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授銜,從元帥到少将,無數為新中國建立不朽功勳的戰将們獲得了應有的軍銜。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同時,在軍銜評定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插曲。有些人覺得評銜太高了,主動要求降一級;有人認為太低了,想要提一提。

在評軍銜過程中,對每個人的軍銜都是按照

資曆、戰功、軍職

以及

貢獻

等綜合考量的,是以從十名大将到衆多中将,同軍銜的将軍們軍職也相差不大。

但衆多中将當中,悍将彭明治絕對是個不一樣的。

彭明治參加革命早、資曆深,卻一度當了八年旅長,軍職上差人一步。

不過,對他的戰功不少人卻是十厘清楚,彭明治不僅作為一一五師主力團長參加平型關大戰,率部入編新四軍後,更是三年作戰1500餘次,軍中上下稱之為:“姓字猶叫敵膽寒”。

相比于對其他人的疑慮,對彭明治的軍銜疑慮則在軍職上,因為他授銜時候的軍職和他的資曆不成正比,彭明治曾當了數年的新四軍旅長,後又短短三個月連升三級,這種履曆難免讓有些人觊觎。

在最後的授銜中,彭明治仍然成為了177名開國中将之一。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彭明治相對于其他中将而言确實軍職不高,但對于為什麼彭明治能授銜中将,陳毅元帥的那句話應該是最好的答案,陳老總曾稱彭明治一部為:

華中主力的主力,黨指到哪裡,就是哪裡的鋼鐵部隊。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一句主力中的主力,高度概括了彭明治的戰功與資曆。而陳老總說這句話的時候,全國還處在戰争時期,也正是因為彭明治的抗戰功勳,才有了曾任新四軍軍長陳毅的高度評價。

彭明治在革命早期,就同新四軍有着不解之緣。

他1925年入黨,在北伐戰争時期,彭明治是葉挺獨立團的一名排長,戰鬥過程中身先士卒不懼犧牲,赢得了一衆官兵的尊敬與信賴,而團長葉挺,便是之後的新四軍首任軍長。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曾經備受時代壓迫的彭明治,依然成為了起義的一份子,并且擔任了起義軍25師的連長。在起義後期戰鬥不利,部隊南下廣東的過程中,彭明治率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阻擊戰,為大部隊安全轉移争取寶貴時間,他切實兌現了曾經在黨旗下的誓言。三河壩戰役中,他即便負傷也堅持戰鬥,但之後與部隊失去了聯系。

一心投身革命事業的彭明治,并沒有因為轉移失利和在逆境下的革命事業而退縮,也沒有因為傷痛的打擊而消沉。在養傷期間,經常打聽部隊的消息,以求擷取聯系重新回到戰鬥崗位。終于,1930年重新回到隊伍,成為了工農紅軍的一員,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反圍剿鬥争和蘇區建設事業。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此後,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部隊,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紅軍被迫長征。彭明治也從一開始的連長逐漸成長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師參謀長。長征結束後,彭明治進入抗大學習,為日後的抗日戰争積蓄自身精力與實力。

此時的革命事業,已經進入到了另一個鬥争階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了時代的要求。國共兩黨也為共同抗日,開始謀求出路。

西安事變之後,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又擴充為了十八集團軍,全軍上下投入抗日戰争。紅軍上下整編,三個師成為了主力。

随後,抗大畢業的彭明治,順利進入一一五師投入戰鬥,擔任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參謀長,轉任團長,成為一一五師主力團的團長。而當時的三四三旅,下轄就兩個團,值得注意的是,旅參謀長陳士榘五五年授銜上将,旅政委肖華也被授銜上将。

一一五師,在抗日戰争時期取得了平型關大捷,而作為一一五師主力團,彭明治率所部六八五團投入戰鬥,為此役大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部隊開始改組後,彭明治所部六八五團轉入山東組成蘇魯豫支隊,開展遊擊戰争抵抗日寇,彭明治成為了一支遊走于齊魯大地的勁旅的主将,兩年後支隊編入第五縱隊。

随後,因為皖南事變的影響,新四軍兵員不足骨幹匮乏,彭明治所部又轉入新四軍作戰序列,成為了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由于彭明治所部的彪悍戰鬥力,第七旅成為了一支遊走于中原腹地的勁旅,廣泛打擊日僞軍。也正因為如此,曾任新四軍軍長的陳老總,發現了彭明治的軍事才能和第七旅的彪悍戰鬥力,稱其所部為主力中的主力。

要知道,彭明治自抗大畢業以來,一直都是主力部隊的指揮員,并将其所屬一部打造成為了一支鋼鐵之軍,即主力中的主力。在一一五師是如此,到轉戰山西山東也是如此,編入新四軍作戰序列後更是有增無減。

