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民國是一個鳳鳴龍嘯、寒木春華的時代,短短幾十年卻是井噴式地湧現了衆多文學大師,一杆時代的筆逗出石破天驚,留下了黃鐘大呂般的作品,彰顯出了獨步天下的王者風範,而那些名字至今仍被我們銘記。徐志摩作為中國新詩的代表人物與先驅,同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經典詩歌,不過,後世似乎對其浪漫情史更感興趣。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徐志摩的一生與三個女人捆綁在一起: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是他父母之命下的結發妻子,一生無愛;林徽因是他最癡迷的精神戀人,是他的幻想王國裡的女神;而陸小曼,她給了徐志摩一個愛情的答案,卻同時也給了他一個生命的問号。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當然,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感情糾葛,時至今日我們仍無從得知當初二人真正的情感狀态。徐志摩癡戀林徽因是真,但關于林徽因的兩個問題卻仍然未解:一個是林徽因是否真正愛過徐志摩,二是他們究竟有沒有在一起過。據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回憶,徐志摩的确曾追求過她的母親,但林徽因卻是置之未理。

梁思成兒子梁從誡亦持此說法。然而,下一輩自然要維護上一輩的名譽,且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時他們還未出生,母親定然不會對他們講太多自己的青春愛情,是以,梁再冰、梁從誡之言可信度不高。不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件事情來分析林徽因對徐志摩究竟持有什麼樣的感情和态度。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第一件事是張幼儀講的,她說與徐志摩旅居法國時,徐志摩每天都要與“倫敦女朋友”通信,對方正是林徽因;第二,八寶箱事件,徐志摩去世後,裝有其日記、信件、情書的一個箱子被寄存在淩叔華處,但林徽因通過各種關系将箱子“騙”了過來,引起淩叔華與陸小曼的強烈不滿。

第三件事,飛機殘骸碎片,徐志摩乘坐飛機意外去世後,林徽因尋得那架飛機的一片殘骸,将其挂在自家客廳直到離世。有人曾問過梁思成對此事的看法,梁說:“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愛了。”此處的“重情”,究竟是友情還是愛情,抑或是曾經的愛情?梁思成的話,讓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1931年,徐志摩死于飛機事故,而他搭乘那架飛機的目的,是為了前往北平參加林徽因為外國使者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通過以上種種,足見徐志摩對林徽因是真愛,林徽因對其一生造成了諸多影響:與張幼儀離婚是因為她,寫那麼多浪漫的詩是因為她,最後的死亡也是因為她。

毫無疑問,張幼儀是恨林徽因的,至少對她心存芥蒂。按常理說,在經曆了種種不幸之後,這兩個女人應該不會再發生什麼交集了,然而在1948年林徽因病重之時,曾與張幼儀見過一面。當時,張幼儀帶着兒孫到北京參加婚禮,林徽因得此消息,便托人帶信想要與其見面,張幼儀便去了。

林徽因去世前見徐志摩前妻說了18字,前半句道歉,後半句卻惹争議

林徽因對她說:“終于得見了,幼儀,我欠你對不起,但我不後悔。”這18個字真乃戳心啊!不管有意無意,“終于”二字顯示出林徽因對曾經破壞他們婚姻之事一直耿耿于懷,一直想要對張幼儀說聲對不起,如今臨終之前終于達成所願。一句“對不起”說出口,林徽因終于了了心願,然而她後一句卻又惹出争議。

“我不後悔”,是什麼事不後悔?按照我們對那段往事的了解,林徽因所言應當是對徐志摩的那段感情不後悔,不後悔與徐志摩曾經兒女情長,曾經有過過往。也就是說,她真的插足了别人的婚姻。後來,張幼儀在自傳《小腳與西服》裡說:“我想她也是愛志摩的吧?是以才想見見他的兒孫。”或許張幼儀是對的,林徽因是曾經愛過徐志摩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