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標頭晉商:山西各州縣人來包經商情況

清朝康熙年間,標頭就有了定居的工商業者。那時來標頭做買賣的商人,大部分是山西省二州五縣的商人,初來時是春出秋回,主要是與蒙古人"以物易物"進行貿易。他們為了長期做這種買賣,是以逐漸定居下來。

一、先說幾家雜貨鋪的情況。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山西定襄縣來標頭經商最早的是梁如月,他初來包時,在後街(現民生街)路北租憑了一所房子,開設了一個商号,叫如月鼓房,向居民出租鼓轎為業。幾年後,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後改為如月号雜貨鋪,經營各種雜貨:茶、布、水煙、糖等,并和旅蒙商号建立了"相與"關系,在標頭樹立了信譽。

如月号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從業人員發展到三十餘人,完全是定襄人,人們稱他們是定襄幫的雜貨鋪。是標頭曆史最長的一家商号,大約有二百餘年的曆史。在民國十八年,標頭遭受了旱災,如月号歇業倒閉。

清朝道光年間,標頭還有忻州人開設的雜貨鋪叫天合永。這個商号完全是忻州人,經營的商品都是由山西各州縣販運的各種雜貨,由于這家買賣經營的年限很長,人們便把這家商号旁邊的一條小巷子叫做天合永巷。這個買賣在民國初年歇業啦。

清朝道光年間,在標頭開業的永順恒雜貨鋪,也是山西忻州人來標頭開設的。這家買賣的财東是歸化城(呼和浩特)永順合投資開辦的,永順合的财東姓楊是忻州人,該号的經理,是由天合永出來一個姓趙的,也是忻州人。這個買賣做得"生意興隆、财源茂盛",從業人員發展到五十餘人,全是忻州人。由于買賣做得好,後來又抽調了一部分人開展了"旅蒙商"業務。他們由本門市部帶上各種雜貨,如:茶、布、水煙、糖等去後套狼山,烏蘭腦包、西水道等處和蒙民交換牲畜、皮毛等,獲利甚厚。民國二十年前後,由于内部人夥鬧意見,宣告歇業。

恒盛源雜貨鋪,也是從山西來標頭經商的一家買賣。恒盛源的财東是山西壽陽縣東河村的常佩文投資開辦的,經理是梁明德,梁明德病故後,由賀月恭擔任經理,他們都是定襄人。這個買賣是在清朝同治年間開業的。原先在草市街路西占的一處欄櫃,後來在東前街路南(現解放路)設立了一個分号,稱為南、北恒盛源。他們經營的商品很全,在標頭是一家有名望的商号。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侵占標頭後歇業。

源順太雜貨鋪,座落在標頭西前街路北(現勝利路義盛山貨莊),是同治年間開業的,也是忻州幫。這家雜貨鋪在標頭也是一家出名的老買賣。他們經營的商品也是以茶、布、生煙、糖、調味品等商品為主,在民國十五年前後因為遭受兵災而歇業。

德順成雜貨鋪也是山西忻州人來標頭經營的。這個商号是在清朝同治年間開業的,位址在標頭後街(現民生街)路北,于民國初年歇業。

這六家雜貨鋪,在標頭都很有名望。後來又有了聚源昌、義源慶、大益西、謙增玉等商号,都是忻州、定襄人經營的雜貨鋪。不過舉出這六家商号是因為它們在標頭曆史最長,名譽很好,天長日久人們把他們編成順口溜:"源順、德順、天合、永順、如月、恒盛"六大商号。對他們經營的各種商品也有一個順口溜,說他們經營的商品是"上自雜貨布匹綢緞,下至鐵柳圪攬棍棒",應有盡有,樣樣俱全。

二、再說山西代州人來標頭經營旅蒙商的情況。來標頭經營旅蒙商号最早的是梁大漢,山西代州人,他在清朝道光年間來標頭開設複義興旅蒙商号,直接和蒙民"以物易物"交換物資。梁大漢在標頭"大行"擔任過總領。(大行是工商業的一個組織,後來由于形的變化,大行改為商會)

