點贊、評論、分享、轉發,都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援!關注我,下一篇文章内容更精彩,期待您的閱讀想了解更多曆史,快來關注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