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開國以來最長久的宰相,曆史對他評價為何不高

北宋呂氏家族是名門望族,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一門三相”,以呂蒙正入相為顯著點,拉動呂氏家族在大宋朝官宦生涯的發展。

宋朝的西溪鹽倉(今江蘇東台)在先後長達25年的時間裡, 史上著名的“北宋三相”呂夷簡、晏殊、範仲淹都在西溪任職,被後人稱為“通向宰相之路的驿站”。

鹹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中進士,出任西溪鹽倉監,面對國家缺鹽而産鹽的西溪卻是有鹽收不上來也賣不出去的窘境,呂夷簡通過以工代賬、以工代稅的方式,發動竈民鹽丁大規模修理倉庫,建造大鹽倉,擴大倉儲, 短短幾個月下來,西溪一帶就建起了近百座鹽倉。同時,呂夷簡簡化收購程式,在很短的時間内讓鹽庫收儲量翻了數倍。西溪的鹽産量上去了,國家的鹽稅額直線上升,很好地解決了國家财政所需。不過《宋史·呂夷簡傳》中, 史家們僅僅用了“夷簡進士及第,補绛州軍事推官,稍遷大理寺宰”20字就将呂夷簡這一段不平凡的經曆一筆帶過,以至到了明代,相關史書幹脆就沒有呂夷簡“在西溪鹽倉任監當官”的記載。

因為西溪當地人都喜歡種植牡丹花,為此呂夷簡也好此道,還曾經寫《牡丹賦》詩一首:

異香濃豔壓群葩,

何事栽培近海涯;

開向東風應有恨,

憑誰移入王侯家?

呂夷簡的這首《牡丹賦》,以花自喻,詩中表達了西溪鹽倉的鹽稅征收與日俱增,但自己雖有“技壓群芳”之才,卻被栽培在偏僻海隅,不免心生落寞。很快,這首詩就被廣為傳誦,人們争相抄讀,甚至有人特地慕名來到西溪鹽衙門前,悄悄剪了花枝去栽植,是以西溪附近多了一個地名“花家尖”。

呂夷簡在西溪待了整整六年。公元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 ,全國舉行“材識兼茂,明于禮用”的科考,宋真宗通知各地選派官員參加,呂夷簡因政績出色,幸被選拔。此番科考,呂夷簡力拔頭籌,成績優異,自此告别西溪, 踏上仕途升遷的快速路。

宋朝開國以來最長久的宰相,曆史對他評價為何不高

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呂夷簡拜相,主持中書省達二十年,是宋朝開國以來最長久的宰輔。

呂夷簡作為北宋仁宗朝重要宰相,其身後評價多圍繞與範仲淹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廢郭後”與範仲淹“上百官圖”兩事上,被後世指責為奸臣。明清時期宋史著作中如此評價,“夷簡為人多機巧奸談邪債,誠不在王欽若之下,故夷簡以私憾而廢郭後,是亦欽若之立德妃也。因郭後而黜孔道輔、範仲淹,是亦欽若之罷趙安仁也。……議建大名府為北京以示親征,是亦欽若勸上之幸金陵也。……故史書日:‘夷簡為相二十餘年,功業圈聞,但為私計,四夷外侵,百姓内困,杜絕言路,斥逐忠良,真權奸也’。噬乎!其奸邪既已如此,而仁宗莫能知。”在明清宋史研究者的筆下,呂夷簡與王欽若一樣奸邪。

我們先說一說“廢郭後”這件事。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隆冬某天,皇帝家裡發生了一件夫妻動手吵架的小事。剛剛親政不久的宋仁宗,被皇後郭氏扇了個耳光。

《宋史·後妃》載:“初,帝寵張美人,欲以為後,章獻太後難之。後既立,而頗見疏。其後尚美人、楊美人俱幸,數與後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後語,後不勝忿,批其頰,上自起救之,誤批上頸,上大怒。人内都知閻文應因與上謀廢後,且勸帝以爪痕示執政。上以示呂夷簡,且告之故,夷簡亦以前罷相怨後,乃曰:‘古亦有之’。後遂廢。诏封為淨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

事情是這樣的,在後宮,宋仁宗寵幸尚美人、楊美人,對自己年輕的皇後郭氏反而十分冷淡。尚、楊得寵于皇帝,頗嬌縱,而郭皇後遭受冷遇,頗妒恨,兩者相遇,常常不快。這天尚美人又當着宋仁宗的面,對郭皇後盛氣淩人,惡語相加,郭皇後忍無可忍,對着尚美人的臉頰扇過去一耳光,宋仁宗趕快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美人之前,郭皇後的耳光沒沾到美人的臉,卻扇在了皇帝的脖子上,還留下了“爪痕”。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後宮端倪:對于郭氏能當上皇後是皇太後劉娥的指令,兒子宋仁宗是被逼無奈的;郭皇後雖然貴為後宮之主,卻常常被其她嫔妃欺侮,唯一可能的原因是皇帝的默許或慫恿;僅僅因為幾句口角、一個耳光就輕言廢後,宋仁宗廢後的圖謀已久。