清道光年間,有山西代州來標頭的孔兆明,他領着代州劉傑生、曹勝,祁縣的段秀,壽陽的趙雙和等四家财東,在標頭開設了德厚義旅蒙商号,先是經營油、酒、米、面陸陳行,後來改為走後山的旅蒙商。這個買賣在標頭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是很出名的一家發财戶。

清朝光緒年間,由山西代州人劉榮來標頭經營旅蒙商号德春西。是忻州人連銀達投資白銀一千二百兩所開辦,從業人員達一百零八人。同時還有山西代州人窦斌,由代州人孫橋投資白銀三千兩,在標頭開設旅蒙商号興隆西,從業人員發展到八十餘人。到清朝同治年間,有山西代州人來標頭在後街開設了一家白貨鋪,字号叫同心成,這家買賣主要經營珠寶玉器、珊瑚、瑪瑙等蒙古民族喜愛的貴重商品。是以這家買賣不幾年就發了大财。到光緒年間,該号抽出資金白銀四千兩,由張四榮擔任了經理,開設同心西旅蒙商号,買賣做得很興盛,從業人員發展到六十餘人,完全是代州人。他們在民國初年算賬時,開過八千兩銀子的紅利股子。

民國六年,山西代州人來標頭開設的旅蒙商号天義長,财東是曹慶恒,資金白銀二千兩,經理是姚箴吉,副經理是董華增,幾年後,這個買賣賺錢很多。曹慶恒财東開了紅利後,在丁皮房巷買了一處大院。

這些由山西各州縣來標頭經營旅蒙商号的隻舉了幾戶規模較大,賺錢較多的買賣,如德春西、興隆西、同心西等,在旅蒙商同行業中稱為"三大西"。這幾家商号資金雄厚,賺錢很多,在旅蒙商号中是很有名望的。

三、山西人來標頭經商的行業特點:忻州、定襄人多數是開辦雜貨鋪,代州人大部分是經營旅蒙商号,就是走後山草地做蒙古民族的買賣。祁縣、太谷多數經營的是錢行、當行、米面陸陳行。如複盛公、複盛西、複盛全等,人們稱為"複字号"。還有通和店、廣順恒等也是祁縣、太谷人開辦的,在標頭人們稱之為"府南幫"。其中有名望的人有馬邦銀、喬晉德等都擔任過標頭"商會"的會長。

山西人另一個特點是:能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地搞業務,他們經營的商号,不管是經理或店夥,生活都很樸素,他們常說:"省下的,就是賺下的"。特别是山西代州人,經營旅蒙商業年限最長,由清朝時期開業,一直延續到日寇侵占標頭以後,因為蒙古地區與標頭商路中斷,不能通商,才告歇業倒閉。

光緒二十六年,由山西省太谷縣楊邑村來標頭經商的有個叫楊有能的,他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叫楊生甫,四兒子叫楊四店,五兒子叫楊生茂,人們稱他楊老五,此人有一套發财緻富的經營手段,他做買賣是見啥賺錢就搞啥,是以由他開設的買賣是"五花八門"。經過幾年後就大發橫财,到了民國年間,他在標頭就開設了十大"雙"買賣,計有:雙發公絨毛店、雙盛億駝莊、雙順成、雙順和、雙順恒三家旅蒙商号、雙盛裕莊口、雙盛祥珠寶玉器白貨鋪、雙盛德靴鋪、雙盛茂茶莊,這個茶莊在標頭就有三個門市部。這些買賣都是楊生茂投資開辦的,由于他賺錢很多,由他四哥楊四店向當地蒙古人買下了一塊梁頭空地,一方面為了駝莊卧養駱駝,另方面建築起房屋出售給居民從中賺利,是以人們把這個梁頭叫作"四店梁",一直延續到現在。

老五楊生茂還在西灘一帶建築起十幾處大院,除了自己居住外,還留住戶收房租,是以楊生茂成了當時標頭西灘一帶的首富。

資料來源:《東河文史(第4輯)》1986年11月,作者:韓懷信。黃翔(陰山小蟲)整理于2021年12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