而直接緻使陳老總得出這個結論的,是當時彭明治率領第七旅,在抗日戰場上縱橫馳騁的輝煌戰績。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作為一支由一一五師轉戰到新四軍序列的勁旅,彭明治的第七旅從組建伊始,就成為了新四軍的軍部轄屬機動部隊,在當時一支部隊能夠成為機動部隊,不僅是對部隊指戰員的嚴格考量,而且是對整個部隊勢力的肯定。

彭明治正是率領着這一隻鋼鐵勁旅,為剛遭受皖南事變打擊的新四軍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一支機動部隊轉戰各地。

彭明治一部的入編,為新四軍帶來了三大利好

一,沉痛打擊了敵寇的嚣張氣焰。

無論是國民黨反動派還是侵華日軍,都在新四軍所駐的地區間橫行無忌,氣焰日益嚣張。

新四軍最初的兵源,都是工農紅軍留在江南各地的遊擊隊,統一戰線以後改組,編入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成為新編第四軍。而這支由江南各地區遊擊隊組建的新四軍,被反動派在皖南無情打擊,一大批骨幹慘遭屠戮。這種突如其來的浩劫,一方面導緻了新四軍實力的大減,大批骨幹遇害、大量物資遺失,傷亡慘重。

另一方面又充分暴露了反動派的統治野心與對我黨軍隊的顧忌。新四軍指戰員,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陳老總和粟裕,二人無論是軍事指揮才能還是部隊發展能力,都讓蔣介石頭疼不已。而且蔣介石也見識過遊擊隊的厲害,那種神出鬼沒的打法,不是蔣介石的各大部隊所能适應的。是以,面對這個一網打盡的好機會,千載難逢他不願意錯過。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凡事都有兩面性,辯證來看蔣介石的舉動,實際上也展現出了國民黨對當時江南各地我黨軍隊的輕視,以為此時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消滅江南駐軍,進而便于其自身發展。

而以彭明治為代表的有生力量,為新四軍帶去了一大批優質兵力,迅速壯大了新四軍的整體實力,使之比過去更加強悍。如此一來,不僅蔣介石的獨裁幻想被打破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強悍的部隊注入新四軍,使得反動派不敢再行悖逆之舉。

同樣的,江淮各地的日寇,對由遊擊隊改編而來的新四軍不甚看重,認為這支部隊是不堪一擊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的正面部隊。然而彭明治等人的到來,讓猶如沉浸在夢中一般的日本人頓感陣痛。尤其是彭明治,他所率領的第七旅,以機動部隊的戰場優勢轉戰江淮,神出鬼沒搞得日寇分身乏術。在彭明治率部入編新四軍後,僅三年間便對日作戰1500餘次,擊斃日僞軍5000餘人,戰果輝煌。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二,彭明治一部的入編,極大鼓舞了江淮各地抗日武裝的士氣,尤其是剛剛經曆挫折的新四軍的士氣。

數千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将士氣看作是緻勝法寶。在當時,衡量一場戰役能否打赢以及如何打,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看敵我雙方的士氣,“士氣振則戰必勝,士衰而亡”是千百年來的戰争原理。

曆經皖南事變的新四軍,正是是站在了士氣衰弱或振作的十字路口。一旦在遭受反動派打擊之後又陷入日寇掃蕩,那麼整個江淮地區的革命武裝将面臨空前的災難,首先就是士氣的衰弱。

1942年,彭明治所部蘇魯豫支隊,即第五縱隊第一支隊編入新四軍戰鬥序列,為新四軍振作士氣并開展強有力的武裝抗戰,創造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這都與彭明治所部本身的優勢條件息息相關,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部隊實力強勁,該部優秀骨幹的對日作戰經驗豐富。要知道,彭明治所部,是從一一五師走出來的主力團發展而來,是開展平型關大捷的主力團,同時又是從平型關轉戰至三晉大地,又同日寇周旋到齊魯大地,最後進入江淮各地編入新四軍的。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其次是骨幹密集,各級指戰員都積累了大量的指揮作戰經驗。從一一五師三四三旅組建開始,彭明治所在的六八五團就聚集了一大批經曆過革命戰争、經曆過長征的紅軍骨幹,就連彭明治這樣的的紅軍中進階指戰員,初期也才任職團參謀長,全團上下的其他骨幹,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在戰鬥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指戰員,在彭明治所部轉戰各地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機會,滾雪球一樣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指揮員。

最後是配合默契,從一一五師到編入新四軍,彭明治所部的指戰員,都有過數次配合作戰的經曆,戰場上配合起來效果極好。這和其他各部隊指戰員的經曆不同,彭明治所部的骨幹力量并沒有過多調離,彭明治将軍本人也從六五八團到五縱第一支隊,一直都在這支鋼鐵勁旅指揮作戰。