宋朝開國以來最長久的宰相,曆史對他評價為何不高

于是這件家事被宋仁宗無限放大至國事的高度,拿到朝堂上來作為政治問題處理,并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博弈。這場博弈中的人,既包括位高權重的皇帝宋仁宗、宰相呂夷簡,也包括宦官閻文應,還包括位身微言輕的谏官範仲淹、孫祖德等。

宰相呂夷簡是積極主張并推動廢除郭皇後的。背後的原因是郭、呂之間曾有過節。劉太後去世後,宋仁宗與宰相呂夷簡商量罷免樞密使張香、樞密副使夏辣等人,理由是他們依附劉太後。議完後,宋仁宗閑談中告訴了郭皇後,郭皇後卻說:“夷簡獨不附太後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宋史·呂夷簡傳》)。這句話擊中了宋仁宗的軟肋,呂夷簡随即也被罷免。好在當時宋仁宗身邊沒有比對呂夷簡更信任的人,不久後又讓他複相了。但此事呂夷簡一直耿耿為懷,怨恨在心。當宋仁宗同他商量廢後之事時,他毫不猶豫以“古亦有之”為由,直接促成宋仁宗下定了廢後的決心。郭皇後最終被廢,伴着長樂宮的青燈古佛,度過了她的悲切孤寂的最後日子。

是以,呂夷簡主張廢郭皇後的動機純屬公報私仇。由于附和仁宗罷黜郭皇後,呂夷簡遭到攻讦,所謂“夷簡之罪,莫大于贊成廢後”。

而範仲淹“上百官圖”就屬于呂夷簡與範仲淹的鬥争了。

宋仁宗時期,呂夷簡任宰相,顯赫一時,封疆大吏、州府小官皆以能結交呂宰相為榮。但呂夷簡奉行“宰輔禮絕百僚”古訓,輕易不與士大夫私交。然而,這位呂宰相信佛,與禮佛談禅者談得來。于是,許多官吏便“幅巾道袍,日遊禅寺,随僧齋粥,講說性理”,個個僧人打扮,天天寺廟出入,人心向佛,禅來禅往,一時成為風尚。後來,有人也套用附庸風雅譏諷這種行為為“禅鑽”或“禅拍”。元豐二年(1079),夥同舒檀制造“烏台詩案”、欲置蘇東坡于死地的李定,《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光祿卿鞏申等無不深谙此道。

北宋年間,由于對西夏連年用兵,呂夷簡一方面任用範仲淹用兵西夏,一方面派名臣出使遼邦,與兩國達成和議,實作了和平,但呂夷簡對遼夏讓步太多,歲輸銀兩、錦帛過巨,加重了國内财政負擔。在各種沖突日益激化的情況下,朝廷上下要求改革之聲浪不絕于耳。

身為宰相的呂夷簡對反對他的人不夠寬容,反對他的人常常被貶往遠方任職。呂夷簡指責宋祁、範仲淹這些不滿統治現狀的人是“朋黨”,對他們加以打擊排斥。歐陽修批評呂夷簡 “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宋朝開國以來最長久的宰相,曆史對他評價為何不高

範仲淹在天章閣任職時,看到呂夷簡大開後門,任用自己的親信朋友,便詳細調查,繪制了一張《百官圖》呈給宋仁宗。他指着圖中官員的調升情況,對呂夷簡的用人問題大肆批評。此舉引起呂夷簡的不快,範仲淹又被貶到饒州。他的同僚和朋友們為他餞行時大聲稱道:“範君此行,尤為光耀。”

慶曆三年(1043年),宋仁宗決意改革,罷了呂夷簡的宰相兼樞密使職事,任命範仲淹為參知政事,推行“慶曆新政”。呂夷簡罷官之日,國子監直講石介“大喜”,有詩曰:“衆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脫。”

呂夷簡被罷相後,因風眩病仍以司徒身份召大臣到家中商議軍國大事,宋仁宗讓他每隔數日到中書一次,裁決軍國大事。并剪下自己的胡子送給呂夷簡,說:"古人說胡須可以治病,朕現在剪下胡須賜給您,希望您早日康複。"

大臣蔡襄上書《乞罷呂夷簡商量軍國事》,列舉其罪狀,朝廷遂下令呂夷簡以太尉緻仕。不久,呂夷簡病故,享年六十六歲。訃聞傳入朝中時,宰臣正在向仁宗奏事,仁宗悲哭道:"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