是以,由上到下,即從旅部到各個營連機關,指揮作戰的效率和各部配合的默契度遠高于其他部隊。這種令行禁止、配合默契的優勢,是彭明治所部戰必勝的關鍵,也是該部能從三晉轉戰到江淮,人員不減反增的關鍵。

一句話:彭明治一部,是久曆戰火磨煉的部隊,是上下一心配合默契的部隊,是士氣旺盛的一支鋼鐵勁旅。

這豐富的對日作戰經驗,極強的指揮效率,久練則成的默契度,成為了該部極其寶貴的精神财富,也是轉戰各地鮮有敗績的活力源泉。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面對全面士氣受挫的新四軍,彭明治所部帶來的這股澎湃士氣,這種亮劍精神,極大地促進了新四軍士氣的恢複,推動産生了新四軍廣泛開展對日作戰而不畏戰的新風尚。

三,開啟了江淮各地抗日戰争的新局面。

在彭明治一部入編前,由遊擊隊改編而來的新四軍,雖然曆經皖南事變後吸納了不少新生力量,但鑒于敵我實力差距,遊擊鬥争的傳統作戰方式并沒有被放棄,而是仍成為了主要作戰方式。

自1942年開始,抗日戰争逐漸向戰略相持階段過渡,曾經在戰略防禦階段下采取的鬥争政策,顯然不大适應新階段的鬥争需要。

換句話說,以前打遊擊戰配合陣地戰阻擊日軍擴張程序,而現在則需要開始漸漸主動出擊,同日寇開展你來我往的互攻戰鬥。由于戰鬥慣性的影響,習慣了三年遊擊戰防禦戰的新四軍各部,一時間很難反應過來,并全面轉變戰鬥政策。

這種情況下,領頭羊的作用就尤為重要。當時陳老總運籌帷幄,粟裕等進階将領研究方案,但付諸執行的過程中,底下部隊的戰鬥力則不可控,因為士氣和戰鬥慣性,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

彭明治所部,恰恰是能夠主動向日寇發起進攻,并且能夠很快适應戰略漸變的部隊。因為自平型關大捷以來,轉戰各地的彭明治所部就是在同日寇進行你來我往的戰鬥中,不斷進行轉移的。入編新四軍後,彭明治率領所部機動部隊,轉戰江淮各地三年内作戰1500餘次,堪稱戰将奇迹。

1943年,作為新四軍軍部機動部隊的第七旅,便開始了針對日僞軍的猛烈攻勢,取得了輝煌勝利。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這極大鼓舞了新四軍士氣,領頭羊的作用一覽無遺,其他各部也勇氣倍增,互相扶持廣泛開展針對日僞軍的猛烈攻勢。就這樣,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反攻階段的新四軍抗戰新局面,就此拉開。

也就是在這時,關于彭明治的輝煌事迹開始在江淮大地上廣為流傳,新四軍全軍上下都知道軍中有一支敢打敢勝的機動部隊,有一個被譽為

“姓字猶叫敵膽寒”的戰将彭明治。

而我們熟悉的陳毅陳老總,在評價彭明治所部的時候,也隻用了一句話高度評價:“華中主力的主力,黨指到哪裡,就是哪裡的鋼鐵部隊。”

之是以有怎麼高的評價,也并不僅僅是因為彭明治所部給新四軍戰場帶來了主觀優勢和軍事支援。更多的是在彭明治指揮下,這支鋼鐵勁旅在江淮站場,乃至整個抗日戰場上的輝煌戰績。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1941年皖南事變後,彭明治一部編為新四軍三師七旅,在彭明治率領下,向津浦路開展大規模破壞,這成為了彭明治入編第一戰。

對敵寇進行戰略打擊,破壞交通線,是當時針對散向分布、經常性掃蕩的日軍進行的有力打擊。彭明治率領剛剛改編完的部隊,立即投入了破壞津浦線的戰鬥,一路突飛猛進從路西轉戰路東,從淮南打到淮北,日軍大大小小的交通線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宏觀來看,當時彭明治率軍破壞津浦線,最明顯的功效有兩個

一,能夠延緩敵寇的進軍行動。

日軍的優勢一方面在精良的裝備和有素的訓練上,另一方面在各種交通線組成的基礎設施上。依靠交通線四處運兵支援,是難以向日軍開展長時間大規模陣地戰的關鍵之一,因為雙方支援速度不對等,我軍聚合慢分散也慢,而日軍有設施優勢。

是以,彭明治率軍破壞津浦線,無疑打斷了日軍依靠交通線進行多方派兵、極速支援的基礎優勢。這對減輕華北乃至江淮地區的抗戰壓力,有着難以估量的作用。

二,可以給新四軍各個根據地的發展,争取到寶貴時間。

剛經曆皖南事變的新四軍,本身士氣疲憊部隊整體較為脆弱,而剛轉移到江淮站場,人生地不熟很大程度上吃了虧。前有日軍虎視眈眈,是不是一頓大掃蕩搞得根據地建設捉襟見肘,後有國民黨力量冷眼旁觀,甚至有些人時不時還會踹黑腳、打蒙棍。

自身疲憊,強敵環伺,這是新四軍當時的處境。是以,新四軍根本沒有開展根據地建設的條件,因為今天在建設,明天日寇就打過來了,到時候又得轉移。

是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讓日寇自顧不暇,這樣一來就顧不上大掃蕩圍剿根據地,同時可以用軍威去震懾心懷鬼胎的反動勢力。

彭明治所部,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是以不同于其他入編部隊的戰鬥曆程。彭明治所部入編以來,就以軍部機動部隊的身份,轉戰與江淮各大站場,既有前期的交通線大破壞,也有中期的奇兵突襲以痛擊日寇。

除了打擊日寇,在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的過程中,彭明治所部也有着輝煌戰績。從1940年的曹甸戰役,到山子頭、淮安戰役等等,無一不是彭明治所部痛擊敵軍的傲人曆史。

有了這一層背景,加上第七旅機動部隊的身份,彭明治所部在江淮各大戰場上無往而不勝。

破壞津浦線打擊日寇,為新四軍根據地建設争取時間。

遊走與江淮各地震懾反動派,為新四軍士氣的恢複提供強有力的推動。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可以說,彭明治一部為後期新四軍的建設有着無與倫比的貢獻。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彭明治所部成為了進軍東北的一支鋼鐵勁旅,入編後該部成為了東北人民自治軍三師七旅,還是以前那套班子,隻不過是換了一塊牌子,而作戰任務也随着牌子的更換悄然轉變了。

次年,彭明治一部參加了秀水河子戰役和著名的四平保衛戰,面對一衆裝備精煉的國民黨軍隊,彭明治一部再一次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但随着大兵團作戰時代的到來,彭明治所部那種遊走戰鬥的作戰方式,則需要做出調整了。

解放戰争的到來,改變了彭明治的作戰方式

1946年10月,彭明治率領的第七旅,和當時的第七師進行合編,成為了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而當了整整八年旅長的彭明治,此時開始得到了發展機會,連升三級成為副司令員,随後入編四野,成為了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而那整整八年的旅長生涯,就是所謂的彭明治軍職不高的理論來源。但彭明治的戰功和他率領的那支從一一五師,一直到十三兵團的鋼鐵勁旅,則是彭明治中将能力的最好例證。

彭明治之是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僅在于他的軍事才能,更在于他的信仰和奮鬥精神。從一一五師的主力團長,到蘇魯豫支隊的主将,再到八年旅長,看着同樣的将領快速成長甚至是原來的屬下也快速成長,彭明治都不為所動,他大義凜然,隻為革命事業做好自己能做的。

1950年7月,一架蘇聯小型客機,從北京機場緩緩起飛,向遙遠的莫斯科飛去。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這架飛機上僅搭載了14人,而開國中将彭明治,就是這十四分之一。此時的彭明治,正坐在客艙内端詳着首都,臉上很平靜,但眼裡卻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憂愁,因為此時他的身份,是駐波蘭全權大使。

他是為數不多的将軍外交官之一,建國以來,随着建交國的增多,中央決定調将軍入京,教育訓練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彭明治便是周總理親自點的将。

和其他有抗拒心理的将領不同,上個月還在廣西剿匪,今日卻成為了全權駐外大使的彭明治,并沒有将對部隊的依戀和不舍之情,當做抗拒出任的理由。因為他堅信,組織的需要是他奮鬥地做大動力,這是他參加革命以來的信念,如同當了七八年旅長,都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一樣,他為組織需要而奮鬥。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直到坐上外交專機那一刻,他在想的仍然是:

如何辦好組織傳遞的大事?

如何當好這個駐外大使?

如何為兩國邦交做出最大的貢獻?

他此行的第一站,是莫斯科,因為他要向駐莫斯科的王稼祥取經,仔細學習一下外交的各種事項,以便為辦好組織傳遞的工作而奮鬥。

在波蘭任職期間,這位戎馬一生的沙場宿将,被稱作“姓字猶叫敵膽寒”的彭大将軍,卻推動了中波兩國文化的交流。

勞動節時的波蘭街頭上,甚至一度湧現出了高舉毛澤東和貝魯特頭像遊行的群衆,将軍外交家彭明治的外交的成功,由此也可見一斑。

我們堅信,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彭明治将軍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而奮鬥,為組織需要而奮鬥,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正應了陳老總的那句話:

“黨指到哪裡,就是哪裡!”

彭明治:一一五師主力團長,率部入編新四軍,三年作戰1500次

謹以此文,紀念彭明治将軍!

歡迎轉發,轉載請擷取許可并注明出處!

本文由王顔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